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

2021-06-21高小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及周边县、地市、州内中普通高职院校开展“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调研并查阅研读文献发现,现有“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出四条主要原因,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提前做好联合招生宣传,认真做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扎实做好师资的培训、沟通和交流,深度开展产教融合,以及加强对“3+2”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管理等五项改善“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3+2”;中高职衔接;实证分析;宜昌市

[作者简介] 高小芹(1973—),女,湖北秭归人,硕士,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烹饪学院副教授,院长,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旅游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41-04    [收稿日期] 2021-02-2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企業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政策,并拨付了大量资金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考不上高中的就去读中职、考不上大学的就去读高职的现实状况,这使得中高级职业教育依然面临着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佳等问题。在地处地市、州的普通中高职学校中,这类问题尤为突出。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系列政策和文件,打破了中职教育的天花板束缚,一方面打通中职学生继续提升学历、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的途径,刺激中职招生;另一方面,让高职院校面向中职院校招收学生,有助于缓解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增加生源数量。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五年一贯制培养、对口单招、“3+2”分段式培养(下文简称“3+2”)、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等不同的形式。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剑等人在《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梳理了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的历程,将中高职衔接发展划分为萌芽与探索阶段、增长与逐步规范阶段、管控与受限阶段和通畅与拓宽阶段[1]。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释放出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信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将中高职衔接提高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表明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3+2”分段式培养对中职和高职立交桥的有效搭建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3+2”中高职衔接的界定

中高职衔接包括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3+2”中高职三二分段制、自主招生等几种类型,都是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教育。五年一贯制又称“‘3+2连续式中高职衔接教育”,即初中应届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进行一贯制的培养,中职学习和高职学习在同一所学校;对口单招又称“对口升学”,是指相关高职院校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考试;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即高职自主招生的考试,由试点高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决定考试具体方案,组织对考生进行文化课和综合素质测评,三年在中职院校学习,三年在高职院校学习;“3+2”中高职三二分段制是由部分重点中专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举办、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毕业后发省教育厅验印的大专文凭。三二分段制学生需在中专学习阶段参加“三二分段”中职升高职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转入高等院校完成两年大专学习,毕业发大专文凭。本文研究的“3+2”中高职衔接即指“‘3+2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学习形式”。

目前,为了扩大生源,各中职与高职院校都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3+2”中高职衔接,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意愿也促成了“3+2”中高职衔接一片大好的局面。但在实际运行中,“3+2”中高职衔接要从形式和接口上做到职业教育的无缝衔接,在内涵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研湖北省各地市、州内普通中高职院校“3+2”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了提升“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四、“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陈启新等人在《“3+2”中高职衔接教育综述》一文中梳理了当前“3+2”分段式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目标衔接不到位;二是中高职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形合神离”的现象;三是中高职教学计划脱节,课程衔接不紧密;四是教学管理不衔接,有生源流失现象;五是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学习动力不足等五项原因[2]。吕健在《“3+2”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也提到“3+2”中高职分段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两张皮”,中职学校间各自为政,以及教学管理“不同轨”等问题[3]。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4年开始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与中职学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教育,几年实践下来,也面临较多的问题。为完成相关课题研究,笔者走访了宜昌市各中、高职院校,并通过开会及个别询问等方式了解湖北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及相应中职学校,发现在湖北省各地市、州高职院校“3+2”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生源流失严重。中职学校以“3+2”名义招来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能够升入相应高职院校的人寥寥无几。一部分学生参加技能高考,考取到本科院校就读,一部分学生走了单招到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就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继续深造,选择直接就业。以笔者所在院校第一届“3+2”转段学生为例,流失率高达80%。

2.中高职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达成共识。由高职主导的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在中职教育阶段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中职学校仍按其自身的模式开展教学,从而造成课程重复设置等问题。学生从中职升入高职后,普遍反映课程开设不合理,很多课程都是重复学习,提出离校提前实习的想法。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有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取得了导游资格证书,升到高职以后,教学课程还是围绕导游考证开设,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有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中职期间就在全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到了高职院校后,还是要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来学习相关课程,感到教学内容雷同。

3.“3+2”中高职衔接在管理上不规范。虽然理论上是“3+2”培养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表现为“2.5+2.5”和“2+3”等多種模式共存的现象。同一所高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因为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中职学校,学生到校时间存在差异,但他们有可能并入同一个班级进行学习和管理,这给教学评价带来很大的不便,也给同学之间的交流带来较大的障碍,这些直接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如不加以规范,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五、“3+2”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走访相关中高职院校的老师、学生,笔者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发现“3+2”中高职衔接教育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

1.中高职院校对“3+2”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他们只是把“3+2”作为一种招生策略,达到招生目的后对这些学生将来能否到对应高职学校读书并不在意。国家设计“3+2”中高职衔接是从职业教育人才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培养途径,作为中职学校,应当深刻理解并予以执行,而不是听之任之。高职院校也不能高高在上,理所当然地认为不通过自身努力,“3+2”招收的学生就会乖乖地到高职学校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中职学校的指导,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中职的“3+2”学生到高职院校就读。

