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山西省粮食供求现状分析

2021-06-16山西财经大学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口粮贡献度播种面积

□ 霍 婕 山西财经大学

粮食作为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联合国粮农组织从粮食可供量、粮食获取的经济和物质手段、粮食的利用及一段时间的稳定性4个维度强调粮食安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贸易国和进口国。

1 文献综述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突破,不仅成功解决了“吃饱”的问题,而且正逐渐向“吃好”转变[1]。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在全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要保证全国粮食安全,必须注意保护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利益和农民利益[2]。

宋小青等[3]认为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并且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主要来自市场粮价的上涨,而粮食直补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仅存在短期效应,即在开始实施年份有所影响。罗翔等[4]指出,在全国层面,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一旦具体到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区越来越集中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使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配置状况更加不合理。《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评价为4~6等的耕地占比为46.81%,评价为7~10等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1.95%。为了保证粮食供应进而放弃的工业化发展使区域间不平衡矛盾加剧[5],因此,粮食主产区承担着种粮大任,但由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不断上升及利益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农业大省往往与财政贫困联系在一起。郭晓冬从产销区流通合作角度出发,认为产销区的粮食流通合作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将搭便车的现象降到最低,主销区对于主产区的利益要加以补偿,形成“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整合、互惠共赢”的粮食流通新格局,进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6]。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因此付出的生态、经济代价也不容忽视。所以,粮食功能区不能仅限于各自定位,应共同承担起粮食安全的责任。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山西省为例,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探究其粮食供求现状,对粮食安全贡献度加以分析。

2 模型方法

探究山西省省内各市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首先应确定山西省的粮食总需求量。本文参考薛平平等[7]、罗海平等[8]的测算方法,将粮食需求分为口粮消费、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及粮食损耗五部分组成,暂不考虑粮食储备和出口。由于统计年鉴和统计指标上的差异,本文选取山西省2008—2019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口粮消费由城镇及农村口粮需求量按人口数乘以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计算加总得到,并将统计年鉴中原粮购买量按85%倒推出口粮消费量。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城镇居民在家庭之外用粮率为20%,农村居民为4%。工业用粮参考《山西省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中的白酒和啤酒产量,分别按照2.3∶1和0.172∶1的比例计算,其他工业耗粮为其总量的25%。饲料用粮按照料肉比折算,猪肉为2.3∶1,牛羊禽肉为2∶1,禽蛋为2.5∶1,奶类为0.3∶1,水产品为1∶1,饲料总量的74%为粮食饲料。种子用粮根据播种面积来计算,稻谷、玉米和豆类为75 kg/hm2,小麦为150 kg/hm2,其他粮食作物为225 kg/hm2。粮食损耗为上述总量的2%。为考虑各市对山西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根据省级粮食需求量和人口比例,按照式(1)、(2)计算各区域粮食需求量。根据式(3)、(4)计算各市的粮食调出总量和粮食安全贡献度。

式中:Fj为年度山西省粮食需求总量;Pij、Pmij、Pnij分别为j年度的山西省人口数以及i市的城镇、农村人口数;Cij、Cmij、Cnij分别为j年度山西省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以及i市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式中:Tj为j年度山西省粮食调出总量;Yij、Fij分别为j年度i市的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Dij为j年度i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值越大,说明该市对山西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越大。

3 实证分析

3.1 山西省的粮食供需总体形势

3.1.1 山西省粮食供需情况

山西省作为产销平衡区,在2008—2019年其省内的粮食供应量除2010年外,均超过了粮食需求量,说明基于自身定位,山西省较好地解决了省内粮食供应问题,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同时,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加大了对城市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一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34 350 hm2,因而,2009年的粮食产量相比上一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同时自然灾害对产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复苏,山西省2010年的城镇化率与2009相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2008—2019年间城镇化率提高的百分比最多。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的工资收入得到了提升,其饮食结构的改善间接提高了对粮食的需求。基于经济与环境两方面因素,2010年山西省成为了粮食调出省。自2014年开始,山西省粮食调出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2017开始便处于上升态势,近两年处于一个平稳的态势,具体见图1。

图1 2008—2019年山西省粮食供需总量

3.1.2 山西省粮食需求结构

山西省2008—2019年口粮占比基本稳定在60%,饲料用粮占比稳定在30%,其他用粮占据剩下的10%的比例。2008—2019年口粮与饲料用粮之间的比例呈扩大的趋势,工业用粮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具体见图2。我国注重口粮绝对供给的同时,饲料用粮的增加量之大也不容忽视。

