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记忆、高原经验与地域文化的艺术呈现

2021-06-15谭五昌

雪莲 2021年5期
关键词:青海高原乡土

谭五昌

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雀啼民间》,是诗人杨廷成的新作。以一位青海赤子的心态与身份,重点勾勒与描绘了诗人的精神原乡——“河湟谷地”的艺术形象。这部诗集由“村庄的颂辞”“风中的灯盏”“远方的月光”三个小辑构成,整体上秉承了古典诗歌“景语皆情语”的抒情范式。作为当下青海诗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杨廷成将其心目中的乡土记忆、高原经验和地域文化,有意经过某种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最终使之呈现为诗歌艺术的形态,并从中洋溢出诗人浓厚的乡土情结与民间审美文化趣味。下面,我将围绕杨廷成诗歌文本的主题方向,以及其创作特色与审美风格,对诗集《雀啼民间》展开印象式的简要阐述与评说。

乡土记忆的书写

在青海乡村出生与成长的杨廷成具有非常浓郁的乡村情结,诗人的乡村情结与其乡土记忆和童年经验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他诗歌表达的重要内容。杨廷成诗作中的语言表达并不繁复,但非常真诚。也许只有足够真诚的书写才可承载诗人对于故乡、对于乡村的美好情感记忆。总之,诗人将故乡作为他诗歌的表现内容与写作动机,成为一种独特精神底色。在对故乡的书写中,诗人试图传达出丰富多元的感受与情绪。比如开篇《村庄》中的诗句:“昨夜西风消息/说河谷里麦田一片金黄”,诗中所言的“河谷”,即“河湟谷地”,可以视作乡土中国一个最小的地理单元,也就是诗人心心念念的故乡,这是其诗歌中反复表达的主题。诗人的乡土记忆与乡村情感水乳交融,互相辉映,令人动容。我们在此兹举第一辑“村庄的颂辞”中的一个诗节:“故乡,我是赶在夕阳落山之前/流着泪走在回家路上的那个孩子。”

在这里,诗人叙述的一段童年记忆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故乡情结与乡村情感,令人刻骨铭心,诗句的语调与声音是十分伤感的。不过,我们在诗人的童年记忆与乡土叙述中,也能听到非常明朗、喜悦的语调与声音,比如这样的诗句:“牧羊人的横笛吹响在山坡上/耕牛们播种后的鼾声在野地回荡/黄昏,倾听麦子拔节的声音/是一种难耐的亢奋与激昂”(《倾听麦子的声音》),由此可见,诗人的童年体验与乡土记忆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审美情感的。

《村庄的颂辞》这一辑,不乏诗人对于童年记忆的书写。诗人童年记忆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乡土记忆。例如《回想童年》中的诗节:“是谁撩起晶亮的水珠/小脚丫跑过原野的胸膛/是谁吹响了马莲叶笛/把一曲曲山谣尽情歌唱”;再如《九月,村庄》中的诗节:“山坳里有儿时的老院/那里有一方烧热的土炕/期待一轮明月升起/这就是我梦中向往的天堂”。字里行间,可以让人强烈体会到诗人乡土记忆的纯真与深情。

“村庄”“故乡”“童年”是这部诗集中大面积出现的词语,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对于故乡、对于乡村的一腔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是非常坦率与赤诚的。在故乡的土地上,诗人所感受到的乡村情感是那么的纯朴、深厚、动人,比如《在故乡》中的诗句:“在故乡/一声声鸟雀的啼鸣把我叫醒/这是人世间最美好而幸福的事情”。这儿叫醒“我”的是故乡的鸟雀,更是一个游子思乡的心;再如《故乡的花朵》中的诗句:“看着秋风里摇晃的草茎/泪水打湿了我的粗布衣裳/一株是沉默寡言的老父/一株是操劳一生的亲娘”。草茎在秋风里摇晃出诗人的泪水,淳朴是庄稼人的底色。充满疼痛感的语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对乡土的一腔赤诚。

