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巴郎”艾力亚:青春浇灌民族花

2021-06-28冯杰潘尚张博伦

党员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训练营入党武汉

冯杰 潘尚 张博伦

高高的眉骨,深邃的眼睛,高大帅气的维吾尔族“巴郎”(维语,指小伙)艾力亚尔·克里木(简称艾力亚)是一位来自新疆喀什的新武汉人。

他在中南民族大学上大学入党留校工作至今,肩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使命,为各民族“花朵”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他始终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

坚定入党初心的新疆“巴郎”

“一定要留在武汉。”作出这个决定时,艾力亚临近研究生毕业。

2014年,艾力亚即将完成自己在中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学业,毕业后留在武汉还是回到家乡,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起,但艾力亚只有一个回答。

既是党员又是保送研究生的艾力亚,回到新疆可能有更广阔的天空,但艾力亚说:“作为边疆少数民族的学生,我决心留下来,在武汉工作生活,让大家对我们的民族有更多了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至此已7年。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也留在了武汉。

“武汉是座很包容的城市,我爱这里。”艾力亚说:“我小时候,就向往内地的大城市,想去读书和生活。”

这种“向往”,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艾力亚的父母工作在喀什,双双都早早入党。艾力亚说,父母对党和国家的感情非常真挚,记忆中父亲最爱拉着他,一起看老抗战片。

6岁时,艾力亚随母亲应汉族朋友的邀约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内地。在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前,小小的艾力亚举起了右手敬了个礼。

几天的相处,艾力亚感受到汉族的叔叔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被大城市的勃勃生机深深吸引。彼时,艾力亚心中便埋下了“向往”的种子。

数年飞逝,2009年高考結束,艾力亚毅然报考了中南民族大学,虽然对武汉不是那么了解,但他满是憧憬。

在武汉这个“大熔炉”里生活几个月后,初时的忐忑彻底消失了。同学亲密无间,老师更是关怀备至。艾力亚说:“没想到,最让我不适应的居然是这里的天气,其他都好极了。”

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艾力亚不仅学习认真,更是在第一学期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申请学生助理岗位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民族团结活动,积极表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入学第一天我就想入党。”艾力亚说。

终于,大三时,品学兼优的艾力亚如愿光荣入党。

社会中,艾力亚也时常感受到城市居民对他的友好。至今他还记得两次在武汉坐出租车的经历,的哥看到大眼高眉的艾力亚,便与他交谈起来,得知他来自新疆,还是党员并立志留在武汉教书育人时,的哥直言这单免费。

帮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艾力亚的学生说:“老师就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避雨。”

留校之后,艾力亚在中南民族大学学工处任职,同时担任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他创办的“学生成长训练营”意在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理想和领导能力,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学习,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体育锻炼。

记者采访当天,训练营正召开每周例会,艾力亚在旁指导。他笑着说:“我对学生非常严格的,他们开始会有些怕我。”

刚进大学时,维吾尔族学生阿拉木斯江经常挂科,“想好好学习,但散漫的习惯改不掉,经常外出和旷课”。艾力亚知道他的学习情况后,有时晚上12点突击打电话查问他是否就寝,有时早上7点喊他到办公室,不让他睡懒觉。“慢慢地,我的作息变得有规律了。”阿拉木斯江说,“艾力亚既是老师,也是哥哥,我愿意听他的话。”

之后,阿拉木斯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顺利保研并留校,成为老师艾力亚的同事。

“严师”艾力亚有一个学生叫卡迪热耶,这个塔吉克族的小女生从小生活在帕米尔高原,远离内地,自小便有些内向,缺乏自信。他用各种方法鼓励她,在大会小会,要求卡迪热耶发言。组织活动时,委派重要任务给她,并跟随指导。几年下来,这个当初话都不敢说的女生,在校际大会上也敢上台发言。

“艾力亚老师为每个人订了字帖,他总是说,出去工作,字就是一个人的面貌。”法学院哈萨克族大一学生高哈尔说,“对我们所有人都有要求,每学期都检查。”艾力亚告诉记者,他的训练营里,学生必须练好汉字。

艾力亚严格的背后是对学生的浓浓的关爱,他用言传身教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当好他们的引路人。

除了学习,艾力亚非常注重在思想上引导学生热爱党和国家。

艾力亚透露,他的训练营不仅有每周的政治学习,更要经常学习党史和军史。工作期间,他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赴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故居、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学习参观,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

同时,他还组织爱国主题实践活动。如“寻找最美守边员”,要求边疆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访一位为国巡边的解放军战士或民兵,聆听他们的故事并记录下来,回校分享。活动引发学生的强烈反响,感动与震撼并存。“只有亲身体会, 他们才能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艾力亚说。

