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途径探究

2021-06-20王俊茜

新课程·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互联网+

王俊茜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孩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未来的建设取决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工作,能够使学校与家庭更好地沟通。如此,对于孩子的情况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基于此,在学生成长中家校共育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来说存在特殊性,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缺少家长的教育与陪伴,对于家校共育具有极大的阻力,而当前我国的科技进步为农校共育的实现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互联网+”与家校共育的融合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得到改善。家校共育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不仅可以使家长学会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同时还能够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因材施教。“互联网+”既为学校与老师提供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网络平台,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又可以让老师通过使用互联网灵活地改进与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一、“互联网+”模式的基本概述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充分地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与信息的搜集、总结,之后对开展的活动的资源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使教育途径更为多元化,使教育更具备广泛性和有效性。随着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与分析教育资源将更有效率、更加全面。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极大地协助教育踏上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有助于学校有效地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二、“互联网+”与教育事业融合的价值

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促使农村教育突破地区环境方面的限制,并且极大地帮助学校、老师可以更全面地学习、理解与应用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尤其对于农村教育中的家校共育来说,农村学校创建多种用途的互联网平台,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极大的拓宽,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与老师通过创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完善与增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互联网+”与农村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教育与家庭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老师与家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与切身体会,进一步健全教育机制。另外,互联网突破了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的限制,老师可以实时与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途径

(一)优化家庭教育

学生在各方面都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且极为好玩、好动。一般农村学生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教育,而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更为严重,其自身的纪律性极差,且在学习方面所投入的精力极低,从而极大地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阻碍了学习教学质量的提升。“互联网+”与农村地区教育的融合,需要在家访方面做出改变。(1)寄宿制学校必须创建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平台,有助于老师与家长及时地沟通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近况,同时,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课程,以此提升家长教育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2)通过互联网平台,老师可以根据寄宿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给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意见,因为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在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需要及时记录学校开展完家长教育课程后的情况,对家庭教育的成效进行了解,从而使学校的教育策略更加完善,以此使寄宿制学校的家校共育模式与教学质量不断地完善与提升。

(二)完善学校与家庭的交流方法

老师需要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中创建教学模式与进度的模块,在其中实时上传课堂教学的相关视频,通过互联网平台,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度。同时,在教学动态中,学生与家长可以在其中反馈自己的感受,为老师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从而促使老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完善[2]。

通过教学动态,老师可以切实了解到家庭的真实需求,在教学动态中老师可以展示自己制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与策略等。家长可以通过对学生自身情况的考量,结合学校教学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协同教育与探讨,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四、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构建,是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技术把学校与家庭緊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顺利

实现[2]。

参考文献:

[1]张春.基于“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新样态学校建设[J].现代教育,2020(1):29-31.

[2]杨发林,王万仓,聂文鹏.“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启示[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42.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信息技术助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途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2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互联网+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