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管理体制构想

2021-06-22黎捷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5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黎捷

[摘 要] 针对当前班主任单人管理体制的困境,本文提出了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建设构想,分析了当前班主任管理体制的困境和建立新型班级共同体体制的必要性,从转变观念、双向选择、明确任务和体制保障等方面设计了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构建方案。

[关键词] 导师领航;班级共同体;班级管理

当前,许多学校推行的是班主任单人责任制,班级主要的德育和管理工作都落在班主任一个人身上。随着对精细化教育的要求,班主任单人制的管理模式渐渐显露出弊端,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的构想应运而生:在班级组管理的班级内,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班级组成员分工担任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教师,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深入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共同体建立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机制。

一、当前班主任管理体制的困境

(一)班主任的幸福感弱化

班主任,班级的大小事务全部要处理,工作细、责任大、任务重。班主任的教学压力已经很大,下班后,还需要与家长沟通其孩子的学习情况,个人可支配时间较少。在多重高压之下,幸福感降低。因此,很多老师对于班主任职务望而却步。

(二)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部分城市里还不能推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大概有四五十名学生,主要由一名班主任负责他们的学习、心理、德育等问题。在“一对多”的情形下,班主任很难关注到每名学生的发展,通常是把精力放在班级中成绩“两头”的学生,中间层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其成长道路缺乏关爱,有悖于“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科任老师的才能受限

部分学校音体美老师很少有机会当班主任,缺少当班主任进行锻炼的机会。科任老师也具有较好的专业优势,和学生志趣相投,能够从学生兴趣出发启发学生,更易于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而由于缺少管理班级的机会,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其潜在的德育才能。

二、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班主任管理体制的弊端,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管理体制应运而生。班级中的授课教师都被聘任为班主任导师,每个教师负责班级的部分学生的管理工作,将大班管理小班化,组成一个班级共同体,共同推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和成长。

(一)践行国家德育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落实教书育人工作。建立全员班主任导师制,共筑和谐班级共同体,激励所有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的德育工作中来,各展所长,有助于形成班级合力。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越来越突出,心理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希望被关注的渴望也越来越强。在当前的班主任管理体制下,班主任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的。在缺乏足够的关注下,学生的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调动全体教师来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三)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铺开,持续地开展。班主任,肩负教学和德育两大重担,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很难全身心地把每一项德育任务落实。在导师引领的班级共同体内,所有老师都承担着班级建设的重任,能够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各施所长,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

三、導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的构建方案

(一)转变观念,做好导师顾虑消除

学校应召开宣讲会,突出班级共同体创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教师们心中固有的班主任一人制的刻板印象,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应试教育的理念当中,科目教师发挥了教书作用,对学生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属于其本职工作,而育人则属于班主任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因此,教师的教育职能被一分为二,对德育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一定影响。要搭建好一个良好的班级共同体,首先要转变教师的陈旧观念,明确立德树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全体教师都应为班级管理的导师,把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激发所有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其次,学校需消除老师的顾虑,让教师清楚班级共同体的构建并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反,在所有导师集思广益和共同努力下,班级管理会走向良性发展,学生不再轻视非中考考试科目,更有益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是教师和学生双赢的有力举措。

(二)双向选择,调动导师竞争意识

教师在更新了关于班级管理的观念后,学校应进行导师学员的分配工作。在开学的第一个月,由于教师和学生彼此不熟悉,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进行试分配。语数英等主科导师每人分配10名左右学生,音体美等科目导师因为所带班级较多,可以每人分得5名学生。首次以盲选的形式进行分配,导师和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认知破冰”,在教学风格和学习特点方面进行互相了解,彼此磨合。第一个月后,进行导师和学员的双向选择。每个导师的学员名额保持不变,学生根据每个导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如果导师满员的话,只能另做他选;同时,导师也有权因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拒绝某些学生的申请,从而刺激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改正其不良学习习惯。在双向选择的激励下,既能激励学生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而努力表现,又能激励教师为赢得学生的欢迎而优化课堂教学。但是,为了保证班级整体的稳定进行,一学期以两次双向选择为宜。多次更换导师,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三)明确任务,落实共同体建设细节

在班主任导师确定了自己的学员之后,班级共同体的导师们要达成共识:班级整体的进步是班级共同体成绩的唯一评价标准,导师要互相帮助,形成合力。然后,根据学校德育处下发的学期工作计划,共同商讨落实举措。一方面,从学校德育共性管理出发,将校运会、艺术节、每月主题班会和板报设计等常规德育工作,根据各个导师特长合理分配;另一方面,从班级建设个性管理出发,导师们每周轮流组织班级共同体会议,由轮值导师提出一个具体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一名需重点帮扶的学生,其他导师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并确立解决期限,确保会议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此外,导师除了全程负责所带学员的全面管理之外,还应关注班级整体学生的学科成绩。导师之间适当分工、协调合作,可以有效地避免班级管理工作的真空状态,使班级管理落到实处,有利于稳定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从而增强班级管理的凝聚力,把共同体的建设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四)制度保障,确保共同体形成合力

为了保证班级共同体的良性运行,学校还应具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应兼具保证公平和奖励先进的原则。班级共同体的建设既有教师的合作管理,又有教师的个性发挥,既有学生的整体变化,也有学生的个性成长。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付出,成为学校反复讨论的话题。首先,学校要制定导师的考核制度,应以班级的综合表现为前提确立奖励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导师所带学员的小组表现分配奖励比例,这样既能保障导师总体的团结合作,又能调动导师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应有配套的监察制度,确保每一位导师都在为班级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比如,学校可以成立监察小组,不定期进行学生访谈,了解各个导师是否工作负责,有无全程关注学员成长并提供帮助。或者,设置监察周记,要求每位导师每周小结其所带学员一周学习近况,包括学员心理动态、行为表现和成绩追踪,以此来督促导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地关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互相支撑的人的结构系统,它的起点和归宿始终是人为和为人,动力和活力来源于此,成功和失败也取决于此。导师领航的班级共同体管理体制,正是立足于以学生为本,调动所有教师到班级管理的德育工作中来,以最优化的“人为”来实现最全面的“为人”。

参考文献:

[1]许春美.全员育人:人人都是班主任[J].教育:校长参考,2015(11):55.

[2]李贞.“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青年与社会,2020(8):99-100.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