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公平补偿

2021-06-29陈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1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补偿双减

陈佳

摘要:本文分析教育不公现象产生的原因,为避免减负政策加剧这一不公现象,在“双减”背景下为弥补教育公平从减负政策制定、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减负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开展多种支教活动;三是组织“一对一”定向帮扶。以期在“双减”背景下弥补教育公平。

关键词:“双减”;教育公平;补偿

一、减负加剧教育不公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一直是我国教育界长期未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需求的“拦路虎”[1]。七十年来,我国也一直在为减负而努力。我国减负历史由来已久,1955年我国颁布第一步减负政策《关于减轻中小学负担过重的指示》,随后我国大大小小颁布了不少关于减负的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负担过重问题更加突出,减负政策颁布也更加频繁。2021年我国颁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地双减政策,一时间减负行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回顾减负政策,以小学阶段减负为例,可以发现在政策文本中由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减少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二是减少小学生课外作业量[2]。教育本应体现其公平性,但减负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减少小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地区出现了“三点半”现象。学生三点半放学,但此时家长还未下班。这使得学生放学后的去向成为一个问题。于是在此类背景下有的学校开始实行托管服务,执行弹性放学制。学生可以在学校做家庭作业,学习课外知识,甚至还可以进行超前学习,这些行为与国家倡导的减负背道而驰。但有托管服务的学校一般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城市、市中心的学校才会有托管服务,农村偏远地区根本看不到托管服务的影子,学生放学后只能回家。与大城市的学生相比,偏远地区的学生已经遭受了教育不公。除此以外,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减少就意味着在家活动时间的增加。此时,家庭的社会资本便开始发挥作用。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中上阶层的家庭能够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相比之下,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则没有机会接触优质资源。在寒暑假期间,中上阶层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但底层家庭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慢慢拉开了。

二、教育的公平补偿

因此,在减负过程中,教育部门、社会和政府都应考虑到教育的公平补偿问题,运用各种手段弥补学生之间存在的阶层差距。

(一)减负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基于减负加剧教育不公这一现象,教育部门在制定减负政策时应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的生活现状,制定符合当地情况地减负政策。比如适当延迟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创设有趣课外活动。在课外延迟服务时间开展各种课外兴趣班,学校也可以提供课外图书供学生阅读,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全方位的知识。此外,在寒暑假可以安排教师为偏远地区的学困生进行学业帮助。学困生本就需要额外辅导,偏远地区缺少补习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为学困生补习,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可以自愿进行申请。

(二)、开展多种支教活动

由于偏远地区教师资源不足,当地政府可与各个高校联系,征集志愿者在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活动。由于高校学生大都在寒暑假有大片空余时间,刚好可以进行志愿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之更加丰富而有意义,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寒暑假农村偏远地区学生无法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高校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年轻的志愿者群体可以与学生更加亲密地进行交流,也可以教给学生各种各样有趣的知识,弥补由于社会阶层不同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公。同时,也可以在各个社区开展科普、支教类活动,在周末、寒暑假给社区的学生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

(三)、组织“一对一”定向帮扶

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区域“一对一”定向帮扶,鼓励教师到定向帮扶区域进行一定年限的教学,并给予教师适当补贴。此外,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在寒暑假进行“送教上门”,由学生志愿申请,当地政府根据学生家庭状况进行评估,并统一指派教师进行“送教上门”。

三、结语

减负七十年来,我国已取得重大成就。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减负执行者从政府工具、课程改革、教育观念与共识方面推动减负落实[3]。但我国减负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双减”背景下应注意减负是否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庭阶层不同带来的教育不公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政策制定、社会帮扶和政府补偿三个方面进行改善。政策制定需考虑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补偿措施。社会可以开展丰富的支教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政府可以组织定向帮扶,对家庭贫困的学困生进行“送教上门”。

参考文献

[1] 倪亚红,马陆亭,赵富春.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06):39-43.

[2] 田雪.论小学阶段减负政策的公平补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7):88-91.

[3] 李剛.十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成效与建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3):94-101.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补偿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