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局部细节,获取画面整体性与协调性

2021-06-15韩程伟

照相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蒙版影调选区

韩程伟

人们常说,摄影是一门瞬间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时候一个好的场景或精彩的瞬间可以激起拍摄的冲动或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获得主题与画面形式俱佳的理想作品,但有时候又因为画面细节上的某些缺陷与不足,带来了主题表意上的欠缺乃至失败,往往令人遗憾。在胶片时代,这种遗憾只能成为遗憾,可以从总结经验中吸取教训,却无法改变。到了数码时代,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图片的后期修整带来了更多成功的可能,使以往的遗憾得以弥补。随着Lightroom Classic功能的不断开发拓展,笔者在使用中感觉前期拍摄时某些因场景上的缺陷或拍摄技术上的局限而使画面的局部细节表现不佳,最终影响主题表达的缺憾,现在可以在后期的调整编辑中加以改善甚至消除,本期笔者先介绍两个案例与影友共享。

例一、浓郁秋意的获取与强化

图1是原片,摄于西天目。正是秋上树梢之时,在返回宾馆的路上,远处通体变黄的水杉在逆光的照射下明亮夺目,前行的影友正好身着红衣,点缀其间,十分和谐,便产生了拍摄的冲动。但恍惚中,感觉近前的小楼与路旁停靠着的皮卡车过于明亮,显得有些碍眼,本想换上长焦镜头舍去杂物,但影友步履甚快,便迅速蹲下用40mm焦段抓拍下了这一瞬间。镜头中的缺憾,打算在后期编辑调整时加以修整改善,去除或减弱抢眼杂乱之感,并对秋色加以渲染,使之产生更为鲜明的意境。

1、进入基础调板,按图2数据进行调整,旨在加强秋色暖调程度,并适当提亮最暗部的黑度,增加浓黑部分的细节,具体效果见图3;

2、点击渐变滤镜工具,在预览图上自左向右拉出最大程度调整的整体覆盖层,见图4所示的全片红色范围,在渐变调板的下部拉建颜色范围蒙版(图5);

3、點取蒙版左下侧的吸管,在画面水杉叶子中的黄绿色部位点取色点(见图6红圈内吸管顶尖部位);同时调节渐变调板的色温与色调滑块,数据见图7,效果见图8;

4、画面中左下角的小皮卡与浅灰色的二层楼房一角过于显眼,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需要将它们的色泽与影调变暗,并偏向棕黄。点击径向滤镜工具,在预览图左下角拉出一个椭圆选区(图9);

5、在径向滤镜调板中勾选“反向”复选框,选区羽化量设置为0(图10下部),并将范围蒙版设置为“颜色”(可参看图5),然后点取吸管(拾色器),在建筑物墙面及皮卡车厢后挡板处点加三处颜色拾取点(见图9椭圆选区内)。点击预览图下“显示选定的蒙版叠加”复选框,选区内充满红色,说明选区内都属于最大调整程度范围(图11),但皮卡车与楼房外、在选区圈内的树木却无需调整,可用擦除画笔将这部分被覆盖的调整范围(红色区域)擦去;

6、点击调整蒙版右侧的“画笔”钮,点选蒙版调整项下方的“擦除”笔刷钮,并按图12所示调节笔刷大小与羽化量、流畅度。将鼠标左键移入预览图,小心擦去建筑物与皮卡车外的树木,获得图13状态。这时椭圆形选区外还有部分房子的墙面与窗角未被选中,而且皮卡车下方及右侧的地面也不在调整范围之中(图13),仍需进一步覆盖;

7、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点选画笔A,并按图14所示,调节笔刷大小与羽化量、流畅度以及密度比例。然后用画笔小心涂抹画面左下角墙面与地面需调整的部位,使密度与选区内一致,涂后的具体效果见图15;

8、涂抹完成后,便可以进行相关项的数据调整。由于选区外添加的部分密度与选区内相当,同时受同一个径向滤镜工具调板控制,在接下来的相关项调整中,凡与吸管端口相同的颜色都会产生相同的调整效果,具体的调整项与数据见图16,其中曝光度及相关项用于调节选中区域的亮度与影调层次,使之变暗,不至于突兀而干扰读者视线。色温和色调项则调控修改部位的颜色倾向,使之偏向橙黄,与整体画面色调统一,具体获得效果见图17;