2.中高职院校老师、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不够。因为中高职老师之间没有大量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上有偏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不合实际,以及任课老师对课程标准认识不统一、中高职院校重复开设课程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中高职学生之间交流不够,客观上造成学生对高职院校不了解,对口高职学校对其吸引力不够,在此情况下,中职学生毕业选择时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干扰,而放弃就读相应的高职院校,造成学生的流失。

3.“3+2”中高职衔接工作管理不到位。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3+2”中高职衔接工作管理力度不够,对于是否转段,转段后的教育教学衔接是否到位,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目前,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变。2018年10月,湖北省教育厅派出了专门的巡查组对各地市、州“3+2”中高职衔接工作展开了全面巡查,对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一一反馈上报,这对全省“3+2”中高职衔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联合举办“3+2”中高职衔接的相关中高职学校对“3+2”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没有花大力气抓。有些中职、高职院校,只将“3+2”中高职衔接教育作为一项招生工作来抓,学校在管理上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与普通班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制订相应课程计划和管理制度,或者制订的计划和制度没有执行。

4.中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对“3+2”中高职衔接研究不深入。“3+2”中高职衔接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中高职学校、学生和国家都有利。一方面,广大中职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既节约时间,又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进一步积累,学历上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招到优质的初中毕业生,高职学校生源有保障,可以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样一项好事,中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对“3+2”中高职衔接研究不够深入,表现为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不足,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不足,相关课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投入的人力和时间不足。

六、提高“3+2”中高职衔接有效性的途径

1.提前做好联合招生宣传。从招生宣传开始,高职院校就要派专业老师深入中职院校共同做好学生专业的选定,为入选相关专业的学生做好未来五年的学习计划和将来就业的职业规划。初中毕业生年龄尚小,对于未来学习什么专业还没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虽然选择了某专业的“3+2”学习,但对该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老师为学生做好专业介绍和未来职业规划。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中同行业的精英到中职学校对“3+2”学生做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育人。

2.认真做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要充分调研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充分调研相应企业的需求,共同明确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在目标定位上的区别,各自完成相应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使“3+2”教学呈现出从低一级目标向高一级目标递进的关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充分论证,科学设置,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尤其要重点研究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从基础到提升,有一定的区别和递进。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制度试点改革,分专业认真研究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3+2”培养模式真正切合学生实际,体现中高职衔接教育在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塑造上的优势,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真正成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形式。

3.扎實做好中高职师资的培训、沟通和交流。定期分专业举行骨干教师培训,召开中高职衔接教学研讨会议,进行思想的统一和教学内容的核对,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开展中高职学校教师结对拜师活动,通过互结对子,加深了解;每年举行中高职学校教学质量汇报交流,可以采取学生教学成果汇报和老师教学能力PK等形式,展示成果,向优秀看齐;定期召开“3+2”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师研讨交流会,以论文、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学习,提升水平。

4.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资源,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产业行业发展。因此,在“3+2”中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与企业融合,包括与企业联合招生,与企业共同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行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等,充分利用“3+2”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学习时间长的优势,让企业师傅走进课堂,让企业文化融入课堂,以浸润的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打通学生的就业通道。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探索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并在“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贯通应用[4]。

5.加强对“3+2”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管理。要创新管理模式,以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高职院校对“3+2”学生进行全过程管理,从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起,高职学校就应选派专人配合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每个月定期到中职学校跟学生见面,解答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活、实习、工作等方面的疑惑,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高职院校体验大学生活,让未来的大学生活看得见,摸得着;二是高职学校应对“3+2”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见面,加深了解;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等多种形式;三是对于三年后确实想直接就业的学生,职能部门可以创新管理模式,试行弹性制管理,即学生通过转段考试后,保留这部分学生的“3+2”学籍,如果这些学生就业后3年内还想继续学习,可以申请恢复大专学籍;还可以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线上教学、网络空间学习等灵活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大专学习。

七、结语

“3+2”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在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中职升到高职学习深造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各中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携手共同做好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各项工作,真正使国家这一好的设想落到实处,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关剑,王玲启.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65-69.

[2]陈启新,易红燕.“3+2”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综述[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1):14-19.

[3]吕健.“3+2”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5):224-226.

[4]吴建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素解析[J].职教通讯,2016(5):5-8.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of "3+2" Education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  Stud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Yichang City

GAO Xiao-qin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and Cuisine, Three Gorges Tourism Polytechnic College, Yichang, Hubei 4430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3+2"education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of Yichang City and the study of a great deal of literature, this study finds three major problems in the "3+2"education model, that is, serious loss of students,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sorts out four main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five effective ways to link up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doing a good job in joint enrollment publicity in advance; formulating integrated training programs and carrying them out strictly; doing a good job in teacher tr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3+2"education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3+2"; converge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Yichang City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