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特点分析

2021-06-20丁红卫叶鑫宇

对外传播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播一带一路

丁红卫 叶鑫宇

【内容提要】日本主要媒体早期顾忌美国态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多从中美关系等角度进行报道和评论。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日本媒体开始积极关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实践,并通过专题节目等形式介绍日本政要的外交实践,针对青少年进行讲解宣传。虽然部分传统报刊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消极、戒备心理,但各媒体对中日基于国际标准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给予肯定和期待。今后,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日传播应挖掘中日间经贸合作的成果,在第三方市场加强合作并加大对成功案例的传播力度,增进互信。

【关键词】“一带一路” 日本媒体 第三方市场合作 传播

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早期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观望态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取得进展,日本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也经历了由观望转向关注、由消极报道转向积极研究、介绍的过程,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本文结合量化数据和文本分析,呈现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现状,从宏观战略和微观路径两方面思考“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策略。

一、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沿线各国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围绕“一带一路”海外传播的舆情分析和议题研究也是最近几年学术界的热门领域。其中,针对德国主流媒体①、美国主流媒体②、澳大利亚主流媒体③、韩国主流媒体④的研究都为“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数据与政策建议。对日本主流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表明,基于惯性思维的部分日本媒体报道曲解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对日本社会各界及安倍政府采取相应措施造成了影响。⑤

本文使用Factiva数据库,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日本媒体自2013年以来提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为主要样本,结合同时段日本媒体对“全球化”等西方话语体系的报道情况,就日本放送协会(NHK)网站、《朝日新聞》、《读卖新闻》、《产经新闻》为代表的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态度、报道特征和报道趋势进行分析。以“一带一路”为关键词,对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至2020年5月31日期间,日本主流媒体发布的所有新闻报道进行检索,去重后排除《中国日报》、《人民中国》、新华社等中国媒体报道后,得到有效样本6177篇。

观察日本媒体报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趋势,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日本媒体对其关注的深度、广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自2013年开始,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在2015年达到第一次小高峰。2016年到2018年,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进入快速增加期,从2016年的286篇上升到2018年的2220篇,这期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安倍访华等中日间大事不断,中日关系恢复正常轨道成为日本媒体热议的话题之一。特别是2018年10月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召开,中日双方签署52个合作意向后,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与中日合作的关注再度提高。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舆情分流影响,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报道量有所下降。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日本主要媒体进行文本分析。其中,《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是日本媒体中较为中庸的纸媒,但具有倾向自民党的传统办报风格。《朝日新闻》发行量位居日本国内纸媒第二位,办报风格较为自由,传统上有左派风格,与《读卖新闻》的办报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产经新闻》是著名的保守派报纸。这三家纸媒均为日本四大新闻报纸之一。考虑到日本家庭的生活与获取新闻的习惯,本文将日本放送协会(NHK)纳入分析范围。NHK是日本唯一依靠民众缴纳视听费运营而独立于商业资本外的公共媒体机构,其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在日本广为认可,其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站等,其中网站报道内容较为全面。以上四家媒体可以基本覆盖各种政治观点,能够代表日本主流舆情。

表1是上述三家纸媒各年度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数量情况。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中,《读卖新闻》各年度的数量最多(2015年、2019年除外),其次是《产经新闻》(2016年除外),《朝日新闻》报道数量最少(2016年除外);各家媒体相关报道均在 2018年达到高峰,分别为79篇、65篇、39篇;各媒体合计分别为236篇、204篇、138篇。

二、日本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关注点

在对表1所列日本主流媒体中提及“一带一路”报道的文本进行分析的同时,通过搜索NHK日文网站的新闻、专题节目以及报道、评论中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得到含有“一带一路”关键词主题的报道、评论22项,内容总字数近10万字。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日本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评论有以下三大关注点。

(一)由在中美之间谋求平衡转向提倡中日合作

与日本政府早期在意美国的态度、对待“一带一路”倡议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姿态基本一致,日本相关报道也多以中美为背景展开论述。

2017年以来,随着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相关报道也开始增加。同年5月,日本NHK以《“一带一路”:中国的想法和日本的应对》为题进行解说评论,指出中国的倡议和投资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也有利于各国与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连接,受到沿线各个国家的欢迎。另一方面,印度等一部分国家认为来自中国的经济联系势必有政治影响,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戒备⑥。日本自民党总干事长二阶俊博虽然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中国的构想表示了期待,但总体看日本采取了“不即不离”的应对方式。该评论认为,日本政府虽然在顾忌美国的考虑,但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带动区域投资,势必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对日本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商业机会的扩大。

