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21孙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听力教学大学英语

孙莉

[摘 要] 强调了英语听力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发现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有高考听力政策和语言环境两个外部因素,发音准确性、词汇量和汉语思维三个内部因素,提出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视化策略,主要应用在听写句子和短文复述的课堂活动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可视化策略;课堂活动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研究”(NIT2020JY-151)

[作者简介] 孙 莉(1985—),女,河南南阳人,博士,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146-04    [收稿日期] 2020-12-24

一、英语听力技能的重要性

历史上由于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和美国经济的强盛,英语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巨大的会话媒介作用。中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也非常重视中国学生的英语教育,把英语课作为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已经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了10年的英语。进入大学之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要接受4年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一般是接受2年的英语学习,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可能在整个本科阶段都要学习英语。笔者搜集了我国部分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培养方案,发现都强调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在这五项技能中,听力排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听力是最重要的需优先发展的一项语言技能。然而,听力理解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需要听者的认真倾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众必须能区分声音、语调、重音,理解词汇与语法结构,还需要立即对听到的内容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释。在与外国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只有听懂和理解对方说的话,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和合作。同样,在英语课堂上,如果学生听不懂老师说的英语,就无法与老师交流,也无法体会到课堂活动的乐趣,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昏昏欲睡的消极现象,无法提高英语听力技能。

二、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及障碍分析

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抱怨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差。如果采用全英教学,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完全听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好用汉语去解释英语单词、句子或文化知识,这就出现了以汉语为主的语言教学模式,非常不利用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也不利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发展。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理解的分值比例已经提升至35%,听力理解能力已经成为检验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听力考试内容听不懂,那么更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与大学英语教育培养目的是不相符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英语听力差主要与以下外部和内部因素有关。

(一)外部因素

一是高考听力政策。近些年,许多省份实施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或者是不把听力分数计入总分的政策。当学生得知这一消息时,进入高中之后就完全不再考虑听力了。这对于本来就缺少英语母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更加难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造成了“哑巴英语”现象,非常不利于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河南是高考人数大省,考试竞争激烈。目前河南的高考英语政策是考英语听力,但是听力成绩不算入总分。这个政策对河南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考试题型减少了,只需要专门训练阅读和写作题型就行了,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河南的考生上了大学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英语听力出问题了,英语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等都有听力测试,有的学生因为听力障碍甚至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有的因英语听力水平不达标而无法出国学习。

二是语言环境。一提到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家长和学生都会说“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机会使用英语”“接触不到原版的英语资料”。这种情况可能与地区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关,我国一线城市的对外经贸合作项目较多,举办的国际性活动多,跨国公司也多,对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此外,一线城市的高等院校在对外开放的大好格局下,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较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一些小城市的高校则面临着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或需求不足、经济发展落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难等问题,导致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英语外,没有其他机会使用英语,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除了地区差异,英语教学资源的特点也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学时有限,所以很多高校开设的是综合英语教学,教材内容包含听、说、读、写、译训练,阅读内容占比最大。此外,英语听力理解的练习材料多为一篇短文,测试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词汇填空题,学生做选择题时可以通过猜测选出正确的答案,而填空题多为原句填空,学生只听填空的内容而忽略对整个句子的理解,篇章听力理解的水平仍然非常低。

(二)内部因素

一是发音。语言是“人类通过声音系统和声音符号来交流思想、感情和欲望的非本能的方式”(Sapir,1921)[1]。听力理解的准确性跟单词的发音密切相关,包括辅音和元音、重音、语调、口音、连读、弱读、缩略语的发音。学生在读单词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元音错误、重音错误、没有语调、不会连读、不会弱读、不会划分意群,所以当听到单词的正确发音时,就算是认识的单词也听不懂,一听到长句子就更加抓不住重点,一句话都听不完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读单词的时候发音不正确,只是单方面记住自己的发音和单词拼写,读句子的时候也不会根据意群朗读,从而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在做听力练习时,以重音为例,如果重音放错位置,单词的词性就会发生变化,比如perfect作形容词的发音是/'p?藜:fikt/完美的,作动词的发音是/p?藜'fekt/使完美。以缩写为例,如果学生平时习惯分开读who is…?那么当他听到who's…?的时候就很可能就误以为是“whose…?”。以弱读为例,如果学生平时习惯把虚词的发音强读,那么当他听到含有虚词的句子时,他就有可能完全听不出来句中虚词的发音,因为虚词在句中一般都是弱读,最后只能依靠自己的语法知识补全句子结构。如果学生不能克服以上发音障碍,那么在日常交流中也只能听懂个别单词,加上英语口语表达往往语速较快,所以在谈话中会越来越难以理解对方的话语,导致交际失败。

