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敦煌石窟弥勒经变的演变*

2021-06-25陈丽娟

大众文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敦煌石窟弥勒洞窟

龙 忠 陈丽娟

(1.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弥勒经变作为敦煌石窟佛教美术的一部分,它的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受到自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原艺术不同风格流派的影响;其二是受到来自古印度、中亚、西域等地的艺术影响,并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域外的艺术样式,向人们展示了敦煌石窟艺术不断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历程。本文以敦煌石窟弥勒经变为研究对象,分析隋代讫宋,弥勒经变图像发展演变的历程,对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和弥勒经变的世俗化展开分析。

一、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

隋代讫宋,敦煌石窟中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单铺式。有两种类型:

Ⅰ型:西方净土变式。主要出现在初唐,由隋代的弥勒上生经变向弥勒上生和下生经变结合过渡,因此,此类型的弥勒经变构图样式是一个过渡期,代表洞窟壁画有如初唐莫高窟第329窟北壁、第331窟南壁的弥勒经变图。

Ⅱ型:龙华三会图像居中,七宝、婆罗门拆幢置于初会之前,男剃度和女剃度分列画面下方左右,其余弥勒佛传故事和弥勒世界诸事穿插在主体图像周围。此类型的表现方式占弥勒经变总数的绝大多数。

第二,多铺式。有三种类型:

Ⅰ型:多铺并列。弥勒经变除了整铺壁画表现以外,还有分场景表现的方式,将不同的场景分别绘在不同的壁面上,合为一铺弥勒经变。如五代莫高窟第261窟窟顶四披中,西披绘弥勒经变之七宝、兜率天宫等;南披绘弥勒经变之剃度、一种七收等。中唐莫高窟第186窟窟顶四披绘弥勒经变,其中西披为说法图,下方是儴佉王与王妃剃度图;南披绘三会之一,东侧有弥勒下生,西侧为剃度图;北披绘三会之一,东侧绘一种七收、婚嫁图,西侧为剃度图;东披绘婆罗门拆幢图,北侧绘礼拜佛塔、老人入墓,南侧绘弥勒回城图。此洞窟窟顶壁画中只有两会说法,应还有初会说法,应是西壁龛内的主尊人物雕塑,可惜原貌已毁,现为清塑一铺六身雕像。

Ⅱ型:主体条幅式。壁画主体为弥勒三会图等,在两侧条幅中绘出弥勒世界诸事,如宋代莫高窟第55窟南壁东起绘弥勒经变,其中经变的东西两侧条幅中绘弥勒世界诸事。值得一提的是,该窟中心佛坛上塑弥勒三会,同周围壁画共同构成了塑绘结合的弥勒经变图。

Ⅲ型:主体屏风式。壁画的主体部分为弥勒三会图等,其下方的屏风中绘出弥勒世界诸事,如晚唐莫高窟第12窟,南壁西起绘法华、观无量寿、弥勒经变各一铺。其下绘十一扇屏风,八至十一扇屏风中绘弥勒世界诸事。中唐莫高窟第112窟西壁龛内弥勒经变,也是主体加屏风类型。

第三,塑绘结合式。采用塑绘结合的艺术手法,将上生经变绘在窟龛顶部,弥勒三会则用雕塑呈现,以表示弥勒下生世界。或者初会说法用雕塑呈现,为窟龛主尊,二绘、三会说法以及弥勒世界诸事用绘画方式呈现,如盛唐莫高窟第39窟中心柱东相面龛内造像,龛顶会兜率天宫,弥勒菩萨说法场景,龛下正中塑倚坐式弥勒佛,两边塑二弟子,左右各塑以结跏趺坐弥勒佛,三佛组成龙华三会说法场景。中唐莫高窟第240窟西壁龛内,正壁塑依坐式弥勒佛,南、西、北壁面各绘两扇屏风画,其中南、北壁屏风中各绘一说法图,同正壁雕塑组成龙华三会说法场景,屏风其余部分绘弥勒世界诸事。宋代莫高窟第55窟同样是塑绘结合的典型洞窟。