2018年6月开始,日本多家媒体与NHK均发布评论,指出日本已经开始“转舵”,由“观望”转向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开展合作。NHK的评论指出,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日本擅长的投资合作领域。自2018年1月日本河野外相访华后,中断了8年的“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于4月再启,特别是5月,李克强总理时隔8年再次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中日关系迅速改善,双方一致同意摸索推进有关“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协议,还首次探讨了日本政府的基础设施出口战略。两国在安保、社会保障、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新的合作框架。两国政府关注的经济关系得以全面改善,经济界达成共识是中日两国企业在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合作的前提,双方应超越竞争,重视互补与合作。

日本商界有声音表示,日本被裹挟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如何与双方保持合适距离令人头疼。⑦但类似的担忧也因2018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中日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举办而逐渐消退。安倍首相在中日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表示,将为中日企业在第三方國家或地区的合作提供支持。日本各家报纸媒体与NHK评论均引用安倍首相记者招待会上提及的“中日两国的关系正进入从竞争走向协调的新阶段,双方是互不构成威胁的合作伙伴”这一表述,对在第三方市场开展中日合作寄予厚望。

(二)积极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动态

继日本政府开始对“一带一路”倡议由观望转变为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后,日本媒体也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到如何探索对接“一带一路”合作的话题上。2017年10月,日本NHK电视台制作了题为《巨龙中国:“一带一路”——14亿人“向西”的洪流》专题报道节目,介绍了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投资与生产等情况,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宏伟的国家项目,旨在通过陆海两条贸易渠道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投资和贸易,在欧亚大陆建设巨大经济圈。该专题节目认为,日本虽然不能不顾忌美国的态度,但也应正确认识不断扩大的丝绸之路经济圈。

2017年11月25日,《朝日新闻》刊登《日本企业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商机》一文并指出:“起初众多日本企业认为中国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透明,日本企业参与方式不明朗,所以对‘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乐观。本次,在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下,250人规模的大型访华代表团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为目的来到中国调研。”⑧

此后,有关“一带一路”项目与企业的报道略有增加。2018年4月17日,《产经新闻》引用日本内阁府的分析结果,就其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进行了报道,认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矿业产值”的增长超过民企,“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增加国有企业的存在感。

2018年下半年,安倍首相访华前后,有关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案例报道和介绍增加,如中日两国企业在共同推进中亚哈萨克斯坦炼油厂实现现代炼油建设等话题备受关注。

2019年3月7日,《产经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进行报道并指出,2018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56亿美元(约1万7千亿日元),中方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将扩大与法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三)积极介绍日本的外交实践,着力推进普及与宣传

日本的政要中,在对华“一带一路”合作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无疑是日本自民党总干事长二阶俊博,日本各大报纸和NHK对他的“一带一路”外交活动与理念进行了多次介绍和报道。

2018年6月,NHK网站摘选了相关专题节目的内容对二阶俊博的对华外交活动,特别是推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相关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以200、1400和3000人这几个历次二阶干事长所率领的访华团人数,叙述日本政要对华合作的姿态。如在大连的中日交流会,出席人员达到900人规模,节目中用“二阶流”外交形容其外交风格,详细介绍了二阶干事长在日本国内呼吁各界人士自费参加访华活动,显示曾经担任过运输大臣和经济产业大臣等要职的他在日本国内的巨大号召力。二阶将随访人员称为“民间大使”,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2015年5月,他率3000人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交流会。习近平主席在交流会演讲中表明了推进两国友好合作的姿态,堪称扭转中日关系的历史性事件。程永华驻日大使(时任)也高度赞赏了二阶干事长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的积极努力。

2019年4月26日,二阶干事长访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演讲也成为日本各主要媒体和电视的报道头条。二阶在演讲中表示:中日两国是不能搬迁的邻国,应加强对话和交流。日本期待中国充分采纳开放、透明的国际标准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他强调,日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中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应对自然灾害、推进国土强韧化等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外交领域人物与举措的同时,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群体普及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合作的报道和节目也是日本媒体的特色之一。2019年10月开始,日本NHK《掌握时事新闻》节目开设了由日本NHK著名评论员加藤青延为两名学生讲解“一带一路”的三集专题。节目对中欧班列由2011年的17班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3673班以及2018年的6300班等丝路经济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解说,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日本利用中欧班列后,陆运效率大幅提升,强调了“一带一路”对日本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⑨。