艾力亚任教7年,共有50多名学生光荣入党,其中有30多人为少数民族。艾力亚自豪地说:“我的学生入党动机都很纯洁,我对这点要求非常严格。”

民族团结融合的桥梁与纽带

2017年,艾力亚被评为“洪山好人”荣誉称号。2020年,他被评为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对这些荣誉,他笑着说:“好人难做,难做也要做。”

刚入职工作时,艾力亚就经历了一次“险情”。

在食堂吃饭的艾力亚,看到一名30多岁的男子,将手伸进一个放在桌子上的书包,掏出手机便跑。不及细想,艾力亚随即冲上前去,在跑出几百米后,勇敢地制服小偷,追回赃物。

2016年7月,武汉连降暴雨,校园积水深达1.5米。艾力亚比划着自己的胸前,1.8米的他记得那时候的水到了他的胸前。校园北区全部被淹,停水停电,学生困在寝室,不得外出。艾力亚组织后勤,用皮筏子带领一班老师为每个宿舍楼送去食品和饮用水。

2017年,武汉市地方公检法部门来到学校,寻找“翻译”去帮忙处理一些涉及少数民族居民的案子。得到消息的艾力亚主动担任案件的翻译人员,并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以情以理说服和打动嫌疑人配合调查,参与处理案件50多起,帮助众多嫌疑人认识到错误,并重新改造。

2020年抗疫期间,身在家乡的艾力亚始终心系武汉,一方面他努力申请回汉参加抗疫,一方面积极联系在汉新疆企业进行支援,共为在汉14所大学、2所高中,输送数十万元新疆坚果和各类防疫物资。

他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他的学生。

作为中南民大“学生成长训练营”和“石榴籽56个民族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他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增进民族融合团结。

自2016年开始,训练营定期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助力扶贫·爱心义捐”的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状况良好的衣物洗净叠好、消毒包装捐往边疆贫困地区,再由当地组织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們。学生对此颇为踊跃,几年间,捐出的衣物大致在1万公斤以上。

在武汉市洪山区汽发社区养老院里,每过一段时间就有老人打电话询问,中南民大的那些新疆孩子什么时候再来看看他们。

几年前,艾力亚的学生艾力夏提希望参加志愿活动,艾力亚便让她牵头组织。艾力亚帮助联系社区,带着志愿团队定期到养老院去为老人们唱唱歌、跳跳舞、聊聊天。几年下来,艾力夏提的小团队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段时间不去,老人便想念起来。这项活动成为了志愿服务队的保留项目,艾力夏提也被评为“学生民族团结标兵”。

2015年开始,学校开展新疆家访活动,暑假期间,组织老师自愿前往新疆各个区县对学生进行家访慰问。艾力亚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说:“新疆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想来一次内地非常困难,这个活动让老师和家长见下面,好处很多。”

虽是自愿,但每年艾力亚都第一个报名,为同去的汉族老师当好向导。他说:“新疆不比内地,地域太广,有时候县与县之间要走上一天。那些跟我去家访的汉族老师们很辛苦。”

每年家访,老师们的行程多达4万公里,有时候一天要驱车700多公里,除了每天不足5小时的睡眠,其他时间都在路上。有的路段地处高原山区,返程时又多是午夜,山路蜿蜒狭窄,常遇险情。

虽然辛苦,但家访的过程却不乏感动。

2019年,在新疆伊宁市家访时,本来计划晚上8点到达学生迪丽胡玛尔家。然而在白天的行程中,多有意外,耽搁了时间。

晚上12点,担心影响学生家人休息的艾力亚给迪丽胡玛尔打了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改时间到第二天一早,让家人去休息。迪丽胡玛尔告诉艾力亚,家族的所有人都在屋里等他们,大家都不愿离去。

于是,又经过几小时颠簸,老师们下车后看到的是学生家族十几人在家门前翘首以盼。进屋后是一桌热了又热没人动过的丰盛菜肴。家长的热情让老师的疲惫变成了感动。

艾力亚说:“家长都很淳朴,有的家中贫困,但倾尽所有都要摆出来招待老师。对于同去的汉族老师,更是舍不得让他们走。”

“家访虽然辛苦,却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团结,我觉得当好桥梁和纽带即使辛苦一点也很值得。”艾力亚表示。

如他所愿,艾力亚的训练营里,各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同家人。逢年过节,艾力亚的手机都会被学生问候的信息填满。

猜你喜欢

训练营入党武汉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