二、隋代的弥勒经变

经变画不见于古印度,可以说它是中土文化孕育的结果,弥勒经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敦煌石窟的弥勒经变最早见于隋代,共8铺,7铺为上生经变,只有62窟残留的弥勒经变显示为下生经变。因此,敦煌石窟中的弥勒下生经变也最早见于隋代洞窟。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的弥勒下生经变,在隋代已经传到了敦煌地区,为敦煌艺术以中原艺术为源流之一提供了重要例证。

隋代的弥勒经变主要是弥勒上生经变,以土红、青绿色为主,人物造型优美、部分人物仍保留西域式的衣饰,人物面部和身躯的晕染采用西域的凹凸法来表现明暗关系,色彩明快、线条细而有力。经变位于窟顶或龛顶,象征位居兜率天宫,显示弥勒菩萨为众天人说法场景,弥勒坐姿均为交脚式和倚坐式,双手作说法印,个别图像保留了古印度、中亚、西域的弥勒图像中手持净瓶的特征,如第419、425窟中的弥勒图像。可以看出,隋代的弥勒图像是在中西文化艺术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仍保留着外来图像样式的影响。

敦煌石窟中的弥勒经变兴起于隋代,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受当时弥勒信仰和禅观思想的影响,4至7世纪初,敦煌地区除了受到来自中原地区弥勒信仰影响外,更多受中亚、西域小乘禅学的影响较深;第二,受净土思想的影响,这可以从弥勒经变画面内容得到证实;第三,得益于隋代兴起的界画艺术的影响。

三、唐宋代时期的弥勒经变

唐代前期,弥勒经变改变了隋代的经变画样式,将上生经变与下生经变结合在一起,采用西方净土变的画面构图形式。单独的上生经变不再出现,这种绘画样式的变化,昭示着民众对现实世界中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远远超出了对虚无缥缈的神的世界的渴望,注重此岸的心态胜过对彼岸世界的追求,这种变革方式表明“当时的民众已由对神之国的向往转为对人间世界的向往,为未来人间世界的讴歌越来越响。”采用西方净土变的画面构图形式,画面以三会说法为中心,周围穿插相应的经文故事情节的画面,如一种七收、树上生衣、罗刹扫地、龙王降雨、老人入墓、见宝不厌、女人五百岁乃嫁、路不拾遗等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串联在一起。并且突出描绘净土世界的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等。主尊人物的画面空间往往大于背景中的楼阁。如初唐莫高窟第329窟北壁、第331窟南壁的《弥勒上生与下生经变》,从整个画面看,象征上生经变的兜率天宫与左右及下方图像组成的象征下生经变的龙华三会图像,形成“田”字形布局,上生和下生经变并没有像后世那样有明显的区分,画面中间上方的兜率天宫内,没有了隋代上生经变中鲜明的五开间宫殿,而是分别由两座和四座亭子代表,弥勒菩萨端坐中间,身着佛装,头戴菩萨发冠,画师没有严格遵守宗教规范,将弥勒菩萨表现成菩萨装的形象,而是用佛衣和具有象征弥勒佛坐姿的倚坐式来表现,意在说明位居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不久将下生成佛的期盼和理想。

唐代中后期,随着佛教艺术的世俗化进程和本土化过程,洞窟形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覆斗式洞窟极盛一时的同时,晚唐时期出现了背屏式窟形,覆斗式洞窟又称之为殿堂窟,窟内没有了中心塔柱,多在西壁开一大龛,南北两壁留出整块壁面,为制作大型经变画提供了基础。此时期中原传统的屏风画进入洞窟,与其他经变画一样,有的洞窟将经变画中的说法图会在墙壁上部,将经文中故事性的世俗化的场景安排在下面的屏风中,供养人像由原来的洞窟壁面的最下层,改为分别绘于前室通往主室的甬道或者主室的正壁与前壁下方。

