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防暴技能的培训需求及效果

2021-06-22徐晓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防暴暴力行为考核成绩

徐晓宏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湖北宜都 443300

所谓暴力行为,即指直接对物体、自己或他人躯体造成伤害的攻击性、破坏性行为,而精神科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往往比其他科室明显要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时刻都面临安全威胁[1]。在临床护理中,精神科患者之所以存在较高概率发生暴力行为,是因为其受妄想、幻听等因素的支配和影响,特别是反复入院,有既往暴力史,或是新入院的患者,更易出现暴力行为[2]。而防暴技能的培训则可以有效提升护士沟通协调能力,暴力风险预见能力。鉴于此,该文共取精神科护士54名,于2019年1—6月引导其接受防暴技能培训活动,对精神科护士防暴技能的培训需求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精神科护士)共取样54名,引导其接受防暴技能培训活动。护士工作年限(13.27±5.26)年,年龄21~50岁,平均(35.41±6.33)岁。

1.2 方法

由院内精神科资历丰富主管护师,副主任医师,护理部护士长共同建立培训工作小组,协议制定培训方法、内容、防暴工作目标、评估计划等。在此基础上,借助研讨、集中授课等渠道展开防暴技能培训活动[3]。授课形式主要涵盖示范讲解、指导练习等,授课内容主要有工作间防暴技能控制法、脱身法等。培训频次及时间控制在每2周1次,2 h/次,周期6个月,评估考核后,针对护士在防暴技能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则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强化培训措施:(1)脱身法:在防暴技能培训中,脱身法即为重要内容之一,是护士在面临暴力危机时,为避免受伤所需采取的技巧性防护动作[4]。通过培训,精神科护士能够进一步掌握防护技能及对应的安全知识,以此来增加实际工作时面临特殊人群、特殊环境的安全系数。同时,在培训内容选取方面,主要包括角色演示和理论授课。脱身法的角色演示需要预先选取演示者2名,分别扮演侵袭患者与受袭护士,主要针对不同的受袭情况(如背面、侧面、正面受暴力袭击等)为护士们演示脱身技巧[5]。包括双手扼颈按倒在地、拳击、前臂箍颈、扯头发、后熊抱、前熊抱、扼颈、捉手腕等内容。理论时刻则需要对脱身技巧使用原则、使用前提、相关注意事项、练习方法及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2)控制法:在面临患者暴力状况时,需要由多人合作控制患者,以此来保护护士、患者的的安全,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6]。对于治疗护理配合度差,有严重毁坏物品、暴力伤人,受精神症状支配的患者,为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性,需采取必要的控制治疗手段。控制法的应用步骤通常为沟通、控制、约束3项要点内容。对此防暴技能的培训同样包括角色演示和理论讲解,理论讲解主要为控制法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练习方法及实施意义等。角色演示的培训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形:①护送配合患者,需要由2名护士将患者置于中间位置,无身体接触,距离保持1 m。②针对患者欠配合的护送情形,由2名护士将患者置于中间,一手置于患者肩头,另一手扶着患者手腕。③针对不配合的护送情形,需要从患者腋下穿过,握住自己腕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7]。④针对抵触前行的患者:对躁动者需要由2名护士进行控制,背靠患者,向外拉伸患者手臂。⑤针对患者不合作、沟通无效的情形,必要时,可采取3人控制法,护士需使用三角队形,将患者置于中间,在后方的护士实施控制,在前方的护士采取积极的沟通措施[8]。

1.3 观察指标

①借助SAS、SDS量表对护士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测评,当SAS评分高于50分时,即视为有焦虑倾向,当SDS评分高于53分是,即判断为存在抑郁倾向。

②借助SCL-90量表,对护士症状进行评估,共包括10个项目,每项分为0~5级指数,分级越高症状越严重。

③使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工作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并据此判断其对防暴技能的培训需求。

④培训6个月后考核精神科护士应急能力、防暴技能、护患沟通、风险评估情况(0~100分),考核成绩越高,培训效果越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士心理状态情况

培训前,护士SAS为(44.69±6.91)分,SDS为(47.81±7.38)分,经培训,SAS、SDS评分依次降至(31.19±5.81)分、(26.05±6.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培训前后护士心理状态对比[(±s),分]

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培训前(n=54)培训后(n=54)t值P值44.69±6.9131.19±5.8110.989<0.00147.81±7.3826.05±6.3916.380<0.001

2.2 培训前后护士SCL-90量表结果

培训前,护士SCL-90量表评分较高,培训后,SCL-90量表评分皆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士SCL-90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2 培训前后护士SCL-90量表评分对比[(±s),分]

项目培训前培训后t值 P值精神性偏执敌对强迫症状恐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躯体化其他4.51±3.084.63±2.974.51±3.364.36±3.084.68±3.074.61±3.084.48±3.214.69±2.984.38±3.264.49±3.191.91±0.311.49±0.592.02±0.512.06±0.491.47±0.522.04±0.662.01±0.542.11±0.292.09±0.512.13±0.596.1727.6205.3845.4197.5765.9965.5766.3325.1005.346<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培训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结果

