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传染病现状调查研究

2021-06-16武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丙氨酸食品行业

□ 于 强 武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字: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传染病;调查研究

乙肝、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应积极防控[1]。另外,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易形成暴发流行,后果极为严重[2]。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一直是城市传染病防控的主要人群[3]。我国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与临床参加工作的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获得健康证明后方能参与到食品行业工作中[4]。另有规定,所有罹患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不利于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均不可参与接触直接人口食物的工作[5]。所以,加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尤为重要。基于此,现对到本市疾控中心门诊体检的36 871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为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到本市疾控中心门诊体检的36 871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 084名,女17 787名;年龄18~52岁,平均(32.76±8.78)岁,其中≤20岁的4 758名,21~30岁13 065名;31~40岁10 542名,41~50岁4 752名,>50岁3 754名;行业类型包括餐饮副食、副食零售批发、所有生产经营、集体食堂、食品摊位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食品行业从业人员;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沟通能力良好;⑤对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不愿意配合调查;②精神病患者或意识不清、无法准确表达个人意愿。

1.3 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丙氨酸转氨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胸部X线、内科检查、皮肤科检查与眼科检查。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3~5 mL,离心处理,提取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检测,运用动力学法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检测,诊断试剂源于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均于试纸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及结果判定。无菌收集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检测步骤为肠道菌增菌、平板分离、涂片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诊断等。进行胸部X线检测,以诊断肺结核。内科检查: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与传染病史,行心、肺、肝、脾等检查。皮肤检查:包括甲癣、手癣、银屑病以及化脓性与渗出性皮肤病。眼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重症沙眼。

1.4 观察指标

分析传染病的总体检出率。分析并对比不同性别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分析并对比不同年龄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

1.5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²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的总体检出率

36 871 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中,共检出传染病3 168名,检出率为8.59%,其中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 202名(5.97%)、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793名(2.1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80名(0.22%)、沙门菌阳性64名(0.17%)、肺结核阳性29名(0.08%)。见表1。

表1 传染病的总体检出率(N=36 871)

2.2 不同性别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对比

男性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沙门菌阳性率与肺结核阳性率对比,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对比

2.3 不同年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对比

不同年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沙门菌阳性率、肺结核阳性率对比,均P>0.05。见表3。

3 讨论

传染病的疾病类型较多,患病率高,传播途径多且传播速度快,必须实施有效措施予以预防与控制,以将其危害性降到最低[6]。尤其对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而言,其健康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36 871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中,检出传染病3 168名,检出率为8.59%,提示本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传染病患病率,应引起重视,做好筛查工作,治愈前一律不予发放健康证。乙肝是最常见的传染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5.97%、2.15%,与相关报道相近。

表3 不同年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对比

性别对传染病的发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和男性的活动范围较大,感染风险较高有关,也和个体差异、遗传因素、性激素有一定的相关性[7]。

不同年龄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各传染病的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年龄与传染病的患病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鉴于上述分析,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传染病的防控,要求增加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易感人群及时打疫苗,以降低传染风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8]。

综上所述,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传染病患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控。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丙氨酸食品行业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