二是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都离不开词汇的记忆。听力理解的练习内容包括句子、对话、短文。听力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如果听出了单词的发音却不知道单词的意思,那就影响对句子的理解,甚至对关键信息的理解,比如文章的主题、态度和观点等方面。Thornbury(2004)指出:计算一篇短文有一百个单词,如果10个单词不认识,那么文本的词汇识别率就低于90%。因此,它是不可读的[2]。同样,如果一篇短文有10%的单词听不懂,那就不能完全理解短文的意思。St?覸hr(2008)通过对88名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的学习者的词汇量、听力、阅读和写作技能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学习者接受的词汇量与其听力技能中等相关,词汇量可以解释听力分数的差异[3]。当学生遇到听不懂的单词时往往会停下来这个思考单词的意思,错过了后面更多内容,最后只听懂了一小部分内容而不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有限的词汇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三是汉语思维。中国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习惯把听到的句子下意识地翻译成汉语去理解,然后再去听下一句话,这样的思维习惯很影响听力的速度。此外,英语句子的语序和汉语不完全一样。汉语表达中通常是把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而英语表达中会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前置定语比较短,往往是一个或两个词;如果定语较长,需要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多以介词of或者定语从句来引导后置定语。有的长句子会出现两个定语从句,因此,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语序差异对中国学生的听力理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把英语翻译成符合汉语思维习惯的句子,就会造成听力障碍。再者,汉语语言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语言中多用被动语态,中国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句首的内容而找不到动作的执行者。英语句子还有从句放在主句后面的特点,主从句之间没有标点符号。以条件状语从句为例,汉语句型为“如果我好好学习,我会成功的”,英语表达为“I will succeed if I study hard”。如果听力测试的是条件从句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没听到条件从句,这种情况可能主要是因为if单词为虚词发音较轻,或者学生没有注意听“I will succeed”后面的内容。以原因状语从句为例,汉语表达为 “因为…,所以…。”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因为”和“所以”只能选择一个词,使用“因为”的情况较多,表达句型为“…,because…”,这会使学生只是记住原因而忘记结果是什么,而表达结果的句子往往是段落的主旨句,是阐述主题的主要观点之一,对段落的理解和全文的听力理解至关重要。

三、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视化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必将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听力是一种通过对口头文字的理解进行沟通的语言技能。图片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俗易懂,记忆深刻。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可视化,以图片和音频两种形式展现出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以下是可视化策略在两种听力训练中的应用。

(一)句子听写与判断正误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听力部分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缺少句子听写和判断正误题型。笔者认为听力内容应该先给学生展示一副与主题相关图片,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图片,然后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观察和思考,在开始测试之前移除图片。正式的句子听写环节不是单纯的听写句子和判断正误,而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先在脑海中对所听到的句子意思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如果学生认为句子表述正确,就把整句话听写下来。如果学生觉得句子表述错误,就要对句子做相应的修改再写到笔记本上。听力图片的选择可以是中国地图、教室里的图画、学生的集体照片等,听写判断的句子应该是根据图片内容设计5至10个正确和错误的陈述句。以中国地图为例,如果听写的句子是“Henan province li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当学生觉得这句话是正确的,就把整句话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如果听写的句子是 “Henan province is larger than Hebei Province.”,当学生觉得这一句话不正确,可能会写出以下几个答案:“Henan province is not larger than Hebei province.”“Henan Province is as large as Hebei province.”或者“Hebei province is larger than Henan province.”。第二步:要求学生们互相对比和讨论自己听写句子的内容,然后公布音频中的原始句子和中国地图,供學生观察和检查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种听、写、记、说、看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次听力任务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开展句子听写测试任务。老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幅图片,让小组同学基于自己的图片创建几道判断正误题,用来检测其他小组成员的观察力和听力理解能力。这种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听力学习的乐趣,也增加了学生听力训练的次数,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记录和复述文章内容

在练习听力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最重要的。然而,仍有一些学生能利用某些做题技巧答对测试题,但是仍然不明白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这种学习效果仅限于应试目的,学生的听力水平仍然很差。如果学生听不懂听力材料的内容,就不能把内容复述给其他人,更不能就所听内容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无法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要以听懂为前提设计题型,比如让学生根据听力短文写下自己所听到的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程度等)。这与句子听写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关键词”听写。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出示一副有趣的图片,然后提出两个问题:“Have you seen this picture?”和“Do you know what this picture is about?”,以了解学生对图片的熟悉程度。如果学生之前见过这幅图片,就让学生先相互讨论这幅图片描述的信息。如果学生没有见过这幅图片,可以给学生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启发学生对图片的联想和思考。比如听力材料是关于“韩国的抗议活动”,教师可以给出“South Korea”“Protest”两个词;第二步:告诉学生将要听到一段描述图片内容的短文,同时给出短文中可能涉及的生词和专有名词,让学生利用词典查找它们的意思,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的好奇心。比如在图片的旁边列出与抗议活动相关的动词“vandalize”“squirt””“barricade”“custody”,学生知道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之后,可以想象出韩国的抗议活动可能已经发展成暴力行为了,因为有“破坏”“喷射”“设置路障”“拘留”这些表示消极意义的词汇;第三步:播放短文录音,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听到的关键信息。听力内容播放三遍,听第一遍时可能只听到少量的关键词,听第二遍和第三遍时学生获取的单词和信息会更多,再对第一遍听写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和整合各自记录的关键信息,重新组织原文的内容。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公布听力原文,学生把自己重建的短文内容和原文内容做比较。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中的某个信息有疑问,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调查。

四、結论

英语听力能力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需要有意识的训练和开发。在培养学生听力技能的时候最好找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听写和讨论,让学生有时间在听的过程中去思考听力内容,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反思。在对学生听力水平进行评价时,不应该仅仅用考试题来判断学生整体的听力水平,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并对影响学生听力分数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总之,听力理解水平会影响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适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练习听力的机会,并结合中西文化差异讲授听力理解的技巧,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较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7.

[2] Thornbury, S. Natural grammar: The keywords of English and how they work[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

[3]St?覸hr, L. S. Vocabulary size and the skills of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J].The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08, 36(2): 139-152.

Application of the Visualization Strategy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SUN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473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istening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alyzes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d finds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listening level are two external factors: the listening polic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ree internal factor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Chinese think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visualization strategy for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sentence dictation and short text retelling, so as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judgment, analysis and induction abilities in listen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visualization strategy; classroom activities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听力教学大学英语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