高原经验的呈现

法国文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文中曾提出“时代、种族、环境”说,将它们视为决定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在杨廷成的诗歌作品里,时代、民族、环境三个要素皆鲜明地存在。杨廷成诗中的生命体验,大多来自于青海高原。客观地说,高原上的风物景象与气候条件,与诗人的感知体验形成了对应关系,由此呈现出其诗歌审美层面的高原经验。

诗人对青海自然风光的热爱乃至敬畏之情,渗透着神圣感。如诗作《雪落青海》这样写道:“大雪一层又一层地落下来/把远山装扮成一尊又一尊的菩萨/当解冻的河流吟唱着祈祷的经文/苍茫而辽远的青海也越来越干净”。在诗中,“雪”是多么纯净的事物,它装点了山,也净化了青海。

诗人的诗歌文本中经常出现对高原经验的诗性言说,以及自然场景中的本土书写。我们现在来欣赏《大湖:天鹅之舞》中的诗节:“四周群山寂静/藏羚羊侧耳倾听/那只腾跃于岩崖断壁上的雪豹/冷峻的眼神里渗透着罕见的温柔/秃鹫的羽毛闪动着银灰色的光泽/从七千米的高空利箭般冲刺而来/苍鹭的翅膀在暴风中扭曲/傲立于粗粝的石岗上眺望”。在此,诗人借助极具青海特色的自然意象“藏羚羊”“雪豹”“秃鹫”“苍鹭”等,唤醒内心对高原经验的诗性言说。

当诗人对于青藏高原的热爱情感达到很深的程度时,一个普通的高原景物,就可以拥有审美经验的广度和深度。诗人的高原情结将其青海诗人的身份凸显得更加鲜明。此方面典型的诗歌文本当属《高处的青稞》:“这些古老如青铜的物种/从神农氏粗砺的指缝间洒落/沿着刀耕火种的岁月一路走来/是向往太阳的抚摸与温暖吗/肆意地绽放梦幻在西域的高地上”。在诗人笔下,“青稞”这个意象具有青藏高原的图腾符号意味,蕴含着诗人浓郁的高原情结。

无限热爱青海自然风光的诗人杨廷成俨然是高原的孩子,头上是天空,脚下是土地,诗人立于天地间、高原上,他执迷于对高原风物的艺术化书写。例如,在《独语》一诗中,诗人如此描述、勾勒出“油菜花”的“高原形象”:“门源河谷/油菜花在风中摇曳/是百万只狮子抖动着鬃毛/沿着岗什卡雪峰一路咆哮而来”。这几句诗运用出色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高原绚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原壮丽景象的赞美与自豪情感。

地域文化的展示

地域文化构成了杨廷成这部诗集的叙述内容与叙述动机之一。“河湟”在诗人杨廷成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地域文化资源。青海高原东部狭长谷地所孕育的河湟文化,丰富而灿烂,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杨廷成在这部诗集中,大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意象,比如:“我走遍青海大地/只为期待这一季青稞的成熟”(《过贵南草原》);又比如:“就这样一泻千年浩浩荡荡地横穿高原/以父亲的豁达之势滋润着花开花落的谷地两岸/就这样一脉血缘永永远远地游动不息/以母亲的慷慨之怀养育了生生不息的湟水儿女”(《北望湟水》);再比如:“穿越暴风骤雨/你从哪片水域 飞来/在滔滔湟水之上/梳理银光闪烁的羽毛”(《天鹅桥》)。“湟水”与“河湟”的地域意象在诗集中频繁出现,这些地域意象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意象,蕴含着鮮明的地域文化元素。

诗人还通过对故乡四季景物的细致观察与书写,来表达独特的、诗意化的地方生活体验。例如:“谁家的女子站在春水荡漾的岸畔/飘飘长发如风中吐芽的柳梢”(《春风帖》);“蓦然间旷野微微颤抖/一群匍匐于黄土地上的子孙/伸直了腰身从神话中一路走来”(《春之声》);“立秋时节的风/吹过了故乡的山梁/历经了一个苦夏的煎熬/青稞们失去了剑刃般的刺芒”(《立秋时节》);“野草丛生的山道/洒落一层层昨夜的冷霜/田垄里的一丛金盏菊/是这个秋天里最后的绝唱”(《立冬,田野记事》)。由此可见,岁时节气、四季风物、本土意象成为诗人表达其乡村文化情怀的切入口与着力点。

