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初探

2021-06-28池朱兴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池朱兴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要领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领域,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质量。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貌似歧见纷呈,但在“公开课文化”的作用下,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大型赛课的影响下,求同远胜逐异,特别是某个时期内,教学步骤和方法大同小异,我们对什么是好的阅读课的直觉相近甚至趋同,对课堂美、教学美的认知凝固为程度颇高的默契,而在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上更是数十年没有什么变化。对此,我们安之若素。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到底多大程度上在学习?从学习科学特别是深度学习的视角审视并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学生深度的学与教师到位而不越位的教辩证统一,没有到位和得当的教,深度学习无以产生。根据深度学习的特征,教师按照以下要领教学,学生真学习、深学习便可成为现实。

一、定任务

谈及学生发挥主体性,有人喜谈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和确定学习任务,其实这并不在深度学习的表征之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阅读教学取向几经改变,显示设定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所以这是教师来做的事情,且是深度学习得以实施的前提。

设定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指向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本不是问题,因为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的首要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受各种教学思潮的影响,我们长期对此集体性地视而不见,致使阅读教学迷失了方向。近年来,人们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普遍性的误读导致读中学写、指向表达成为阅读教学新常态,甚至形成“集体无意识”,从教材编写到一线教学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种倾向,有的还极为严重。阅读能力是什么?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将阅读能力分解为检索与复述、了解与转述、解释与推论、概括与整合、欣赏与评价、反思与审辨6个层级12个要点。培养这些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二,适合学段目标和学生实际。阅读能力6个层次12个要点中检索与复述、了解与转述是基础性能力。阅读是生成文本意义的过程,能进行解释与推论,文本意义才得以产生,故解释与推论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欣赏与评价、反思与审辨则是更高阶的思维能力。它们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往往难以机械分开,但实践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不同地区学生、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所侧重。第三,把握课文特点。课文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而课文又各有特点,在培养6个层级12个要点的能力要素上,往往体现出不同的优势和价值。有些课文特别适合用来培养特定学段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些课文拥有更多值得欣赏与评价的素材,有些课文则有更多需要反思和审辨之处,可根据课文特点设定合适的学习任务。第四,正确处理教材。教师处理教材是与编者对话,既要理解并尊重编者意图,又不能无条件地盲从。对于明显不妥的编写意图,教师设定任务时要敢于纠偏。任务的多寡还要考虑学习时间这一刚性条件。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材设定的阅读任务有二:一是弄清楚作者探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二是找到课文有趣的部分,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是生成文本意义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基于阅读这一本质,阅读文本的核心环节是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旨,亦即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中所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一篇课文放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话便不复存在,阅读能力培养势必走向泡沫化。基于此,结合编者意图和学习时间,教师可将学习任务设为三项:第一,梳理“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是培养概括与整合能力;第二,品读“我”探究和发现过程的语句,从中体会“我”好奇心强、勤于探究、大胆想象的品质,这是培养解释与推论、概括与整合的能力;第三,找到课文风趣的语言,体会风趣在哪儿,有何好处,这是培养欣赏与评价的能力。

二、导方法

真学、深学以能学、会学为条件,而仅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不必然会让学生真学、深学。授予学生学习工具,让其能学、会学,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尤其在当下,我们的学生长期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或不善于学习是其共同的短板,导方法便更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阅读教学的学习工具是什么呢?人们习惯将勾画重点词句、批注体会、一边读一边想等作为阅读的基本方法。其实,阅读能力就是思维能力,阅读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内部的活动,勾画批注不过是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外化,不是思维路径和方法本身。导方法就是要授予学生思维的路径和方法,即使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却断了源头,无从产生。至于“一边读一边想”,“想”固然是思维,但若无思维路径和方法,“想”便寸步难行。

示范是便捷、速效的导方法。有些思维路径和方法可以用语言命名或清晰表达,教师边示范边提炼并加以表達,学生学以致用,具有立竿见影之效。有些思维路径和方法难以用语言命名,甚至清晰表达也有难度,但示范具有直观性,依然能见其效。

想象情境、角色代入、联系生活等,是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要完成《童年的发现》第二项学习任务,教师可先扶着学生学习课文“请教老师”的部分。可让学生想象情境、角色代入和联系生活实际:我们梦中也常常见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现象,但会像“我”那样去请教老师和专家吗?当老师对“我”的问题作了解答,“我”又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不断追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人怎么会是鸟”……如果你当时就在场,会这样不断追问吗?由此,学生便可体会到“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超乎常人的好奇心,而这正是“我”能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原因之一。接着,教师将这种解读方法加以提炼、总结,让学生迁移运用于阅读后面的部分,学生便能较好地读出“我”勤于探究、大胆想象的品质,“我”在幼小年龄就能发现他人所未发现的原因便能得到完满的解释。同理,欣赏风趣的语言,也需要教师提供方法的指导。由于本文称得上风趣的语言其实只有最后一句话,教师可用自己赏析前面课文《杨氏之子》《手指》的句子作范例,提炼欣赏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欣赏本文最后一句话。

