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标准化患者的应用分析

2021-06-22欧蓉龚海南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习生标准化教学方式

欧蓉,龚海南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二病区,湖南常德 415000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的护士生进入到临床护理岗 位中的第一步,是护士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操作中的重要途径。医院的感染科聚集了各科室的疾病,所接触到的疾病种类极多,且会无法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血液、体液,因而被感染上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极高[1]。因此必须做好感染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提高其理论知识掌握度、护理操作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标准化患者,又称为模拟病人(standard patients),即指经系统化、标准化培训之后,能够将患者实际临床问题表现出来的正常人或者患者,同时这个模拟病人还能起到患者、教师以及评估者等多种重要作用[2-3]。西方国家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标准化患者,该种医学教学模式深受医学教育学者的认可与青睐[4]。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引进标准化患者医学教育模式,尤其是感染科的教学中。该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发挥的作用,现选定40名2019年2—6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生40名2019年7—12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标准化患者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6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的40名实习护生作为该研究的参照组,选择2019年7—12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的40名实习护生作为该研究的研究组。参照组:女40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56±1.43)岁;文化水平:29名大专,11名本科。研究组:女40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61±1.34)岁;文化水平:27名大专,13名本科。两组实习护生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对实习护生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根据该院感染科制定的实习大纲开展实习带教,对于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同时指导实习护生开展正确的护理操作。

实验组:对实习护生开展标准化患者带教,具体情况如下:①制订严谨的带教计划:首先带教老师根据感染科的科室特点制定严谨的带教计划,由于传染科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该科室的疾病一般具有传染性,在护理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但实习护生的实习时间较短,而临床护理带教的频率较快,需要护生掌握了解的知识内容较多。因此在临床实习带教实施前,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严格规划和拟定,制订一个全面、科学、周密的教学计划,同时具体依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适当调整实习计划,使实习护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掌握疾病知识,保障实习生课业学习的同时,提高实习生临床实习安全性,提高传染科实习带教质量。②挑选具备高综合素质、强责任心、良好的模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对能力的护士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后作为标准化患者,模拟各种场景下传染病患者疾病特征,尽可能实现场景还原,增进实习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能力和分辨意识,辅助实习生提高专业水平。③正式进行教学:带教教师首先向实习护生讲解以及演示有关的职业防护操作、临床护理操作,于操作过程中,详细为实习护生讲解操作要领、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点,分化实习生学习难度,保障实习生能够对各项操作重要性及作用产生正确理解。标准化患者要根据实际疾病特点模拟患者的身心特点,疾病情况应从简单逐渐向复杂演变,语言由正常逐渐转变为严重时的情绪渲染,对于临床护理操作的态度,应当从合作逐渐为不合作,体现疾病逐渐发展严重性,深化实习生临床传染科室疾病认识理解能力。同时,作为标准化患者的护士,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及时解决实习护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对不同实习护生开展的护理操作,作出最佳的反应状态,以此保障带教教师课程能够顺利进展,同时引导实习生运用理论知识,于课程教学中,依据实习生操作熟练度,适当增加疾病体征反应严重程度,增进实习生专业应变能力。而带教老师也应密切关注实习护生的实际护理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④注重信息回馈,教学相长:教学结束后,由教师和标准化患者扮演护士共同拟定课程考核内容,针对课程进度及教学相关知识点,对实习护生所有的基本技术操作都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以及护理操作考核,每次考核都总结实习护生存在的不足,分析带教教学中所存弊端和问题,于课后再次重点讲解,共同解决教学中所遇不足,拟定评价表,由带教老师要认真填写每位实习护生的实习鉴定,总结护生的实习情况和临床实习期间优点、缺点,使实习生能够正确认知到自身专业技能欠缺处,并在实习鉴定后,教师与实习生进行相关专业沟通和交流,逐步完善带教细节,不断改进带教方式,提高带教质量。

1.3 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后,分别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文书书写等成绩,3项考核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成绩越好。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带教教师满意度,均采取百分制评分方式,分值越高代表成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项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成绩对比

研究组实习护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文书书写等成绩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成绩对比[(±s),分]

组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护理文书书写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72.56±4.5191.14±2.2623.294<0.00175.25±3.0893.53±3.4624.958<0.00181.27±2.4695.11±3.126.112<0.001

2.2 两组实习护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带教教师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带教教师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满意度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习护生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对教学内容满意度 带教教师满意度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80.12±3.2193.14±5.1313.607<0.00182.33±4.1396.14±3.2016.717<0.001

3 讨论

3.1 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技能

标准化患者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生应急处理能力,使其更快地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培养其专业素养[5]。标准化患者模拟实际中遇到的情况及临床常见或特例性问题,能够使带教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好抓住课程中心内容,围绕中心内容开展课程知识点,经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实习生更为精准理解带教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和相关操作意义,以此降低知识点讲解难度,提高实习生护理专业水平及课程知识掌握有效性,从而使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此外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能够使实习生更为清晰感知到科室护理工作开展意义及各项操作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极为贴近临床,增加实习护生真实感,增进实习护生临床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6]。

3.2 高素质护士扮演标准化患者具备规范性及专业性

临床感染疾病科室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存差异性,感染科就诊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所患疾病很多都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需做到有效防护及消毒,以此减少疾病传染途径,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安全性的同时,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专业的护士所扮演的标准化患者,能够真实将感染科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表现出来,可真实模仿感染科患者会因疾病痛苦、情绪焦躁而乱动,这样很可能将自身的血液、体液喷洒至周围环境及物品,告诫实习护生必须要做好全方位的保护,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极为重要,能够使实习生更为清晰、准确地形成护理期间传染性疾病防护认知,遵循临床护理工作相关规定、条款对自身做到有效防护,增强实习生护理专业性[7]。

3.3 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可提高实习护生对教学内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转变既往传统教学方法中枯燥无味的部分,在教学中加深了与实习护生的沟通交流,以现场模拟重现方式对带教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和说明,规避了以往带教教学中教师口头讲解,实习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实习生自身能动性和想象力、创新力,通过让实习生直接“面对”患者,围绕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情绪来开展实际的护理工作,能使实习护生真正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课程教学中,实习生通过对标准化患者的接触,开展护理工作,对护理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提高实习生自身应变能力及知识运用意识,以此促进实习生学习兴趣和主观学习积极性[8]。此外,在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中,能够进行意外场景设置,以此考核实习护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实习护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实习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

3.4 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标准化患者教学方式,不但开拓了实习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使实习护生真实的去探索理论教学中所未接触过的“问题”及“难点”,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实习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起到显著培养作用。在标准化患者的作用下,实习生在护理操作期间正确认知到不同患者传染性疾病体貌特征所存差异性,会启发实习护生去寻找问题答案,促进实习生思考能力和问题便是、解决能力,而不是只会问“为什么?”“怎么样?”,诱导实习护生亲自去分析,提升实习生思考意识和应变能力,积极寻找最佳答案和最优处置操作方式。提高实习护生整体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力,提高实习护生采集病史资料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9-10]。

4 小结

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凭借其在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评估作用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临床教学的改革热点。在医院的感染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运用标准化患者,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寻找到针对性患者的病例难题,反复地对标准化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使以便实习护生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另外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因为扮演患者的护士是正常人,并没有阳性体征,配合度较高,因此实习护生只能进行基本性的护理操作,护理操作时过于顺利,当真正面对情况复杂的患者时,有点难以应对。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生的实习成绩、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对教学老师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标准化患者与感染科的的临床护理教学中,能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实习生标准化教学方式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标准化简述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