在杨廷成的笔下,也不乏对河湟地区风俗民情的描写,以此来呈现地域文化的内涵。例如:“廊檐下高挑的那两只灯笼/是儿子翘望您归来而熬红的眼睛/堂屋前燃烧的那一支白烛/是儿子期盼您归来而流泪的心扉”(《寒衣节记》);“当村女们抽出心底的七彩丝线/在浓浓的月色里缝制起爱的香包/湟水谷地的端午节/踏着轻轻浅浅的脚步/在沙枣花弥漫的山道上微醉而来”(《端午节》);“在社火挤窄了的正月/在高跷踩宽了的村口/你鼓起腮帮子吹/惹得金狮在方桌上抓耳挠腮/逗得银龙在圆场上翻飞腾越”(《金唢呐》)。在这些诗句中,河湟地区的岁时节日呈现出了别样的人文景观,诗人在地域民俗叙事的基础上,向读者们展现了独特而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

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廷成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仅有运用语词的艺术腕力,而且有某种重铸语言的能量,从而使得其诗歌语言产生了更深的外延意义。例如《心窗》:“每一扇窗户外/都是一个独特的风景/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藏着一双自己观察世界的眼睛”。诗人在有限的画面中借助自己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凸显出深刻的意味与旨趣。

杨廷成的诗歌语言并不墨守成规,结构方式追求别具一格。诗人在自己的诗意空间里,有意锻造语词。在保持诗意完整的前提下,杨廷成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对诗句进行切分,以实现诗歌内在韵律的统一。在此举出小诗《蝶》为例:“我为你千里而来/是为了品味这岁月的斑斓/让时间雕刻故事的经络/季节会记得我年轻时的笑颜”。其中,“品味”“雕刻”这两个词藻与其他词语和句子的新颖组合产生了审美的陌生化效果。

杨廷成的诗歌创作特色与审美风格可以用质朴、纯粹、深沉、厚重、大气来加以概括。其一,质朴。例如:“站在诗人们中间/你就是书写经典的诗人/你精心酿制如诗一般的琼浆/让所有喜爱你的读者深深沉醉”(《美酒与诗人》)。诗人笔下的诗意带着酒的芬芳,沉醉了读者,感动了心灵;其二,纯粹。例如:“山的缝隙间/一大片殷红的血光/太阳的脸庞是婴孩的模样/在啼哭中灿烂无比”(《黎明》)。这首诗超越言外之意的哲思表达,展示出一种生命的纯粹。其三,深沉。例如:“一生如此短暂/却怀揣一颗梨花似雪的心/刚刚扬起童真的面孔/满天的狂雪就落满了头顶”(《唱歌的芦苇》)。诗人在抒情中努力保持着一种节奏,一种力图让时间和事物“慢”下来、“静”下来的节奏,其背后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生命感受;其四,厚重。例如:“在细雨蒙蒙的秋日里/一朵花、一朵娇艳的生命/从枝头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我却清晰地听到了/一声沉重的叹息”(《雨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停顿点很有乐感和调性。“轻/重”在下雨天的落英里,细微的事物在诗人的眼睛里被放大,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厚重。

杨廷成的诗歌写作,一直具有坚定、明确的原乡精神和诗学追求。他的诗里,既有对乡土记忆的书写,也有对高原经验的呈现,还有对地域文化的展示,而且是在坚持其美学风格与艺术特色的前提下展开的。诗人深爱着青藏高原,深爱着自己的故乡,他用朴素而绚丽的诗笔,生动地呈现出青海的山川景物、人文地理、民俗风情。这部特色独具的诗集《雀啼民间》,就是诗人杨廷成献给大美青海、大美故乡的一曲心靈赞歌。

猜你喜欢

青海高原乡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乡土中国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