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奇迹的湖北作为

2021-06-28王颖段曼王晓丹潘尚鲁梦琪

党员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村湖北

王颖 段曼 王晓丹 潘尚 鲁梦琪

编者按:“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两个多月前,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信息。

这是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而这一奇迹,凝结在无数个鲜活的脱贫故事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胜脱贫攻坚的湖北作为,则成为中国奇迹的一块重要拼图。

4月13日下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应勇出席会议并郑重宣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兑现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荆楚篇章。这是英雄的湖北人民创造的又一伟大壮举,是属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光荣!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一个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是奋斗者“不服输、不认命”拼出来的。本期特别策划带您了解——

到2020年底,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战贫,湖北故事融入中国故事,湖北探索充实中国实践。

湖北,一个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中部省份,有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有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其中9个深度贫困县、507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万,贫困发生率14.4%。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貫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方略,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7年间,激越荆楚。从江汉平原到鄂北岗地,从红色大别山到鄂西丛山群壑,全省上下共同迈步伟大征程,共同投身伟大实践,用辛勤和汗水写就一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脱贫攻坚史,熔铸一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史诗。

党员带头上  老乡跟着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帮助老乡脱贫,首先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2013年开始,全省21575支扶贫工作队、78746名扶贫干部尽锐出战,下到田埂,从驻村那一刻起,心无旁骛,铆足劲为乡亲们办实事。

他们不是农民,却吃住在农村;不为攀亲串友,却与老乡水乳交融。遍及荆山楚水的党员干部,不服输、不认命,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之举,汇聚成创造旷世伟业的巨大力量。

李继斌、伍开连、罗强、李志强……前仆后继的扶贫干部们,用热血诠释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

2015年,湖北出台《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从省到县,一级级绘制蓝图,倒排工期,目标靶向更精准;一个个攻坚领导小组成立,实施战时机制,层层签订军令状。立体式的政策体系,精准化的工作措施,一盘棋的资金统筹,可持续的帮扶之路,自上而下,贯穿全省。

几年来,湖北实行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几年来,湖北建立省领导联系片区和贫困县制度,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别联系4个片区,42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37个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

几年来,省委坚持对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人大连续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省政府持续对脱贫攻坚进行重点督查,省政协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监督性调研,省纪委监委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几年来,湖北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实现对17个市、州和9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考核全覆盖,共约谈扶贫考核综合评价靠后的21名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

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扛起政治责任,创造了多个“第一”:率先唱响“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率先创建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首创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数据审计;首创“志智双扶”16条……

两万余支工作队,面对面、点对点、人对人精准帮扶,实现4821个贫困村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选派驻村干部25.3万人,驻村第一书记13348人,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谁来扶”的难题迎刃而解。

从武陵山到幕阜山,从秦巴山到大别山,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涌现出一个个先进典型。90后村支书程桔,率领崇阳县大市村率先“出列”,如今和村民并肩战斗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年过半百的胡长学,驻通山县板桥村4年,哪家猪生病了、枇杷歉收了、鱼塘缺氧了、孩子失业了,他都忙着张罗;一身警察蓝的仙桃市幸福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石华平,疫后为村民跑甘蔗销路时,发生车祸,听力受损至今。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一群群共产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贫困群众生活好了,笑脸更多了,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加稳固了。

用绣花功夫  做精准文章

扶贫能不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首先在于精准识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坚持把数据质量作为建档立卡的生命线,在全国首先对精准识别进行审计全覆盖。对全省有扶贫任务的96个县市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仅2018年,全省标识脱贫39.04万户110.03万人,新识别纳入6.69万人,返贫0.04万人。2019年,原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召开会议,推广湖北的做法。

精准识别紧接着就是靶向施策。只有因地制宜找准项目,才能破解“造血功能”不足。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整体推进。

如今,一片茶、一朵花、一棵菜、一个柑橘、一只小龙虾……在全省37个贫困县形成了54个主导产业,建起了4.3万个农业合作社,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让316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紧紧扭在产业链上实现脱贫。

截至2020年,全省93.96%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到产业扶贫中,76.6%以上的贫困户依靠发展产业脱贫。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鹤峰,地处世界公认的产茶黄金带,205个行政村有184个村产茶。但在过去,好茶没有卖出好价,直到当地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全县茶农改走高端路线,将有机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突破口,才扭转困局。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第一财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一半靠种茶脱贫致富。

鹤峰是我省“生态+扶贫”双轮驱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全省37个贫困县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了恩施绿茶、利川红茶、通城油茶等54个主导产业和28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恩施硒茶、武当道茶、宜昌蜜桔、蕲春蕲艾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金字招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带动建设种、养、加、旅及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近3.6万个。

为了强化市场主体带动,全省还认定了317家扶貧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推动贫困村、贫困户与市场主体“抱团”发展。改贫困群众“单打独斗”为嵌入“产业链条”,探索有效的带动模式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企业与农户拧成“一股绳”。

目前,37个贫困县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1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887家、注册农民合作社4.5万家、注册家庭农场5.4万家,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农民合作社全覆盖,探索出“藤上结瓜、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模式,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78.8万户、236万人受益增收。

产业脱贫拔了穷根,荆楚大地还将继续“谋振兴”。

衔接乡村振兴  开启新长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武陵山中,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恩施携手同行;大别山下,群众赶着黑山羊走在致富路上;秦巴深处,返乡青年在“淘宝村”中直播带货忙;幕阜山间,华中最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荆山楚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幅幅更幸福更美丽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起点上,荆楚儿女不断蓄势,接力奋斗,正在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富春山居图”。

葫芦盆村曾是英山县脱贫“硬骨头”,常住人口5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387人。2017年,省法院工作队进驻帮扶,修路、种茶、养小龙虾……经过几年建设,贫困户陆续脱了贫,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

“脱了贫,他们还管我们吗?”“我的医疗费以后还能报销吗?”“万一返贫了咋办?”今年春节,大伙儿庆祝脱贫的同时,心中不禁打鼓。没想到,节后驻村干部们就回村张罗起茶园管理技术培训。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同时,要求各级财政投入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要求相匹配。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工作队队长李玉高说,葫芦盆村虽然脱了贫,但发展后劲不足,个别脱贫户返贫风险较大,队员们一刻不敢松劲。他们正在计划为村里引进新的长效发展项目。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通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几万名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各地建立防贫预警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对脱贫户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变化情况进行预警监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解决基础设施等瓶颈问题;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征途依旧漫漫,唯有充分认识到奋斗的连续性,脚步不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决了绝对贫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荆楚人民利益,在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尤须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激扬“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让6100万荆楚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已经走过千山万水,前路仍需跋山涉水。荆楚儿女要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在希望无限、前程似锦的荆楚大地上,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业绩。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村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驰援湖北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湖北武汉卷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