三、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态度的反复与戒备

(一)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区别对待

与部分媒体和日本官方的对华竞争意识有关,安倍首相访华后的相关报道中,在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也有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戒备的报道和声音。在安倍首相访华期间,2018年10月27日的《读卖新闻》就指出,日本政府没有直接支持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巨大经济圈构想,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应以满足日本推进的“高品质社会基础设施”为目标。该报道认为,双方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提是开放性、透明性、经济性以及对象国的财政健全性。此外,《产经新闻》也多次组稿,探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部分案例,但仍不忘表示这并不代表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也体现出日本媒体因顾及他国态度而摇摆不定的报道姿态。

(二)中美贸易摩擦引发日媒的观望、竞争态度和对华戒备心理

2019年2月26日,NHK聚焦中美贸易摩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该报道认为,如果全球经济,特别是自由贸易停步,日本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会受到限制。《读卖新闻》与《产经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介绍更为消极。2018年,《读卖新闻》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布了系列报道,其中《“一带一路”瞄准“极地强国”》一文称,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高在该地区的存在感,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北极地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⑩。

以上观点反映了日本媒体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且双方产业发展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鉴于这样的背景,日本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报道深度和广度都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日本媒体对近年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有紧张、戒备的心理,这反映在部分报道过分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影響,导致报道严重失实等问题。总体来看,贸易摩擦等中美关系和对中国发展的不适应感在部分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报道中有所体现。

四、结语

通过对日本主要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读卖新闻》的报道数量最多,但兼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内容。《产经新闻》作为保守派报纸,其针对中国的消极言论在意料之中。值得关注的是,办报风格较为自由、传统上有左派风格的《朝日新闻》有关中国理念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数量在不断减少。与此相比,NHK的新闻报道相对客观,聚焦政治家促进中日经贸合作的外交活动、为广大青年观众就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开展普及解说等做法有利于增进中日各领域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可见,及时、具体分析日本媒体的报道倾向等,有助于构建精准的对日传播策略。

值得欣慰的是,日本主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积极评价与期待之声强过部分误解与曲解。这不仅因为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将对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也与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众对“丝绸之路”的喜爱有密切关系。日本NHK1980年至2007年制作的《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最高收视率曾达到21%,被称为日本最经典的纪录片。日本文豪井上靖的《敦煌》以及喜多郎的《丝绸之路》音乐唱片都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结合日本民众对“丝绸之路”的喜爱与深厚感情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值得思考且有较强可行性的对日传播策略。

不可否认,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部分区域与日本“印太战略”存在一定竞争性。11但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后,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探讨在两国经济界不断升温。同年10月,两国举办了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这标志着中日经贸关系在经历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后步入了新时期,第三方市场合作正是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平台和切入点,这必将带动两国国内的产业升级,迎来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合作与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无论部分日本媒体如何定位,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都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中日两国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良好的中日关系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日两国企业积累的经贸投资、商务合作经验与相互理解、相互信赖是双方企业开展进一步合作的坚实基础。

今后,为应对各种国际不稳定因素以及“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我国应采取综合性传播战略,在形成“一带一路”文化认同感的同时,积极推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并着力宣传成功案例与经验,提高日本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相关理念的理解与接受度。为进一步加大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日传播,我国应灵活利用中日两国的智库资源与智慧,基于国际视野与国际传播理论对两国经济发展、经贸互补等实践案例进行对日报道,增进中日间的理解与互信,为中日两国各领域合作,特别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助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ZDA320)的阶段性成果。

丁红卫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叶鑫宇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李莎莎:《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认知—— 一项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德国研究》,2019年第2期。

②周萃、康德:《美国主流媒体如何为“一带一路”构建媒介框架》,《现代传播》,2016年第6期。

③孙有中、江璐:《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中的“一带一路”》,《现代传播》,2017年第4期。

④周晓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韩命运共同体”:对韩国舆论的分析》,《国际论坛》,2021年第23期。

⑤冯海燕:《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应对》,《新闻文化建设》,2020年第1期。

⑥神子田章博:《“一帯一路”中国の思惑に日本の対応は》,日本放送协会网站,http://www.nhk.or.jp/kaisetsu-blog/100/270877.html,2017年5月16日。

⑦加藤裕则、福田直之:《日中経済蜜月、悩む財界》,《朝日新闻》,2018年9月13日。

⑧山口博敬:《一帯一路 、積極関与を模索》》,《朝日新闻》,2017年11月25日。

⑨加藤青延、伊藤七海、井山大我:《1からわかる!中国“一帯一路”》, 日本放送协会网站,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news_seminar/jiji/jiji22/,2019年10月2日。

⑩地域版评论:《改革?開放40年,一帯一路(1)》,《读卖新闻》,2018年11月21日。

11丁红卫、王文文:《“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在东盟地区的竞争格局》,《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年第5期。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传播一带一路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