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中部旱作区的性状表现初报

2021-06-18张振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薯陇薯生育期

张振军

(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743000)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境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流域面积36.38万hm2,总耕地面积16.2万hm2,年平均降水量380 mm左右,蒸发量高达1 526 mm,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来安定区发挥全国最佳适种的区位优势,把马铃薯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常抓不懈,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为了确保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引进和试验马铃薯新品种,推广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调整种植布局,扩大种植规模,使优质马铃薯能够实现产量和产值的最大化,进一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现将2019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永安村,土壤类型为黑垆土[1],试验地海拔2 040 m,年内降雨量466.2 mm,终霜期4月17日,初霜期10月12日,无霜期178 d。年内平均气温7.2℃,≥10℃有效积温2 239.2℃,耕层土壤(0~20 cm)含有机质9.23 g/kg、速效氮109 mg/kg、速效磷13.41 mg/kg、速效钾129 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1.2 供试材料

共11个参试品种,其中中薯3号、中薯9号、中薯18号、中薯21号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天薯12号、天薯13号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陇薯12号、陇薯10号(对照)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选育,冀张薯12号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选育,庄薯4号由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定薯4号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荷兰15号从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引进试种而成。地膜为幅宽120 cm、厚0.01 cm的黑色普通地膜,由甘肃福雨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半膜垄作+膜上覆土+膜下滴灌”栽培模式,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7.26 m2。采用机械起垄覆膜覆土、人工穴播的种植方式。垄距110 cm,垄面宽70 cm,沟宽40 cm,垄高30 cm。每个小区种植6垄12行,每行12株,株距60 cm、行距40 cm,播深10 cm左右,播种41 670株/hm2。前茬玉米收获后结合秋季深松耙耱,将农家肥75 000 kg/hm2、有机肥600 kg/hm2、马铃薯专用肥1 200 kg/hm2均匀撒在地表深耕翻入地下。试验于4月9日覆膜覆土,同时压滴灌带,4月15日播种,人工除草,各品种成熟后及时收获,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一样。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观察记载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生育期和叶色、花色及株高等农艺性状。收获时按小区测产,并观察记载薯形薯肉、薯块、皮色、肉色、芽眼等特性。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在74~136 d,其中天薯12号、中薯21号、陇薯12号3个品种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生育期长,其余8个品种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生育期短。生育期最长的是天薯12号,为136 d,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多14 d。生育期最少的是荷兰15号,为74 d,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48 d;中薯3号次之,为81 d,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41 d。

2.2 主要经济性状

表1 参试品种物候期及生育期

表2 参试品种(系)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株高在55~71 cm,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低0~6 cm。花冠颜色为白色、紫色、浅紫色或蓝紫色。芽眼中薯21号深,其他品种均为浅。皮色中薯21号为白色,其余品种为黄色或浅黄色。肉色中薯21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2号为白色,其余品种为黄色或浅黄色。叶色中薯18号、陇薯12号和陇薯10号为深绿色,长势旺盛、大小整齐;中薯3号和中薯9号为浅绿色,长势较差;其余品种为绿色,长势一般。薯形中薯3号、中薯21号、天薯13号和庄薯4号为椭圆形,中薯9号和中薯18号为长圆形,陇薯12号、冀张薯12号、荷兰15号3个品种和对照品种陇薯10号均为长椭圆形,天薯12号和定薯4号为圆形或扁圆形。商品率中薯3号、冀张薯12号和天薯13号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4.3%~7.8%,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低4.4%~27.1%。块茎数为2.8~5.9块/穴,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少。块茎重中薯9号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低45.8 g/块,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高18.1~161.1 g/块,其中最高的为冀张薯12号,为472.2 g/块。

2.3 产量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中薯9号产量为26 334.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减产4 558 kg/hm2,增产率-14.8%。其余品种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其中冀张薯12号产量最高,为46 81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15 919.5 kg/hm2,增产率51.5%;中薯3号和陇薯12号产量均为32 59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1 705.5 kg/hm2,增产率5.5%;天薯12号、中薯18号、天薯13号、中薯21号、定薯4号、荷兰15号和庄薯4号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的增产率依次为45.4%、28.8%、26.4%、21.5%、18.4%、17.8%和9.8%。对折合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0.8<F0.05=3.44),品种(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27.03>F0.01=3.18)。对品种间产量进行新复极差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定薯4号和荷兰15号间差异极显著,陇薯12号和冀张薯12号间差异显著,天薯12号和天薯13号间差异极显著,中薯18号和天薯12号间差异极显著,中薯3号和中薯9号间差异极显著,中薯9号和中薯21号间差异显著,荷兰15号和陇薯10号间差异不显著,庄薯4号和定薯4号间差异不显著,中薯18号和中薯21号间差异不显著。

表3 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3 结论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为74~136 d,其中中薯3号和荷兰15号为中早熟品种,中薯9号、中薯18号和冀张薯12号为中熟品种,天薯13号、庄薯4号和定薯4号为中晚熟品种,在中部旱作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天薯12号为晚熟品种,能否成熟需分区域继续试验研究。中薯21号芽眼深,适合淀粉加工;其余品种芽眼少、浅或中等,适合鲜销加工。各参试品种中中薯3号、陇薯12号、庄薯4号、荷兰15号、定薯4号、中薯21号、天薯13号、中薯18号、天薯12号和冀张薯12号均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其中天薯12号和冀张薯12号增产幅度较大。陇薯12号叶色深绿、长势旺盛、大小整齐,对晚疫病的抗性强,适合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中薯陇薯生育期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筛选研究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