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村级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履职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1-06-28周义刚

党员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执纪村级纪检监察

周义刚

编者按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指出,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村级纪检委员正确履职尽责是监督执纪延伸到基层一线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优化基层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

村级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以下简称“两员”)正确履职尽责,是监督执纪延伸到基层一线的重要抓手,是彻底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根据前期调研及各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些“两员”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不能监督,成为了“局外人”“老好人”“稻草人”“两面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质效。此问题应予重视、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履责意识弱,沦为“局外人”。有的“两员”对自身岗位认识不足,缺乏身份认同感,不同程度存在消极履职、被动履职等问题;有的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对一些已经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完全置身事外,毫不关心。如,2018年至2019年间,随县安居镇安南山村党支部委员、“两员”陈某某,对本村两家塑料回收加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污染环境问题,未进行有效监管,甚至不闻不问,造成不良影响。2019年9月4日,陈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二)监督执纪软,扮演“老好人”。少数“两员”过不了“熟人关”“亲友关”“人情关”,抹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伐,有了问题就“捂着”或假装不知道。极少数的“两员”甚至认为监督就是“找麻烦”,碍于情面不愿得罪人,怕影响了群众基础和班子团结,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毫无斗争精神可言。

(三)投入精力少,充当“稻草人”。绝大多数“两员”都是身兼数职,导致监督执纪成了“副业”,在工作中没有魄力,遇事没有主见,怕担风险,怕得罪人,怕遭非议。遇到问题就回避,遇到困难就躲避,遇到风险就逃避,监督形同虚设。还有的“两员”对自己承担的相關工作,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不担当,也不作为,更不监督,导致工作出了纰漏。

(四)原则底线无,甘做“两面人”。少数“两员”政治立场不坚定,纪律性和原则性不强,不能时刻反省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台上和台下不一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不一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不一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要求别人是一套、要求自己是另一套,甚至无视党纪法规,带头违规违纪。

二、原因分析

(一)环境不优履职难。一是地方党组织重视不够。从基层实际来看,乡镇党委认为村级“两员”作用发挥不如村其他“两委”干部,未将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导致“两员”履职干事环境不优。二是村“两委”支持不力。一些村“两委”负责人对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足,对村级“两员”履职领导支持不够。三是党员群众信任度不高。大多数党员群众对“两员”工作职能和作用了解不足,对是否能发挥作用持观望怀疑态度。

(二)顾虑太多监督难。一是熟人监督怕尴尬。村级“两员”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与监督对象抬头不见低头见,“老好人”思想作祟导致不愿意得罪人,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同级监督没底气。“两员”并不是镇上的干部,其本身就是所监督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与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不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大力支持,开展同级监督底气不足、硬气不够。三是“一把手”监督有顾虑。当前同级的干部管理权限在上级,“两员”与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甚至有时还要服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安排,脸难拉、手难下,不敢较真碰硬。

(三)能力欠缺斗争难。一是岗位认同不深。少数“两员”角色意识不强,尤其是对自己监察信息员的身份认同不够,在履职时更侧重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而对于非党员的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等监督不够。二是队伍结构不优。大部分“两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三是专业能力不够。绝大多数“两员”思想认识、理念思路和方法措施跟不上形势任务需要,对党规党纪知识、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一知半解,开展工作主要是凭借自身多年经验和个人威信。

(四)关心不够工作难。一是兼职精力少。全县“两员”中70%以上都身兼三四个以上职务,精力上对纪检监察工作只能是过问式居多,其工作质效可想而知,变成“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二是培训指导不多。针对“两员”开展培训重视不够、方法不多,导致越到基层、培训越少、指导越缺。三是激励举措不实。“两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的功利思想,削弱了工作热情。虽然省纪委监委出台了村级“两员”津贴政策,但基于各地财力状况,有些地方不能兑现或部分兑现。

三、意见建议

(一)撑腰壮胆,压实“两个责任”。督促乡镇党委、纪委切实履行责任,为村级“两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乡镇党委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将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两员”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协调理顺各方面关系,为村级“两员”站台撑腰。乡镇纪委要加强对“两员”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干部群众相信和支持“两员”工作,切实让“两员”感受到这个身份有动力、有压力,承担的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二)量体裁衣,明确职责定位。村级“两员”尽可能地实现专职专责,负责村级廉政建设和监督责任,并分管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两委”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监督本村党员遵守党规党纪,监督村级“三重一大”事项执行民主决策,监督农村“三资”管理及运转情况,监督征地拆迁、强农惠农、精准扶贫等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村级“两员”质询制度,“两员”根据职责范围内的监督事项和群众意愿,在支部党日活动中对“两委”干部提出质询,“两委”成员给予回复并整改。

(三)强筋健骨,加强教育培训。在常规培训上,从省到县要系统制定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力争把村级“两员”纳入培训范围。培训内容要尽可能丰富,重点培训涉农党规党纪、财经财务等知识,增强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专题培训上,要探索建立村级“两员”跟班学习机制,抽调“两员”参与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市县纪委可依托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对业务能力较弱、困难较多的乡镇和村进行专门指导培训。

(四)加油鼓劲,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严的标准,把好村级“两员”进门关口,选优配强村级“两员”,建立优秀“两员”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两员”工作例会、定期述职述廉等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村级“两员”清退机制,对于素质低下、群众反映强烈的“两员”,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清退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完善村级“两员”工作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定量考核指标,年终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实行乡镇排名末位谈话制。      (作者单位:随县纪委监委)

猜你喜欢

执纪村级纪检监察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纪检监察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