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军民融合的四川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对策研究

2021-06-20何汇川康亮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何汇川 康亮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改革创新“一号工程”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环境,加快资源要素赋能升级,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以四川革命老区中最具代表性的川陕革命老区为例,进行振兴发展对策探索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军民融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4-0038-03

四川革命老区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境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包括川东、蓬溪、虎(城)南(岳)大(树)、川陕、古(蔺)叙(永)、广(元)绵(阳)、川西北、川康、康巴等9大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四川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做出过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其中,“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胜利战斗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一、四川川陕革命老区发展现状

川陕革命老区范围涉及四川、陕西、重庆两省一市,四川省部分是核心区域和主要区域,主要包括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绵阳5个市境内的37个县(市、区)。因为大多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所以支持其加快振兴发展,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缩小区域差距,带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四川川陕革命老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革命老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老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县域经济之间差异整体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市域经济逐步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以广元市为例,2015—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605亿元增加到732亿元,年均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医疗中心建设初具规模;高等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高校师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红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均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在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设立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随着四川省获批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后,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改革创新“一号工程”的核心内容,为川陕革命老区充分发挥自身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二、四川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这些年来川陕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但由于受到自身诸多因素限制,老区在振兴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区域间政策影响力程度不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了革命老区的建设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老区各区域工业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区域间本身存在的资源禀赋、发展程度不一致,加之对政策运用的程度各异,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合力,这就使得老区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导产业链条短、集群规模小、竞争实力弱,工业园区分工体系难形成,协作化程度不高,使得园区内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来。

(二)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增速缓慢

四川川陕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资源要素禀赋。军工资源方面,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开始在中西部山区建设军工生产基地,诞生了一大批“三线”军工企业,最终目的就是研制与生产军工产品,为国防安全打好基础。长期技术积累形成了四川省军工发展的技术优势及产业优势。其中,矿产资源方面,达州、广元、巴中、南充四市现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200多种,天然气储量达到1.9万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资源方面,巴中、广元、达州、绵阳、南充五市森林覆盖率均在40%以上,共拥有森林面积达5 678万亩,林木蓄积总量达22 186立方米。区域内分布着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3个省级森林公园。

老區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要素,但一直以来仍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1.军工资源。虽然老区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了四川省军工发展的技术优势及产业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区位优势、政策效应较弱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军工资源再利用再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

2.矿产资源。各地政府为了拉高GDP,加速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把冶金、化工、煤炭、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统列入重点发展产业榜单上,这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式的产业发展政策,导致主导产业不突出和矿产资源的过度浪费。

3.森林资源。一方面,受国家的林业政策和市场开放价格的影响,老区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由于林木不能进行大规模砍伐,也就很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老区还缺乏对森林资源的创新利用。目前,攀枝花市、河北蔚县等地智慧康养产业发展很好,老区完全可以借鉴,再创新运用。

(三)红色资源缺乏统筹规划,红色文化发展滞后

首先,虽然多年来四川川陕革命老区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总体来讲,由于区域内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合理、长远的统筹规划,相关企业和专门人才的培育力度不够,导致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由于老区内各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各地在红色资源的整合上缺乏沟通和协调,区域内产业开发难度大。最后,由于老区红色旅游区大多坐落在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地居民为了迎合游客需要,获取更多的旅游经济收入,刻意去更改旅游胜地的原貌,使得红色旅游景点遭到了严重破坏,对于红色文化及爱国主义传播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四)教育环境和资源缺乏,人才引培难度大

近年来,四川川陕革命老区各市区大力改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成都市相比,其人才数量、质量及结构的差距仍然较大。首先,由于四川革命老区大多处于地处偏远,属于典型的贫困区域,存在城市服务水平较差、城市吸纳资金的能力偏弱、基础设施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和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了极大影响。其次,革命老区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办学条件不完善,有些地区连学前教育都难以保障,大部分父母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依旧会选择在教育发达地区工作。最后,虽然老区有多所高等院校,但是由于老区地处四川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当地薪资待遇、社会环境、办学规格和层次等影响,很多高校很难留住和引进人才,从而极大影响了自身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军民融合战略推动四川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营造老区发展良好环境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作为国家支持革命老区“1258”政策体系中最晚出台的一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引起了四川省的高度重视。紧接着,四川省陆续出台了《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8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为四川省未来一段时期老区振兴发展指明了路径、落实了步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四川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及“1+2+1”四个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文件——一个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认定办法(《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一个政策措施(《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四川军民融合政策制度的四梁八柱,也开启了四川省为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路子”的新阶段。

这些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对振兴四川革命老区提供了有力保障。无论从政策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及保障措施等都形成了很好的叠加效应,有利于营造老区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有计划、分步骤落实四川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加快资源要素赋能升级,推进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国家和四川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释放出大量政策红利,使老区经济环境大为改观。四川省军民融合工作深度开展,在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束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军工经济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同时以优势民营经济注入军工经济产业链,让军民双向互通共享。这些都有利于加快资源要素赋能升级,进一步推进老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催生一大批现代化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军民融合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大对老区交通、水利、能源产业扶持力度,解决自身“造血不足”的难题,为脱贫攻坚创造物质基础,消除贫困的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三)整合红色资源,重塑老区红色文化

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契机,统筹整合区域内红色资源,在革命老区当地所形成的科技、信息、资金、产业等优势势必会反哺革命老区,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快速发展。通过加强红色人才培育力度,打造一支既熟稔党的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红色专业人才工作队伍。“回引”一大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能力强的退伍军人回老区当地发展,在老区红色文化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扶持创作一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繁荣红色文学、艺术、影视、音乐创作和传播。通过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培养、孕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夯实革命老区组织基础,激发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把老区建设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交融、和谐交响的乐土。

(四)响应军民融合人才需求,深化老区教育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军民融合战略要在老区产生“裂变效应”,进而推动老区振兴发展,人才是根本,而深化老区教育创新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所涉5市(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绵阳)有高校共计21所,其中本科9所、专科12所。这为“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梯队本科院校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军民融合高学历人才培养计划”。其中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都在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甚至博士研究生培养。结合自身情况,可以有条件地加快做好交叉學科的基础研究,前瞻地打造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并推出高学历教育,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第二梯队专科院校可以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针对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短、平、快”和侧重于应用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考虑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把非学历教育作为中长期培训教育,学业期满考试合格后统一颁发培训证书。另外,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双周班、单周班、周末班等军民融合短期培训班形式,通过设置“短平快”课程来满足学员“多元化、多样化”教育需求。

另外,革命老区孕育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有利于“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观”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给推进老区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结语

总而言之,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提出,给四川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随着战略的不断深入,势必为四川革命老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重塑等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四川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川陕革命老区也将迎来新的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欣.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发展现状和加快发展的建议[J].决策咨询,2011,(4):1-4.

[2]   张崇明,罗元义,王勇群,李水平.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财税思考[J].税务研究,2019,(2):58-62.

[3]   封伟,柏浪.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9):102-104.

[4]   石远鹏,杨一,王洪辉.四川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1):141-144.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