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2021-06-21周贝贝赵志川王维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周贝贝 赵志川 王维涛

[摘 要] 针对“一年两征”的改革实际和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应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上下联动、军校融合,协同推进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激励奖助、服务保障、文化引领、督导考核六大机制建设,探索构建“一年两征”改革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切实保障征兵改革的平稳落地与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一年两征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动员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征兵工作为例”(2019SZZ08)

[作者简介] 周贝贝(1986—),男,河北大城人,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国防教育研究;赵志川(1968—),男,河北元氏人,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维涛(1981—),男,山东莱州人,硕士,河北省军区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25-04     [收稿日期] 2021-01-23

高校不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国防动员的使命。当前,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已步入“一年两征”的新时代。这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战略考量,是践行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落实育人理念、促成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一套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且符合“一年两征”改革需求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愈发显得重要。

一、构建“一年两征”改革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战略考量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主要国家纷纷推进变革强军,以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争夺军事竞争的制高点,重塑国际军事竞争优势。”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铸造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力量,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一年两征”便是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做出的必然选择和顺势反应。同时,近年来,高校的国防动员作用凸显,逐年递增的大学生应征比例,印证大学生已成为兵员征集的主力军。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能够发挥高校在建设信息化部队中的兵员优势,在和平与战乱时期,均能发挥“兵源”功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与军事斗争。

(二)是践行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习主席着眼支撑强国复兴伟业提出的我军奋斗目标,顺应了国家由大向强、屹立世界的时代呼唤,凝聚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强军梦想。”“一年两征”改革恰恰是践行强军目标、建设一流军队的有力举措。在这次改革大潮中,只有建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才能够充分激发时代新人“携笔从戎、参军报国”的政治热情和时代责任感,进而引导其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为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做出贡献。

(三)是落实育人理念、促成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的过程,既是大学生征兵工作自我完善的过程,又是涵育高校国防动员文化、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过程。这不但有利于充实高校国防动员理论,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文化建设、教育发展与征兵改革的良性互动,而且能够促使高校原汁原味领会、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同时,通过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能够将国防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办学实践,在培塑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为高校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年两征”改革为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提供了新模式、为应征青年参军入伍时机提供了新选择、为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存在的不足,难以满足“一年两征”的实际需要,改革实施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上下部门工作联动不畅通,大学生征兵工作效果有待增强

大学生征兵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从兵役登记、宣传动员、应征报名到体检复检、政治考核,再到役前教育训练、定兵走兵,工作流程多,时间跨度大,具有战线长、环节多、任务细的特点。然而,从大学生工作实际来看,上下联动不够、军校互动不足等短板客观存在,上级相关部门在部署征兵工作、发布最新征兵政策等方面,往往没有全面考虑高校学生的在校离校时间、省内省外分布等情况,加之与高校在征兵工作具体实施中某些环节的脱节,导致最新政策宣传滞后、征兵工作布置突然等情况出现,直接影响了征兵工作效果。

(二)高校征兵机构设置不规范,专武干部队伍力量有待充实

武装部是高校开展大学征兵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限于办学条件,大多数高校的武装部处于合署办公状态。从征兵工作性质来说,武装部与学生处合署办公,两者工作有互联互通之處,更有利于征兵工作的开展。然而,武装部与保卫处、体育部等部门合署办公,由于两者工作各有侧重,在一定程度上则造成了实际执行中的脱钩。此外,高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多起阶段性领导作用,牵头部门为武装部,其他部门予以协助与配合,全程参与性不足。加之在实际工作中,征兵业务的经办往往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在面对诸多事务性工作且无法分身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部分高校在专武干部业务不精、配备不足、流动性大等制约因素下,降低征兵工作效率。

(三)大学生参军入伍意愿不坚定,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大学生参军入伍动机不同,有的是为了参军报国,实现人生价值;有的是为了在部队发展,将参军作为未来职业选择;有的是为了实现家人的梦想,不辜负父母期望。不同的参军入伍动机导致应征学生的参军意愿坚定程度不同。加之高校所在地的武装部门与学生户籍所在地的武装部门之间存在“竞争”,无形中也在影响应征学生的参军意愿和应征地的选择。这给高校的大学生征兵宣传发动工作带来被动影响。此外,参军入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业等教育管理服务问题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升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尤为迫切。

三、构建“一年两征”改革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的具体路径

针对“一年两征”改革与征兵工作现存问题之间的矛盾关系,高校应正视不足,对“症”施措,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上下联动、军校融合,协同推进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激励奖助、服务保障、文化引领、督导考核六大机制建设,探索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

(一)上下联动,强化军校融合,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我国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的科学指南,更是高校创新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行动依据。因此,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征兵工作体系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建立上级相关部门与高校的常态化对接渠道,并本着“上级早布置、高校早落实”的原则,扎实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一方面,上级相关部门在制定计划、部署任务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应征学生的实际情况,提早部署征兵工作和發布最新政策;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在征兵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切实做到上下联动、互通。此外,探索建立部队与高校在征兵工作领域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部队与高校各自的优势,在预备役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互动,增进鱼水情,开拓大学生征兵工作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高校要从贯彻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的高度出发,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党管武装,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统筹、机构建设三方面的工作。在顶层设计方面。校级层面与院级层面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各相关部门(院系)指定一名联系人,具体负责征兵事务的协调与对接,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落到实处;在工作布置方面。将大学生征兵工作列入高校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学生工作计划,并根据上级征兵任务和进度安排,制定大学生征兵工作方案,执行好“时间表”和“任务书”;在机构建设方面。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单独设立武装部,或者实现武装部与学生处的合署办公,并配备、配齐、配全符合“一年两征”工作需求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将大学生征兵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作为专项经费予以划拨,实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的“四到位”,实现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化运转。

