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美术教育中 艺术创作导向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06-23裴家月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美术教育人才培养

裴家月

[摘  要]高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掌握一定的美术创作理论、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艺术创作能力和多元化发展两个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艺术创作导向与多元化发展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未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在艺术创作导向和人才多元化发展方面的现状,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创作导向  多元化发展  人才培养

引  言

美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是人类精神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我国历来重视美术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设置了美术学科,开展美育。高校美术教育主要针对美术专业学生开展,培养方向包括西方绘画、中国画、油画、雕塑等,一些专业院校还会开设具有本地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专业。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美术学科开设比较全面,基本涵盖现代美术的细分领域,但在艺术创作方面有所不足,对人才多样化发展的培养着力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1.人才招录情况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少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艺术学院,主要面向包括美术专业在内的艺术生招生,读艺术、学美术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入学考试中,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达到115万,为历年之最,其中美术专业不低于50万人。招生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专门的艺术院校,其中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靠前的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以及鲁迅美术学院等。

2.课程体系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体系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通识体系课程与其他普通高校基本无异,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体育课程、计算机课程、外国语课程等。专业课程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理论性课程,包括中外美术史纲要、美术学基本理论、美术基础、书画鉴定课程以及美术与摄影基础等;二是实践类课程,包括铅笔素描、绘画写生、人像速写以及其他类型的创作等。部分学校会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制定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例如雕塑、木板画、沙画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了解更多的美术艺术种类和形式,启发学生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艺术门类,明确努力的方向。

3.就业类型方向

美术专业的就业类型多样化,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影视、建筑、装修、服装、设计、广告策划等传统领域,此外,美术专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动漫和网络设计等新兴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建设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例如大型工程、城市建设规划、地标建筑、交通枢纽、园林绿化、外观建设等,同时,一些創意产业也是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范围。近年来,日美动漫风靡全球,而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企业需求增长明显,但我国高校开设动漫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预定”,十分抢手,这也成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之一。此外,一些学生还会选择自主创业,包括建立个人工作室等。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艺术创作导向不够

我国美术专业学生主要来自艺术类考试选拔,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分数不够高,才“被动”地选择艺术类考试进入相对较好的大学,导致美术基础教育具有非常浓厚的“应试色彩”,对于艺术品位、思想情趣等影响艺术创作思维和能力方面的培养比较薄弱。而这部分对于美术专业发展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进入高校后,高校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这无疑会淡化和弱化对学生艺术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美术教学面对全体学生,教学内容和流程具有标准化特点,而艺术创作是每个个体自发的行为,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必要的教育引导之上的,显然高校标准化的艺术教学在这方面存在缺失,导致艺术创作导向性不足。

2.多元化人才培养不够

新金陵画派画家王强先生曾说:“艺术是一门堆积学,要成功,必须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学养。因为它是艺,而不是技。技可学,而艺是需要体味的。”我国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主要按照院系专业划分培养方向,例如西方画、中国画、雕刻等。在课程设置上,本科阶段侧重通识教育,强调美术理论教学,主要是素描、色彩和人像等基础练习,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具体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由于能够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占比有限,因此整体上高校美术教育缺乏对人才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培养。高校美术教育实操课程更多地侧重写实造型训练,而一些抽象艺术和影响、行为艺术相关的课程没有普及,只在较少的几个院校有涉及。课程体系侧重基础,缺乏对学生在具体领域的教育引导,是导致当前人才多样化缺失的重要原因。

3.美术能力培养不足

与其他学科可以通过客观、标准化的测试评价不同,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具有非常强的主观创作性,作品中会体现出不同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思想情感。但创作思路和思想情感要通过一定的美术能力才能表达,而高校美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提高美术表达能力,让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对基本功教育比较到位,但是在美术鉴赏、创意创作方面的能力培养相对较弱,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挖掘和培养稍显不足。这一点也是当前我国美术人才多样化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

4.实践课程比例较少

艺术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激发艺术创作灵魂的基础和根本。美术教育的立足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但在具体比例的设置上,仍然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实践课程也多有明确而限定性的主题,例如户外写生训练等,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少,学生较难接触到课堂以外的事物,对美术在生活中的影响和应用的感受就不深,创作灵感的激发就容易受到限制,可能会影响未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

提升我国高校美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应对建议

1.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仍具有“批量化”“标准化”的特点,学生能够接受相对完整的美术理论教育,并接受一定的实践创作课程。但是在艺术导向和多样化发展方向上,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则存在一定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改进美术教育理念,从“教育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和“提升发展”,从强调“学校教学”到鼓励学生“自主发展”,根据学生自己对美术某一细分领域的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并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真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挖掘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创作思考,避免填鸭式教学给学生的思维戴上“紧箍咒”,真正按照美术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培养学生艺术创作思想,真正给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多元化发展的学习机会,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改进选拔机制,打牢艺术基础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美术专业人才选拔是通过艺术类高考择优录取,很多学生是为了能够上好大学而“曲线救国”选择的美术科目。这部分学生只是接触了一些艺术类考试所需要的美术知识,对美术基础理论了解甚少,有的学生甚至连印象派、抽象派这些基本的美术常识都一知半解,可以想见,在现有的艺术类高考人才选拔体制下,学生对艺术基础理论掌握得较为薄弱,即便是进入大学,接受美术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但是由于基础理论的缺失,后续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更难以进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要改进选拔机制,对于美术等艺术类测试,要避免过度标准化,而是要提高高校自主选拔的空间和能力,让教师“慧眼识才”,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事”,选拔出真正具有美术基础和潜力的人才。通过打破“一刀切”的选拔机制,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全面提升美术修养、提高艺术思维上来,夯实美术基础,为未来艺术创作和多样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优化课程体系,凸显能力培养

前文已经述及,当前高校美术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部分,教学内容标准化、程式化,对于人才多样化发展和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缺乏性。下一阶段,高校可以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抓手,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发展机会。例如通过将美术教育细分领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必要的教育,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学生从各个领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发展。加大美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比重,从课程设置上加强艺术创作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另外,高校美術课程体系要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对美术的思考,让创作真正成为内心灵感的外在表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可以适当考虑引进国外美术专业教材,作为国内美术教材的有机补充,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了解国外美术创作的前沿信息,开拓眼界、拓展思路和激发创新意识与灵感,培养国际视野,全方位提高美术思维能力。

4.立足生活实践,培育艺术灵感

美术作为艺术形式,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特点,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艺术创作思维意识也是一样,其植根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通过高超的美术技艺表达出来,形成美术作品。大学生处于融入集体生活的阶段,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不多。高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围绕教学主题,给学生更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机会。例如在创作人像绘画时,可以与绘画对象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农民工画像,可以让学生到工地“体验”几天农民工的生活,加深对农民工内心情感世界的领悟,这样绘画出来的人像才会生动传神,才会画出神韵,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培养多样化人才方面,学校也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融入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企业文化设计、美编等岗位,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其灵感和内心渴望,从而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发展与就业方向,实现高校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教育目标。

结  语

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围绕艺术创造导向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两个主题,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艺术创作导向不够和多元化人才培养不够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改进选拔机制、打牢艺术基础,优化课程体系、凸显能力培养,立足生活实践、培育艺术灵感四个方面。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中的综合素养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9(11).

[2]王鹏.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关键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

[3]张廷.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与培养机制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

[4]许世平.依托特色活动,推动高校美术教育普及——基于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义卖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5]郭李贤.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基本体系与理论研究[J].化工进展,2020(2).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多元化发展美术教育人才培养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中通赴美上市探究
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