图2 2008—2019年山西省粮食需求结构

3.1.3 山西省谷物播种情况

目前,山西省粮食种植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2019年玉米的播种面积为1 715 040 hm2,在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中占比达到了54.86%,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具体见图3。玉米具有经济作物的特点,不仅可作为口粮,也可用作饲料用粮、工业用粮,这使得玉米的播种面积占比较高。由于农产品的金融属性日益显现出来,期货市场上国际玉米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玉米价格造成影响。然而,玉米与其他粮食作物存在替代关系,国际玉米价格的上升将导致其本身的需求下降,从而推动小麦、稻米价格消费需求增加,形成新一轮的供不应求状况,进而使我国粮食价格全面上涨。由于粮食单产的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在目前看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突出,但维持必要的耕地数量非常有必要。

图3 2008—2019年山西省谷物播种面积

3.2 山西省各市粮食安全贡献

山西省在2010年处于粮食调入的情况,表1中已将数据进行处理,与其他年份各市粮食安全贡献情况保持一致。由表1可知,山西省省内各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如省级情况一样,存在主产、主销、产销平衡的状况。本文将2008—2019年山西省省内各市安全贡献度均大于0的分为第1区域,即运城市、临汾市、忻州市、晋中市和朔州市;将粮食安全贡献度均小于0的分为第2区域,即太原市、阳泉市;将粮食安全贡献度存在正负两种情况的分为第3区域,即大同市、长治市、吕梁市和晋城市。从第1区域看,山西省粮食安全贡献度在2008—2010年、2014—2017年处于上升阶段,2010—2014年、2017—2019年处于下降阶段。

第1区域常年处于粮食调出的状态,与其人口、土地资源条件有关。运城市、临汾市作为山西省的人口大市,农村人口均有200万以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两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在山西省的占比均超过了15%,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现存的土地条件使这两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最高。这保障了两市在2010年全省粮食调入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发挥稳定作用。在2010年以后,两个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但仍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忻州市在经历了12年的变动后,粮食安全贡献度增长超过了10个百分点。忻州市的人口总数与城镇化率均位于第9,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为13.61%,位于第3。尽管不是人口大市,但人口比率与种植面积两者共同决定了忻州市在山西省粮食安全供应方面的重要性。朔州市、晋中市两市的城镇化率与播种面积占比在山西省均处于中间位置,但晋中市的人口基数远远超过朔州市,近几年,晋中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逐渐被朔州市超过。

第2区域常年处于粮食调入的状态,两市在人口数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粮食安全供求方面均供不应求。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4000万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85.25%;阳泉市拥有100万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9.48%。太原市2019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62 918 hm2,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25.64%;阳泉市2019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53 251 hm2,与之前相比减少了0.89%。2019年太原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2.01%,阳泉市为1.70%。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太原市的粮食需求量较大,而不断减少的粮食播种面积使太原市的粮食供应量较小,导致太原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常年处于全省末尾。而阳泉市人口基数较小,粮食安全贡献度处于全省中下游。

第3区域在不同年份分别出现了调入和调出的情形,但各市整体趋势不尽相同。大同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有逐渐成上升的趋势,由负转正;长治市的粮食安全贡献度逐渐成下降的趋势,由正转负。大同市和长治市人口状况、粮食播种面积占比较为接近。但2008年大同市的粮食总产量只接近长治市的1/3,这与自然条件、环境状况有关。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大同市的土地状况得到好转,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使得其安全贡献度由负转正。而长治市由于较多的人口及不断减少的播种面积,其安全贡献度由正转负。晋城市和吕梁市都出现了粮食安全贡献度正负相间的状况,在2008年,吕梁市的播种面积占比比晋城市的多了5个百分点,但其粮食产量与晋城市相比少了3个百分点,这与地理位置及土地状况有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晋城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5,但吕梁市的粮食播种面积仅减少了不到3个百分点。尽管因人口总量上的优势,晋城市2008年的粮食安全贡献度高于吕梁市,但由于播种面积的大量减少,其粮食安全贡献度在近几年已逐渐低于吕梁市。

表1 山西省粮食安全贡献度

4 结论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第一产业,保障着人们的基本需求。粮食安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各省市均应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本文仅从粮食供求方面研究山西省的粮食安全状况,没有对粮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加以分析,今后要努力改善。

猜你喜欢

口粮贡献度播种面积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雪后林鸟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改革开放推进口粮消费模式融入美好生活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贡献度综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