三、让学习

教师要彻底克服一展自身风采的自恋和冲动,要彻底改变只求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学的行为习惯,把课堂切实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让全体学生真实地、有深度地学习,是为“让学习”。

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让学习”,必须抓住两个要点。其一,足够的学习时空。实践表明,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特别是有相当思维含量的学习任务,数量其实很有限,学习任务太多,势必严重挤占学习空间。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习惯是动辄提出一堆琐碎的问题,即使讲求问题质量,努力使问题构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若问题过多过细,学习也只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这是深度学习的大忌。因此,要确保足够的学习时空。首先,学习任务的设定要精准而适量,问题太多、太细就是任务太多、太细,对于深度学习,无异于灾难。其次,要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身心深度沉浸到学习活动之中。要有一定时间用于动口,比如交流分享,但更多时间必须用于静静动脑,静静动手,那么,让学生多用笔墨则是必要和明智的选择。其二,参与的可验证。在学生众多的班级授课,确保全员参与学习一直是难点,而学生是否真实地参与则一直是盲点。无法保障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深度学习便成一句空话。实践证明,制作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难点和盲点,确保全员深度参与到学习中。所谓任务单,就是将本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打印在纸张上,上课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表达学习成果的空间,让学生动笔将学习结果呈现其上。任务单核心内容当然是用简明之语写清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可以同时提示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学习的步骤、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对学习成果如何表达提供支架等。每位学生是否参与学习,学习工具运用是否得当,学习结果是否合乎要求,一律要有案可查,一律可以验证。学习成果完整呈现其上的学习任务单,还便于交流分享;学习结果的矫正也在学习任务单上,则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作评价

评价是走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最后一个重要事项。学生运用一定学习工具真实、有深度地学习并初步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活动一般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与生的相互评价。借助评价,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和同伴学习的长处及不足,取长补短,提升学习效果。

但是,评价要取得实效,评价活动本身不具有决定性。所谓发现自己和同伴学习的长处及不足是需要条件的,评价标准就是首要和必要的条件。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并非都忽视评价,近些年还特别重视,但收效远不如预期,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少评价标准。师生、生生你来我往,看似热闹,其实并无多少客观依据,言好言坏皆为仅供参考的主观之语、一家之言,严重弱化了评价应有的功能。

在定任务、导方法时,就要将评价标准融合其中,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结果有何规格要求和如何呈现都清楚明了时,评价标准也自然了然于胸。以《童年的发现》教学为例,就欣赏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任务单。

任务要求:画出课文中最风趣的一句话,圈出关键词,想想这些词通常用在哪里,现在用在这里是哪种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然后模仿以下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有序、完整地写下来。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养尊处优”是形容一个人地位尊贵,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幸福”是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满意而产生的满足感和愉快心情。而中指是人体器官手掌的一部分,并无生命,它的位置也无所谓尊贵不尊贵,它更不会因此产生满足和愉快的心情。这里用“养尊处优”“幸福”写中指,是把无生命的中指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妙趣横生。

任务单的内容清楚地提示了学习路径:先找到那句话,接着画出关键词,再抓住关键词对这句话进行鉴赏。鉴赏的要点和思路是,先思考圈出的关键词通常用在哪里,接着思考这些词被用在这里是哪种表达方法,再思考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有范例的加持,要点和思路便一目了然了。任务单不但定了任务,导了方法,对学习结果也提出了规格要求:把自己的体会有序、完整地写下来。这是提示学生,欣赏成果要包括这几个要点且要有既定的顺序,似乎只字不提评价标准,其实评价标准隐含其中。“学习路径”“鉴赏要点和思路”是学习过程和工具运用的评价标准,“要包括的几个要点且要按照既定顺序表达”则是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一旦清楚了评价标准,学生便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努力让学习成果合乎要求。

任务设定因其体现学科本质和关键能力、讲究内在的逻辑和层次而成为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完成任务须有工具即路径和方法,这方法实质是思维加工的方法,既能借以完成当下的任务,又能迁移运用于解决后续的学习问题。任务设定和方法的运用,都要依托课堂,课堂是运用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主阵地,课堂的时空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效度。评价是检视任务设定、方法运用、时空配置质量和达成度的標尺,让学习过程、方法运用和学习成果具备可视化可操作的效果。综上,任务、方法、时空和评价构成了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包含和制约,形成了一个深度学习的闭合环,共同推动教与学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