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学”“五进”之“进体育场馆”现状研究与对策

2021-06-21周金娣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场馆体育项目

周金娣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德学”即“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五进”为“进图书馆”“进教室”“进社会”“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1]。 “五进”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径和载体,高校培养德育体美劳的表现之一。 “五进”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互相成就、互相促成,其中“进体育场馆”, 是高校师生在课余时间走进体育操场、走进体育馆进行体育活动的表现。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 号(教育类410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及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形式要丰富,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等培养学生,一方面目的是为了学生喜爱体育活动,走进体育操场,体现大学生阳光正气的一面[2]。 因此,针对高校“德学”“五进”之“进体育场馆”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意义,剖析高校师生“进体育场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如何更好发展和克服困境的对策。

1 高校“德学”“五进”之“进体育场馆”现状问题

表1 影响师生“进体育场馆”的因素

1.1 学校师生主观因素

民办高校的文理学科专业不平衡,理科专业学生表现偏为安静, 多数学生宅在宿舍玩游戏或者学习,特别学科专业为理论性强的学生,不愿走出宿舍参与学校体育活动,院系主要举办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课余活动。 访谈了解学生学业繁重和社团活动事务多,几乎没有课余时间“进体育场馆”,还有学生认为当天有课余时间想到体育操场运动,但缺少一起锻炼的同伴而放弃体育活动。 学校教师主要因时间安排不理想和工作任务繁多问题,留校住宿的教职工多数为行政教师,他们经常工作“晚点”回宿舍休息作为缓解疲劳的方式,工作时间问题没有走进体育场馆。 专任教职工坐校车回家继续为家庭事务而忙碌,少数教师反馈学校的场地设施影响他们选择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学校主要是篮球场和田径场,学生都能饱满两项运动的场地, 所以教师偶尔会选择校外体育馆进行体育锻炼。 有许多因素造成师生没有不主动“进体育场馆”,如何让师生积极主动走进体育场馆,让其认识到运动与学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1.2 学校场地与器材问题

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问题也不够重视。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限制学生“进体育场馆”最大的因素,民办高校用更多占用地开发生活区和商业区, 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设施也不足以教师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只能在空阔的广场或者教学楼楼下进行体育教学。 学校的室内体育场地更加缺乏,由于天气原因,学生的体育课只能停课或者调课,学生也就“逃过一劫”的心理不用上体育课。 此外,学校没有对学生开放借用体育器材,这很不充分吸引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举措,学校的体育器材配置不足,勉强满足教师体育教学器材, 但不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特别球类项目器材,学生在高校进行球类项目运动,不仅是锻炼的一个平台,更是发展终身体育和突破运动能力的机会。

1.3 课余体育活动少,体育课程项目不普及

学校课余体育项目除了校运会、篮球新生杯、足协杯等,较少举办其他的课余体育活动项目,学生不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而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定期给学生开展趣味性课余体育活动,缺少让学生参与“走出宿舍”的全校性体育活动,这也是学生难以“进体育场馆”的因素。 就新生入学而言,学校院系和每个班级都有的篮球比赛,足球或者排球是以院为单位的比赛,这是整个院系几千名学生选出十几名学生参赛, 没有大范围覆盖学生参与, 并且每一年的校运会班级学生不愿主动参加,特别是理科专业的院系的学生。

民办高校没有全面普及体育项目课程,在学校仅有的体育场地开设相关体育课程,对于其他体育项目也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体育技能的缺失。 例如,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比较少接触球类项目,在高校也不全面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辅修课,以致大学生对于球类运动的项目感到陌生,更不愿接触,学生进行球类项目时发现自身协调能力与灵敏度是难以提高或提高幅度不大。

2 高校“德学”“五进”之“进体育场馆”对策

2.1 增加课余体育活动

学校以“德学”“五进”为指导思想,其次“进体育场馆”为“五进”之一,学校可从体育学院主办,其他院系为承办增加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加强同学们在体育活动间的交流,学校的体育社团较少, 每个院系可增加学生会的体育社团, 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与接触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去,提高锻炼身体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 并且学校可定期举办体育节、体育周等全校性体育活动,增加学生走进体育场馆的机会和丰富校园的体育活动风气。

教育局规定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必修体育活动项目,高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由学校决定是否开设, 民办高校的专任老师排课多数连续上课,早上共四节课,学生上课也是从第一节到第二节没有课间休息, 第一到第四节课间只有15 分钟换教室上课的时间, 学校可组织师生利用课间30 分钟时间播放广播体操或流行健身操做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师生有缓解教学疲劳作用。 学校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增加课间体育活动,旨在高校学生“进体育场馆”,走出宿舍,增进健康,坚持运动的思想指导。

2.2 打造“一校”“一体”体育特色项目

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特长项目暂无优势发展,民办高校没有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象显然减少。 “德学”“五进”为高校的教育思想,因此,也可打造高校的特色体育活动项目。

通过拟招聘专项体育项目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挖掘和选拔学生,训练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在校内定期举办特色项目的表演和比赛,让更多在校学生了解和参与学校的特色活动,学生从选拔、操练、比赛等成熟流程推广到校外,在学校的“进体育场馆”中打造高校特色的“品牌”体育项目,发挥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更出色的发展,并以学校的“五进”特色项目发扬体育精神的宗旨,提升学校综合性实力发展。

2.3 开拓体育场地,完善场地设施

学校的场地应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合理规划学校的体育场地。 学校需建设基本的室外体育场地,如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为各项球类运动完善场地的设施[3]。学校有正规体育馆使得体育项目更系统化、自由化,当学校有课余体育项目的比赛,学生能充分体验体育激情和体育精神。 体育馆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除了在体育馆举办体育活动,学校重大活动也在体育馆顺利完成。 羽毛球相对其他球类属于高消费的运动, 高校在课余时间主要提供场地给羽毛球校队运动员进行训练, 这也造成其他学生失去机会补充自身的不足。 也适当给予师生在课余时间免费利用场地进行体育运动,在广东高校逐渐推崇。

3 结语

高校主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综合能力,“德学”“五进”是高校教育的课程化和常态化,是学生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学校持续推进“德学”“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其中“进体育场馆”是学生身体体质的展现,体现目标的重要性。 综述高校“进体育场馆”的体育活动现状,旨在发现学校存在问题,并在“德学”“五进”方面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场馆体育项目
丰富的课余生活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