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宿州:乡土乔木进村近户 平原绿化破局开路

2021-06-15王晓飞

国土绿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百村宿州市林业部门

◎ 王晓飞

进100个行政村新植100余万棵乡土乔木,沿25 条中小河新植近200 公里用材林带,依500 余公里乡村路新植护佑近50 万亩良田的行道树……在安徽省宿州市,“十四五”首年春季的一场植树“突围战”,从准备到实施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明确制止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对于山田一九开、岩石漫山盖的宿州市来说,耕地不能用,山地不好用,“树往哪里栽”成了困扰当地造林绿化工作的第一道坎。如何破围解题,担起一头连着植树增绿修复自然生态、一头连着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为“十四五”国土绿化导航定向、破局开路?宿州市林业部门反复调研。

2020年12月,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将全省造林绿化任务下达到各地。此时,宿州市林业部门正在为适应新政、寻找新一轮平原绿化出路深入调研座谈。“扁担就是责任,不光要挑起扁担、担起国土绿化的重任,还要担平扁担、行稳致远。耕地保护的红线底线不能碰,植树造林的主责主业也不能丢。”宿州市林业局党组在全市造林绿化座谈会上提出要求。

认真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乡村绿化工作的重点、乡村森林结构和林业产业的痛点后,宿州市出台2021年度造林绿化工作意见,结合国家造林项目计划和地方实际,明确村庄绿化补植、木材培育保障、林网提升示范和石山封育增绿四项重点任务,首次在全市范围实施“百村万树”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全方位推广优良乡土乔木树种。

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宿州市实施了10 多项重点造林工程,森林长廊纵横交汇,森林城镇星罗棋布,农田林网阡陌铺展,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但乡村绿化中存在重景观轻生态防护、重美化轻木材储备的倾向,表现为村庄绿化小区化、农田林网矮灌化、林带林网育苗化,以及树种使用去乡土化。包括杨树在内的一些优良乡土原生森林植被,遭遇歧视或“不公”待遇,一些护佑农田、尚未进入成熟期的杨树林网或村片林被提前采伐。部分村庄在环境治理中砍大树栽小树、砍乔木栽灌木,甚至砍了树不栽树、硬化土地建广场。

“农村‘四旁四边’蕴藏大空间,是植树造林的大舞台。缺林少树的‘秃头村’‘光杆路’浪费了很大的植树空间,也不宜居宜业宜游,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多栽植适生的、速生的、高大的、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树木,一举多得,既能增强生态防护、改善区域气候,也能生产木材、木本粮油或其他林副产品,建起鼓起农民‘钱袋子’的‘绿色银行’。”宿州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何遏制乡村绿化不良倾向,更注重生态防护和木材(林果)储备?怎样还原“乡土本色”,让乡土树种“唱主角戏”,还乡土树种“主唱舞台”?宿州市林业部门就此提出,平原绿化应坚持“五化”原则,即乡村森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庭院花果化。“森林化、林荫化、林网化是说要突出选用、优先栽植高大速生乔木树种,这是相对于园林化、矮灌化来说的;村庄林场化、庭院花果化是说要充分利用农民房前屋后零星散地,像林场一样见缝植树、应绿尽绿,把可用的空闲地全部利用起来,把群众喜欢的花果栽植上去,既能满足老百姓纳凉养心、养花种果的需求,又不会占用优质耕地。”宿州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解释。

开弓没有回头箭。春节过后,宿州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调集“兵力”,将造林绿化向农村“四旁四边”、农田路渠、山坡堤埂、村镇建成区等绿化薄弱区域转移,吹响了春季平原绿化的“集结号”。林业部门科学谋划、一线指导,优先选定100 个行政村新植速生乡土乔木树种,调优乡村树种结构;明确任务,强力推进村外道路林带补缺成网、河渠栽植商品用材林、山坡湿地生态复绿等,对症施治乡村绿化的“病根子”。据不完全统计,所用树种中,雄性杨树、薄壳山核桃、楸树、苦楝、臭椿、刺槐、榆树等优良乡土树种比例超过85%,其中河渠绿化新植雄性杨树占比超过九成,且绝大多数用苗源自本地,有效降低了长距离调苗失水的风险。

