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创新融合作用

2021-06-2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融合

梁 君

(牡丹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将中国优秀孝道文化纳入高校思政实践中,以思政实践为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进一步增强其文化自觉和自信。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对孝道文化认识不足,缺乏实践,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等原因,优秀传统孝道文化难以继承和发展。

陈媛,黄振宣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探析,该研究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职业素养要求,探索构建以实践教学内容标准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化的实践育人模式,融合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进行了融合[1];明成满,赵辉研究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该研究主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并通过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与网络实践三种途径,对思政教学与文化教育进行了融合[2]。

为更好地在高校学生中传承孝道文化,本文研究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作用,以期提高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的融合效果。

一、孝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的社会环境平台

当前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多为理论知识的融合,缺乏实践,缺少孝道文化的传播渠道,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的社会环境平台,从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具体为:

第一, 在线下加强对孝道文化的宣传[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孝道文化的活动,构建社会共识,开展敬老、养老活动,营造孝道氛围。

第二,构建网上实训平台。“互联网+”[4]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相融合应顺应这一趋势,通过互联网构建实训平台,开展线上思政实践活动。

在高校思政实践过程中,可以开发专门的中国孝道文化学习应用APP,缩短孝道文化的传播时间,使当代大学生对孝道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孝道教育的有效性。在推动孝道教育、宣传孝道观念、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风向标方面,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和优秀文学作品的平台作用[5]。

第三,营造学习实践孝道文化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倡导孝道文化,创建文明城市,展示身边的先进事例,弘扬孝道文化,引导学生参与传播孝道的活动,营造友善感恩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责任感[6]。

二、健全孝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的保障机制

在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过程中,发挥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在学生高校思政实践中的作用,提升孝道文化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深度[7],应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求真务实贯穿始终,是我们充分弘扬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要求和目标。健全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的保障机制[8]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真正理解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内涵。理解优秀孝道文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全面理解孝道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使孝道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9]。

第二,在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把握规律与特点。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孝道文化实践环境,以保证思政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当前学生充满个性,渴望平等交流,愿意接受轻松气氛,喜欢展现自己的价值,但他们自身的发展各有不同。因此在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的整合过程中,应采取分层整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孝道文化的掌握程度,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孝道文化,提高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的整合效果。

第三,将思政实践与社会道德要求相结合,促进孝道文化的发展。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孝道与思政实践相结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人际关系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纳入学生的思政实践,与国家政策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第四,优化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环境。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孝道文化中,才能体现孝道文化教育价值。

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融合的和谐环境[10],能够为塑造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11]。为营造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和谐氛围,可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传统文化。例如,清明节的习俗是祭祖、缅怀祖先;中秋节强调团圆,通过节日习俗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12]。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通过在街道上悬挂横幅,在线上推送有关孝道的内容,进行孝道文化宣传[13],用不同的孝道行为影响学生,促使学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孝道文化,将孝道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此基础上,构建孝道文化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和谐环境,带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孝道文化活动[14],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地实践这些美德,将孝道文化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三、实证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法验证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创新融合作用,由于问卷事先设计了回答范围,被调查者的作答可能会受限,会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但问卷是由被调查者自由作答的,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最大程度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获得相对真实的调查结果。

(1) 调查对象:在黑龙江省选取5所高校,每所高校随机抽取180名学生实行不同的孝道文化思政实践学习,平均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思政实践模式,每两周在课外时间开展一次课外孝道文化思政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社区、公益机构举办的孝道活动,持续周期为3个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创新融合作用调查。

(2)调查方法:分别采用此次设计的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作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对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对比三种方法融合后学生对于孝道的认知。

(3)问卷内容:自行设计问卷问题,主要涉及五个部分,主要包括尊敬意识分析、关爱行为调查分析、回报观念调查分析和孝道认识调查分析。问卷均采用线上方式发放和回收,对900名调查对象采用相同的讲解方式,确保过程中调查方法及表格填写技术的统一。

此次试验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问卷为18份(15%以上的题目没有回答或者回答“无法确定”)。最后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分析。将此次设计的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方法记为方法1,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记作方法2,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方法记作方法3。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创新融合作用。

1.孝道认识调查分析

所设计的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方法与传统的高校思政实践方法在孝道认识上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为“您是否愿意跟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交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可知,经此次设计的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方法应用后,强烈鄙视并坚决不同意与没有孝心的人交往的人数在三种方法中所占最多,非常愿意与没有孝心的人交往的人数在三种方法中所占最少。过去因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孝道文化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将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相融合,促进了孝道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学生对孝道文化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并通过思政实践活动将孝道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了孝道文化的应用。

图1 孝道认识调查分析结果对比

2.尊敬意识分析

图2 尊敬意识分析结果

图2为 “当您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您会怎么做”问题的调查结果。由图2可知,经所设计方法融合后,能够与父母商量,交换想法的人数超过50%,为270人,说明应用次设计方法后,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方式还是较为健康的,能够与父母和谐相处,较为尊敬父母。但是也有10人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10人与父母争论,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只听父母的学生有10人。调查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学生对孝道文化接受的效果较好,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尊敬意识,说明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的融合效果较好。

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融合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与父母商量,交换想法的人为160人、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做的人为70人、与父母争论,坚持自己的想法的人约为60人、只能听父母的有10人。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很尊重父母,而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做的人、与父母争吵的人所占比例约为40%,说明学生对于孝道文化接受的效果较差;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方法的调查结果看,与父母商量,交换想法的人所占比例与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做的人所占比例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融合效果较差,学生对于孝道文化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3.关爱行为调查分析

不同思政实践创新方法的关爱行为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关爱行为调查分析结果对比

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可知,所设计的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方法对父母身体健康的关心程度最高,对父母物质生活的关心程度与父母精神生活的关心程度也较高。而采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方法后,学生对于父母身体健康关心程度也较高,但采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的学生对于父母物质生活的关心程度不够;采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模式,学生对于父母物质生活与身体健康的关心程度不够,原因是与年龄关系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使学生只会将关注点放在父母身体健康上,是有待于完善的方面。分析得出所设计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方法对父母的关爱程度最高。

4.回报观念调查分析

回报观念调查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经所设计的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方法后,学生偶尔、经常做家务所占比例较大一些,每天做家务的比例相对少一些,但仍高于两种对比方法,说明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创新融合效果较好。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下,学生只能做到偶尔做家务、经常做家务,每天做家务的学生所占人数较少,不会的人数较多,说明该方法融合效果较差;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方法下,不会做家务所占人数与偶尔做家务所占人数较多,经常与每天占的人数相对较少,说明该方法融合效果没有此次设计方法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融合效果好,对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影响不大。

图3 回报观念调查分析

综上,此次研究的优秀孝道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中的融合作用效果更好,学生对于优秀孝道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孝道意识。此次研究方法通过互联网平台加深了学生对优秀孝道文化的印象,并健全了优秀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的保障机制与优化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环境,为优秀孝道文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从而保证了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的融合效果。

五、结语

通过对优秀孝道文化与高校思政实践融合作用研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孝道文化的传承及高校学生思政实践的创新均有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融合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