唐宋时期敦煌石窟中的弥勒经变在洞窟中的位置相比较前代,因洞窟形制的变化,其在洞窟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唐宋时期敦煌石窟中的弥勒经变主要分布在洞窟主室的南北两壁,隋代的上生经变着重表现宫殿和弥勒菩萨;初唐的弥勒经变中的兜率天宫是一个方形的宫殿区,如初唐莫高窟第329窟北壁弥勒经变,宫殿周围有廊桥和水池;盛唐时期的弥勒经变中的上生经变一般有一大海,大海中间有一座须弥山,在须弥山之上,有一座宫殿或数座小型的化生宫殿,宫殿正中善法堂内,弥勒菩萨倚坐其中,重点描绘了宫殿楼阁,人与景的大小关系适当,但这种处理方式没法获得更多人物的细节刻画。在中唐以降,逐渐出现独立的弥勒下生经变,其中画面中心主要以龙华三会图为中心,其他弥勒世界诸事穿插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人物比较小、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复杂,画面中强调人物的活动和所在的场所空间,通过若干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活动来表现美好的弥勒净土世界,除了婆罗门拆宝幢之外,基本上都是一派祥和、美好、安宁的画面,也是古代社会底层民众期待的美好社会愿景。至此,弥勒经变的艺术范式基本形成。

五代至宋代,曹氏归义军政权统治瓜州(今安西县)和沙洲(今敦煌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稳定,又崇信佛教,继续在敦煌石窟开窟造像,特别是曹氏统治者模仿中原宫廷画院机构,设立画院和伎术院,为创造敦煌石窟艺术培养了大批当地艺术人才,进一步推动了敦煌石窟艺术的院派艺术风格。随着洞窟规模的扩大,多以大幅经变画为主,故事内容增多,弥勒经变中还出现了不少新样式,如塑绘结合式、主体条屏和主体屏风式等。但是,总体而言,弥勒经变的数量不及唐代,弥勒经变的内容逐渐减少,构图形式和人物造型趋向程式化,画面的榜题增多,似乎是借助榜题内容让信众识别画面中的故事情节。

四、结论

敦煌石窟中弥勒经变发展轨迹基本如下:在南北朝故事画、说法图的基础上,受到中原地区简略的弥勒经变的影响,在隋代兴起了弥勒上生经变,同其他经变画形成时间一致,下生经变也在隋代敦煌石窟出现。初唐时期上生经变和下生经变结合在一起,艺术样式融合了西方净土变的形式。中唐讫宋逐渐以弥勒下生经变为主。

隋唐讫宋,弥勒经变的画面形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并且这种变化显示了弥勒信仰的变化,即从兜帅净土信仰向弥勒佛净土信仰转变;伴随着敦煌石窟洞窟形制的不断本土化而发生变化,隋代弥勒经变主要存在于中心塔柱式洞窟,位于洞窟窟顶的人字披或后部平棋顶,唐前期开始流行殿堂窟,唐后期在殿堂窟基础上又兴起背屏式洞窟。洞窟的视觉空间发生了变化,南北壁面有大幅空间可用于绘制壁画,弥勒经变基本上绘制在南北壁面上。

唐宋时期,弥勒经变中体现出很强的世俗意识,其中包含了大量描绘社会生活的社会风俗民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注释:

①龙忠,陈丽娟.浅析敦煌石窟中弥勒经变在隋代的兴起[J].中国包装,2020(6):48-49.

②王惠民主编.敦煌石窟全集·弥勒经画卷[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45.

猜你喜欢

敦煌石窟弥勒洞窟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敦煌石窟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回鹘·西夏·元代敦煌石窟与民族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髡发人物
洞窟惊魂
《弥勒信仰研究》出版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弥勒信仰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