为激发各地植树积极性,宿州市认真落实安徽省林业局印发的《关于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安徽省农田林网建设技术导则》,将“四旁四边”零星植树纳入造林实绩统计和核查验收范围,明确待验收合格后可申领奖补资金。今年3月初,宿州市林业部门专门下拨140 万元资金支持各地采购“百村万树”工程所需苗木。与此同时,灵璧县拨付835 万元财政资金,由林业部门牵头实施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到户项目,与“百村万树”工程融合实施,其中使用680 万元集中采购了13.7 万棵薄壳山核桃苗木,分发至18 个乡镇209 个行政村的贫困户手中,每户免费领植5 棵—10 棵,剩余资金作为栽植和养护费用。泗县整合多方资金优先绿化国省县道两侧村庄,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和蟠龙山奇石文化园三大“文旅片区”周边村庄,长沟、墩集、山头三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林网,以及与主要道路交汇的河流向两侧分别延伸2 公里堤岸。砀山县对纳入“百村万树”工程的15 个行政村,每村支持7 万元苗木费,并要求每村新植雄性杨树不低于5000 株;对建设中心村公共休闲绿地的48 个行政村,每村支持5 万元绿化经费;对建成区范围内新建2000 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的5 个镇,每镇支持不少于30 万元。埇桥区财政计划列支843 万元,对列入“百村万树”工程、但未列入美丽乡村项目支持的其中21 个行政村,每村支持8 万元,由林业部门统一指导采购乡土苗木;对纳入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的7个乡镇,每乡镇支持50 万元;对新建的100 公里农田林网,按每公里1000 元标准进行奖补。萧县预留林长制奖补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150余万元,待纳入“百村万树”工程的23 个行政村栽植完成并验收后予以奖补,县财政还拨付970余万元启动西外环沿线2800亩石质山绿化,亩均投入近3500 元。

笔者走访发现,宿州市今春植树进村近户,沿路傍水,点多线长,栽植的多是生长快、易管理、能成材的优良乡土树,或者能丰产、价值高的优质果木树,且不需要群众花一分钱,基层干群十分欢迎且参与度很高,其中积极响应“百村万树”工程的行政村有110 多个。

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春季植树活动

与如火如荼的乡村绿化一样,宿州市今春的义务植树活动同样场场“热闹”。3月7日,宿州市千组家庭公益植树。3月12日,宿州市暨埇桥区机关干部千人集中植树,当天,宿州市林业部门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向全市推送近100 万条公益短信和近100 万条公益视频,大范围宣传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3月21日,宿州市承办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国际森林日”安徽省主题宣传活动,超过千名学生、家长及环保志愿者一起义务植树和认养树木。当天,全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首场树木挂牌认养活动进行。3月25日,20 余家市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一把手”集中在夹沟国有林场植树。据了解,3月份以来,宿州主城区十几所中小学、几十家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员工植树护绿,新植亲子林、友谊林、共青林等多个纪念林。各县区、乡镇也分别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植树活动。家家植树、村村绿化、人人植绿,在宿州市城乡大地蔚然成风。

2019年,宿州市实现国家森林城市首创首成。为深化森林城市建设,2020年全市启动培育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示范先行区工作,积极探索平原乡村绿化提速提效的新路子,大胆创新高标准农田林网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致力于打造皖北平原国土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面对耕地保护新政,坚持让树木的生态防护、果材储备和美化净化功能得到均衡发挥,持续让林业在扶贫增收、环境改善、形象提升等方面崭露头角,努力让乡土树种在平原绿化“唱主角戏”,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都将是宿州的一道必选题。

猜你喜欢

百村宿州市林业部门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省母归途有怀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晋”现龙城美景 “源”是北方江南——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工作纪实
探析如何加强林业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拼 搏
揽 月
“百会帮百村”合力助脱贫
宿州市2000国家坐标系转换方法的研究
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的四大优势——以海南省定安县“百里百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