培训前,护士工作压力较大,经培训,其工作压力源评分皆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对比[(±s),分]

表3 培训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对比[(±s),分]

项目培训前培训后t值 P值管理及人际关系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2.21±0.662.91±0.732.49±0.642.63±0.663.16±0.631.38±0.511.37±0.491.81±0.501.98±0.242.19±0.477.31212.8726.1536.8019.069<0.001<0.001<0.001<0.001<0.001

2.4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结果

经培训,精神科护士应急能力为(85.38±5.17)分、防暴技能为(84.73±5.96)分、护患沟通为(97.26±2.16)分、精神科风险评估为(73.83±10.06)分,上述各项考核成绩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4 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对比[(±s),分]

时间应急能力防暴技能护患沟通 精神科风险评估培训前(n=54)培训后(n=54)t值P值63.71±7.9985.38±5.1716.733<0.00156.64±13.4284.73±5.9614.057<0.00193.71±1.6697.26±2.169.576<0.00144.53±9.6873.83±10.0615.422<0.001

3 讨论

截至目前,精神科护士在防暴技能培训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护士受暴力攻击的风险较高,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状态影响下,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防范、无法预料的暴力行为,这对医护人员、患者自身皆可构成安全威胁,故此,防暴技能培训十分重要。总结精神科护士防暴技能的培训需求情况:①针对患者的暴力行为,精神科护士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往往取决于其防暴技能水平。现如今,部分年资较低的精神科护士在面临患者暴力行为时往往会表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普遍感受到防暴能力不足,所以,组织精神科护士积极参与防暴技能培训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可切实提升护士的防暴能力,减轻患者暴力行为对护患双方造成的不利影响。②对精神科护士而言,组织其参与系统、规范化的防暴技能培训活动是降低护士受伤风险的必要手段。宁夏等[9]在研究中表示,精神科护士在接受系统的防暴技能培训后,即可通过合理预防暴力,巧用暴力处理技巧来最大限度避免受伤,且焦虑、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精神科护士需要接受更加系统、规范的防暴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掌握更多应对患者暴力行为的技巧,提升其应急能力,切实降低护理人员受伤概率,与该次研究目标相一致。近年来,考虑到精神科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高、患者暴力行为频繁等现实因素,诸多精神病医院积极邀请了防暴领域的专家参与了精神科护士防暴技能培训讲座,但是能够参加省级以上培训活动的护理人员往往十分有限,精神科护士整体防暴技能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系统、规范化的防暴技能培训活动依然是十分迫切的[10]。故此,需要在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的同时,建立健全患者暴力行为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其可操作性、针对性、简便性和可实用性,为护理人员及时识别、评估、防范患者暴力行为提供有效参考依据[11]。③《护士条例》指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唯有有效保障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诸多因素,针对患者暴力行为往往极易步入认知误区,认为这是工作的必然经历,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故而增加了护士受伤风险。对于此,需要积极推行“团队协作”“以人为本”的防暴护理观念,不断健全暴力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护士团队意识、防暴意识来提升其工作安全感和处理暴力事件的信心,给予患者更加专业、完善的护理服务,降低护患双方的受伤风险[12]。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培训前,护士SAS(44.69±6.91)分,SDS(47.81±7.38)分,存在焦虑、抑郁隐患,经培训,SAS、SDS评分依次降至(31.19±5.81)分、(26.05±6.39)分(P<0.05),焦虑、抑郁隐患有所缓解,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培训前护士SCL-90量表评分较高,培训后,评分皆呈显著下降趋势,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前,护士工作压力较大,经培训,其工作压力源评分皆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精神科护士应急能力为(85.38±5.17)分、防暴技能为(84.73±5.96)分、护患沟通为(97.26±2.16)分、精神科风险评估为(73.83±10.06)分,上述各项考核成绩皆在培训后得到明显提升(P<0.05)。讨论培训要点及应用价值:现如今,精神科护士在面临患者不可预测的暴力行为时,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由于不能及时对其暴力行为施以控制、防暴措施,往往会导致护士、患者受伤,继而提升护士工作压力。故此,若想给予精神科医护人员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就需重视防暴技能的培训工作,使护士在有效掌握脱身法、控制法等技能的同时,减少暴力受伤事件的发生频率;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护士心理状态,降低其工作压力;切实提升其综合能力和考核成绩。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护士而言,防暴技能的培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不仅可避免抑郁、焦虑情况,还可降低工作压力,提升考核成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防暴暴力行为考核成绩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可靠性模型的防暴弹储存策略分析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防暴弹综合作战效能评估
恒量动能打击防暴枪内弹道仿真研究
国产新型18.4mm单管防暴手枪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