9、再仔细观察画面,在已作调整的墙面上,还留有一块较为明亮的区域,是阳光穿过了树枝,亮区虽小,但仍感突兀。再次点击径向滤镜调板上部的“新建”钮,在亮区部位重新拉出一个较小的椭圆选区(图18),点勾“反向”复选框,并将选区羽化量调到77(见图19下部),然后按照图19所示调节曝光度各项数据,而没有再调色温和色调项,主要需调节的只是亮块的影调和层次,获得图20效果。

10、最后,打开颜色调板,对橙、绿和浅绿三色进行单色调节(图21),主要使橙色中红色成分更多,饱和度更高,而绿色与青(浅绿)中的蓝色成分减少,黄色成分增多。同时色饱和度适当提高,使树叶中尚未变黄的叶片变得更黄一些,同时使得环境中绿色的铁篱笆上的颜色变得暗淡一些。调整后导出,获得最终成片效果(图22)。

例二、关键物体影调的改善与表现

图23是老铁匠铺的打铁瞬间记录,在锻打的铁锄粗坯从熔炉取出时,高温下的铁坯已由红转白,加之周边环境一片昏黑,除了炉膛的火苗以外,只有门口透进来的一丝亮光。老铁匠第一锤打在红透了的锻件上,便蹦溅出了团团的铁花,这是粘附在锻件表面的铁屑在锤击下蹦离时的现象。飞溅而出的红色铁屑,在慢门的作用下拉成丝丝的红线,似绽开的焰火,也似巨大的盛开了的金色菊花,十分壮观。随后的几锤,铁屑越来越少,火花也越来越少,而锻件的温度也开始下降,逐渐变成红色。为了抢到第一锤的壮观景象,要设定好拍摄数据,打开连拍,在老铁匠挥锤之时便作好了准备,尽可能做到锤落与快门开启达到同步,或略错后零点几秒,还可以抓到铁花飞溅的瞬间。但这时的锻件往往因过高的温度而曝光过度,即使后期加以调整,也无法获得局部红色的影像。好在锤打的时间较长,锻件温度下降后还可以拍到局部红色的状态,这样便获得了虽无铁花,但锻件层次还较理想的画面,可以为后期的局部贴图合成提供较为理想的素材,如图24。将图23和图24合成,获得合成效果图(图25),改变了主要物体影调过曝而影响观赏效果的缺陷,下面便是调设合成的过程。

1、图23导入后,进入基本调板,按图26所示数据调整各项,获得图27效果。暗部细节有所表现,尤其左上侧炉壁外砖隐约可见,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细节特色;而右上角门口户外的光线却有所压暗,便于进一步消除亮光,为统一环境色调做些铺垫;

2、進入颜色调板,按图28所示调节红、橙、黄、蓝、紫、洋红六色,获得图29效果,使铁花色彩更暖和,红色更艳;

3、将预览图放大后观察,画面颗粒较明显(图30)。打开细节调板,按图31所示数据调节各项,获得图32效果,使画面颗粒度降低,画质有所提高。但纵观画面,还有几处细节有待改善,为使画面的观赏性更为统一,观赏目标更为集中:一是画面背景中有两处比较明亮——右上角的屋外光线和绿色植物以及画面中上部人物背后窗户中漏入的两条细微横线(图29);二是画面中主要对象中部分影调层次不够理想,即铁匠头部的帽子过于灰暗,形象不够完善,而处于铁花中心的铁坯过曝,影响了观赏,这几处都需进行改善。

4、下一步调整修改人物背后窗口漏光。选点径向滤镜工具后,在漏光处拉出椭圆选区(图33),点击调板中反向复选框,并将羽化量设为53,范围蒙版设置为明亮度,范围为73/100,平滑度50调节相关各项(图34下部),改变选区内十字形明亮线形漏光,效果见图35;

5、然后点调板上部“新建”钮,在画面右上角门口透入的户外景色处拉出椭圆选区,反相处理后设置颜色范围蒙版,并在渐变选区用吸管点选4个色点(见图36黄圈内);之后按图37所示数据调节相关各项,调整效果见图38;

