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东:尽锐迎战,为下一个“黄金五年”

2021-06-28巴祖轩

党员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尖刀班巴东卫生室

巴祖轩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深度贫困的巴东举全县之力应“大战”,交出了一份史诗般的攻坚决胜答卷。

“尖刀班”出战

吃完晚餐,金果坪乡长冲村驻村“尖刀班”第一书记覃照耀提前和妻子道别后,下楼,把双肩包往后座一放,系上安全带,启动私家车,从县城出发,开始一段需要5个小时的旅程……这是驻守巴东最南端贫困村“尖刀班”的日常,也是全县驻村“尖刀班”的缩影。

巴东持续压实从县领导到帮扶责任人各层面的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县领导重心下移、坐镇指挥;县直单位一把手实行“3+2”模式驻村帮扶;稳定省州县乡驻村结对帮扶关系,省州县乡共派驻工作队员1130人,村“两委”择优选配1426名村干部,共同组成322个驻村“尖刀班”,每村平均8人;稳定结对帮扶关系,1.3万名干部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非常之举取得非常之效。50万巴山儿女交出了一份史诗般的攻坚决胜答卷。截至2019年末,全县1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万余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39.09%下降至0.34%。

组合拳出击

史诗般的攻坚决胜答卷背后,是巴东打出的一套攻坚“重拳”。

“儿子是党员,女儿也是党员。现在因为党的好政策脱贫了,我也要争取入党,不能拖全家人的后腿!”在野三关镇东流河村三组,脱贫户赵光远谈及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初衷,话语朴实坚定,“如果我能顺利加入党组织,我一家四口就有三个党员呢!”

赵光远,家穷志不穷。在驻村“尖刀班”的引导下,2015年以来通过发展木瓜、柑橘、生猪养殖等产业,摆脱困境,先后送儿子入伍,供女儿大学毕业,更把一双儿女培养成党员。

2019年2月28日,递交入党申请书;2019年9月2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20年10月12日,确定为发展对象。脱贫后的赵光远,正在向自己的人生梦想迈出坚实脚步。

筑牢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增强脱贫攻坚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这是巴东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教育资助1.79亿元,惠及23.95万人次。通过大学生生源地贷款、“雨露计划”、“泛海助学行动”、定向委培农村教师等,为贫困学子精准制定教育扶贫“大礼包”;斩断因病致贫“病根”,新建及改建村级卫生室184个,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内18家医疗机构为枢纽,339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共体,并与宜昌、恩施等地发达医院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贵”问题;住房安全“利剑高悬”,累计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2.3817万户,实施“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5226户,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目标。

以水、电、路、网、公共服务为攻坚突破口,形成脱贫合围态势,夯实脱贫根基。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525个,解决13.4万人饮水不安全和21.35万人饮水巩固提升问题;全县农村公路通达里程达7400公里、通畅里程达6200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车;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58.35公里、低压线路2461.71公里、变压器2260台24.2万千伏安,农村户均配变容量、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明显改善;实施网络通信工程,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通光纤率达100%;新建及改造村卫生室184个、党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210个,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弱问题。

真金白银投入

2019年12月3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巴东县金果坪乡“老段搬家”的故事。

“老段搬家”的故事,是巴东大投入、大格局、大搬迁、大产业的真实写照。

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素是真金白银的大投入。近年来,巴东举全县之力,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筹集安排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5.78亿元,累计统筹各类资金90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在强大资金的有力撬动下,全县在阳光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的成效凸显。

巴东借力北京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定点帮扶“三大外援”,构建扶贫大格局。2016年以来,北京市、房山区累计帮扶资金3.27亿元;2020年,杭州下城区为巴东提供帮扶资金6484万元,累计帮扶项目资金1.49亿元;省“616”工程对口支援项目504个,共计帮扶项目资金114.16亿元;省内三峡库区对口支援资金3750万元,支援项目73个。国网援助资金3650万元,援建项目78个。荆门援助资金1993万元,援建项目5个。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帮扶产业、旅游开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共投入资金10.76亿元。

为根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巴东对43197名贫困人口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这是继巴东三峡移民后又一次人口大迁徙。为让贫困群众从“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向逐步能致富转变,巴东还创新推出茶店子镇、沿渡河镇“易迁+旅游”,官渡口镇红花岭村“易迁+厂房”等“易迁+”新模式。

近年来,全县利用12.56亿元产业“大投入”,打造出低山柑橘、二高山茶叶、高山药材“三大产业集群”,带动贫困户5.4万户,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同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先后招商引进福建正山堂、湖北九端等31家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产业奖补,支持95家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2500余家,带贫比例达85.14%。

回眸“十三五”,五年“战贫”踏石留印;展望“十四五”,砥砺奋进的巴山儿女将迎来乡村振兴的“黄金五年”。

猜你喜欢

尖刀班巴东卫生室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这里有一支支脱贫攻坚“尖刀班”
尖刀班的姐妹兄弟(歌词)
巴东,巴东
往事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尖刀班”的故事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