(三)多措并举,浓厚征兵氛围,创新宣传动员机制建设

宣传动员是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一年两征”政策实施的新情况下,高校要在提升专武干部宣传动员水平与创新宣传动员方式上下足功夫。在提升专武干部宣传动员水平方面。建立常态化大学生征兵业务培训制度,高校除积极组织专武干部参加上级征兵业务培训之外,要定期开展专武干部业务培训,加强对“一年两征”改革和“优先征集”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不断提升专武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在创新宣传动员方式方面。要坚持分期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从分期来看,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国防教育专题活动、军事课、新媒体等线上线下平台加强征兵宣传,同时,院(系)领导、辅导员及专武干部要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广泛开展精准发动。对于学生离校期间,要推进征兵宣传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充分利用微信、QQ、手机等媒介为适龄学生答疑解惑。从分类来看,对在校生要着重介绍大学生征兵的优惠政策及参军入伍的好处、对应届毕业生要重点分析就业形势以及在部队发展的前途,切实做到科学动员。

(四)加大奖励,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激励奖助机制建设

高校在执行好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独具优势的大学生征兵工作奖励制度。对于应征学生。从成绩认定、学业完成、入伍奖励、评奖评优、退役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出发,制定贴近学生实际的优惠政策。例如,制定关于退役复学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相关优惠政策,为退役复学学生深造提供机会等;对于从事征兵工作的集体和个人。建立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机制。对于大学生征兵工作贡献突出的集体,授予年度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颁发奖牌,并通过文件表彰形式,予以肯定该集体在大学生征兵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对于大学生征兵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年度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颁发证书的同时,给予一定奖励,并通过文件表彰形式,鼓励其再接再厉。

(五)精准对接,推行科学管理,巩固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高校要按照“鼓励入伍的、服务在伍的、保障退伍的”的基本思路,不断提升大学生征兵工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学生专心应征、安心服役、放心退伍。对于入伍学生。针对参军入伍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手续,由专武干部为其提供专门指导,切实做到“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举办大学生参军入伍欢送仪式、开展入伍学生家访等方式,加强对入伍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在伍学生。在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和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加强与在伍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其在服兵役期间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情况,并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军校互动,共育英才;对于退伍学生。应“本着‘特殊学生、特殊关爱的思想教育引导规律,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心理健康教育、就创业服务与指导等相关部门人员及所在院系班级辅导员的育人指导作用,强化对退役复学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业、创业等个人化指导,引领其顺利成长。”此外,通过举办退役复学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强化退役复学学生的归属感,帮助其尽快完成由军人到学生身份的转换。

(六)贴近学生,突出征兵主题,加快文化引领机制建设

大学生征兵工作不是孤立的工作。“征兵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必须融入校园文化,在文化的大发展中,浸润、感染、熏陶广大的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因此,高校在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要将国防动员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力争做到社团建设体现国防元素、课程教学涵盖国防内容、校园活动打造国防特色。在社团建设方面。高校可通过成立国旗护卫队、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为立志当兵的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广泛组织国防演讲、兵棋推演、定向越野等国防军事类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军事素质;在课程教学方面。依托高校军事课平台,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将大学生征兵工作有效融入军事技能训练、融进军事理论教学,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现大学生征兵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校园活动方面。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打造国防知识大赛、党史军史教育专题讲座等精品活动。同时,利用军营开放日等契机,组织有参军意愿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军营、了解军营,坚定其参军意愿。此外,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国防育人元素,赓续与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提供文化理念支撑。

(七)激发活力,催生良性竞争,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建设

为保障“一年两征”改革的平稳落地,高校可从思政评价、工作通报、目标考核三个维度出发,健全大学生征兵督导考核机制。在思政评价方面。发挥党建育人和思政育人作用,将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衡量各院(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成质量的评價标准,营造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征兵的良好氛围;在工作通报方面。实行大学生征兵工作“日汇报、周通报、月总结”制度,定期编发《征兵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各院(系)征兵工作动态,交流经验,推进工作;在目标考核方面。与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挂钩,将年度征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各院(系)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对于完成征兵任务的院(系)加强绩效奖励,对于没有达标的院(系)则减少绩效奖励,进而充分激发集体紧迫性,确保征兵任务完成。构建“一年两征”改革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不仅是打造高校国防教育阵地的系统工程,更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的发展实招。其形成与运转离不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与指导,离不开上下联动与军校融合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组织领导、宣传动员、激励奖助、服务保障、文化引领、督导考核六大机制建设的协同推进。这在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所存短板的同时,为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增添了动力,更为“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实现提供了助力。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cription Work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 Study Centered on the Reform Perspective of "Conscription Twice a Year"

ZHOU Bei-bei1a,ZHAO Zhi-chuan1b,WANG Wei-tao2

(a. Student  Affairs Office;b.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2.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Hebei Province Military District,Shijiazhuang,Hebei 050000,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the reform of “conscription twice a year” and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onscrip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trengthening the military as the leading force, motivate all the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school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x mechanisms of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encouragement and assistance, service guarantee, cultural guidance,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cription work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form of “conscription twice a year”, make up the deficiencies, solve the problems, 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cription reform and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conscrip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cription work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conscription twice a year”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