6、再次点调板上部“新建”钮,在人物头面部拉出椭圆选区(图39),反相处理后设置亮度范围蒙版,同时将渐变选区羽化量设置为68(见图40下部);之后按图40所示数据调节相关各项,获得图41效果,人物脸部尤其头上帽子的影调层次得到改善,形象更为完整;

7、纵观全图,调整到这一步,整体画面显得干净、集中,处于放射状线条中心被锻击的锻件成为吸人眼球的视觉中心(图42);但在高度关注下便感觉铁坯的高光部分溢出,层次缺失,影响观赏,需要改善。但在本图上高光溢出的部位已难以复原,唯一可行的处理方式便是选择形体相似、影调层次理想的另一块锻件予以覆盖,这就需要P图了,而Lightroom软件是没有这一功能的,但它具有与Photoshop联合编辑的功能,将调整好的两张图片转入Photoshop界面,进行图层叠加、合并,完成后返回Lightroom Classic界面,继而导出高质量的成片。

在本案例的拍摄中,笔者在现场连拍过程中已获取形状相似而曝光量不同的锻件照片,便从中选择了一幅(图24)。将其导入后打开基本调板,按图43所示,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效果见图44;将图放大后观察(图45),并与图46中的锻件比较,尽管头部仍然发白,但没有出现因过曝太多而出现的灰色边缘,同时后半段由黄及红,色调变化自然,形体立体感也更为强烈,便决定选此件进行P图更换。

8、在预览图下方的浏览窗口同时选中放射铁花与替换锻件的调整后照片图(图47);

9、点击菜单栏“照片/在应用程序中编辑/在Photoshop中作為图层打开”途径(图48);

10、应用程序执行命令后,自动打开Photoshop工作界面,导入两图并分别作为两个图层叠合于窗口(图49),更换锻件的图片处于上层,过曝锻件的图片作为下层;

11、将图片放大后选择套索工具将替换的锻件小心圈出(见图50锻件上的蚂蚁线),将工具条上的前景色设为白色、后景色设为黑色。点击图层面板下部的“添加图层蒙版”钮(见图50黄圈),给上图层添加一个蒙版(见图51图层面板中的黄线上的方框),使圈好的锻件抠出,下图层显现(见图51左下角);

12、点选移动工具(见图52红圈内),用鼠标左键按住抠出的锻件,将其拖移叠加到图层1的替换件上(见图53绿色箭头所示);

13、点击图层面板的叠加模式选择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亮光”(见图54蓝色项),获得图55效果;

14、點击菜单:“图层/拼合图像”命令,合并图层(见图56左侧),图层面板上仅存背景图层(见图57面板图层显示状态);

15、至此,可以结束Photoshop软件的调节,转回Lightroom Classic,操作比较简单:点击关闭图片的“×”号(PC机在图片的右上角,苹果机在图片的左上角),点击后跳出对话框,询问是否在关闭前存储对图片的更改,可点选“存储”钮(见图58蓝色钮),点击后图片从窗口消失,关闭Photoshop;

16、再次打开Lightroom Classic界面,可以在界面底部的缩略图中发现制作完成的图片已回入缩略图中,只是图片后缀变成了“编辑-tif”了,选中该片,便可以导出,获得不同尺寸、格式的图片了,如图25。与图23相比,锻铁件的视觉效果更为顺眼而不别扭,真正达到了突出主题、构成画面视觉中心的目的。

其实,替换锻件的高光亮度与整体色泽的表现程度是否得当,对画面视觉中心的形成至关重要,笔者在选择调配的过程中曾试验了多种方案,有选择锻件通体发红的,也有选择黄中带红的,但总不如图25中头部发白、铁钳夹住部位发红、中间一段由黄至橙逐渐变深的这种状态来得顺眼。也许,只有在锻件高光部位发白时,才会构成中心的亮点,从亮度上产生压倒四溅铁花的优势。同时从逻辑上也符合生活的暗示——溅出的铁花总比锻件本身要暗,而红色和橙黄色的锻件,从亮度上就压不倒铁花,也无法构成视觉中心。也许,这也是一种细节处理的微妙之处吧。有时候感觉,尤其生活中某种逻辑顺序的感觉也会成为影响画面主题表现的因素,这倒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

猜你喜欢

蒙版影调选区
岁暮待春
甘利明为何能“复活”?
浅析PS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蒙版技术运用
详解图层蒙版
一图/黑白影像
万能的曲线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
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