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

2021-06-23樊英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教育价值观

樊英鸽

[摘  要]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悄然而至,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微时代”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价值。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微时代”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政教育  价值观

高校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让他们形成积极正向的观念,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价值观十分关键。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由于教学氛围枯燥、教学内容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随着“微时代”的带来,学生获取学习内容的途径更为广泛,思想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既给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对此,教师要把握好“微时代”的特点,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現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多数人都认为思政教育就是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再加以背诵即可。思政教师缺乏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是否真正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能将所学内容加以应用,同时也没有将这些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因素,更多是通过期中和期末测评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的思政学习浮于表面,没有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如果教师仍旧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与时俱进,就可能导致教师所教授的思政教育知识不符合当前的价值观,出现“学而无用”的情况,影响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固化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学院几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上大课,不仅课堂纪律难以管理,而且教师和学生还不能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思政学习水平不佳。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讲解完,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多是采用教师单独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背诵的模式,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思政理论知识较枯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反而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导致高校的思政教学质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状态,难以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3.教学内容单一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多是以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素材,而课本上的知识及案例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仅靠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思政教学是不够的。第一,抽象的文字和理论概念让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不符合现代年轻人更愿意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读物来进行学习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和动力;第二,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观点而没有与时俱进,去了解现代年轻人的思想特点,未能据此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就难以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无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时代”的含义与特征

“微时代”并不是特指某一个明确的时段,在其初期是指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为传播特点的一个时代,后来泛指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以微博、微信、头条等自媒体传播媒介快速传播信息内容并促进用户之间交流的一个时代。相比于传统纸媒、电媒时代,“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现代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和思想观,他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在各大平台迅速获取各类新闻,思想意识也容易受这些内容的影响。据调查了解,在“微时代”,学生更愿意通过QQ、微信等和陌生人进行交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面和社交范围。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

1.顺应现代思政教育发展方向

离开时代背景谈思政教育是不科学的,思政教育只有和当前所处时代的思想政治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思政教育,而这其中,决定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就是当前时代所存在的矛盾。在“微时代”背景下,最为明显和关键的矛盾就在于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给现代社会大众思想带来的转变。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就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与“微时代”新型的文化信息传播元素紧密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微信、QQ等新媒介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并让其积极参与到思政学习中来。比如,高校可以开展专属于本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为学生推送具有正能量的新闻,开通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窗口,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更新思政教育传统教学模式

“微时代”的到来给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更多可能,也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基于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不再仅局限于课堂,还可通过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和学生分享一些时事政治;其次,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学生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发起者;最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内容呈现的形式更为多元化,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能多角度提升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1.“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挑战

虽然“微时代”的到来给思政教育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思政教育目标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中,虽然教师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能保证他们给学生所教授的知识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符合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而随着“微时代”到来,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再加之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网络信息质量及真实性的能力,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网络中接受到一些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甚至有恶意误读中共中央政治理论的信息,这会给学生的思想认识及是非判断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还会利用网络平台恶意散布谣言,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容和方向,一旦学生接收到了这样的信息,不仅与思政教育教学成果与目标背道而驰,严重的还可能会威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发展。

2.“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虽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但至少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却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学生所接受的学习内容不仅来源于学校,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他们通过手机、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因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再加上部分学生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就有可能导致学生接收到一些内容质量不佳,甚至价值观败坏的信息。另外,在“微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学习时间更为碎片化。而高校思政教育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思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是系统构成的,碎片化学习难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首先,应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激发教师主动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思考如何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和内涵,进而更有效地提升自身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其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提高,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这样才能使优质的思政课程发挥真正的价值。在“微时代”背景下,学校应鼓励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更多平台上探究形式有趣、内容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要发挥自身主动性,因其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知识的输出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而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內容。

2.将微媒介和课堂两个教学载体相融合

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传统的教学课堂又较为封闭,但即使在“微时代”,我们也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应将微媒介和课堂进行融合,找到开放和封闭的平衡点。现如今,学生在各个平台都能及时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信息甚至包含观点偏颇的言论。与其避讳,不如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话题抛出来,引导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迎合学生接受信息的需求方式,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愿意参与到思政学习中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系统地讲解一些切合实际、价值观正确的知识点,随后再通过高校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介将其推送给所有学生,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

3.课堂教学和高校管理双管齐下

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及综合素养,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整个学校的努力。因此,除了思政教师有顺应“微时代”的意识之外,高校管理层也要有创新意识和应用微媒介进行管理的能力。高校管理层和思政教师应思考如何通过微媒介开展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活动,如微文化、微艺术等活动形式,将校园活动与微媒介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等对学生的管理也可以结合微媒介进行,教师要实时关注社会新闻动态,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全面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空间和渠道。

结  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将微媒介与教学课堂相融合,以顺应“微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正向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爽.“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解析——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3).

[2]陈彩利.“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前提和主要目标[C].人文与科技(第二辑),2019.

[3]邢大海.“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J].中华辞赋,2019(5):137-138.

[4]王瑾.“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7).

[5]王博.“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信息周刊,2019(23).

[6]王桂琴.“微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权的建构[J].文教资料,2019(2):173-174.

[7]程雅宇.“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8(7).

[8]孟美思.“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才智,2019(20):94.

[9]赵志升.“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政教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