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腹心地 山水森林城
——重庆市潼南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侧记

2021-06-15重庆市潼南区林业局

国土绿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森潼南柠檬

◎ 重庆市潼南区林业局

江穿美丽潼南

潼南,是成都、重庆两座国家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交汇点,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枢纽城市、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川渝合作示范区。

潼南区位于长江干流嘉陵江上游,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1583 平方公里,区辖20 个镇、2 个街道,总人口103 万人。这里有世界第一室内饰金摩崖大佛,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中国最美花海”陈抟故里景区,全国第二、西南最长人工运河,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因其区位独特,人文厚重,风光秀丽,宜居宜业,成为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是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

2017年6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潼南区委作出“做大做强做美宜居城市”的战略决策,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区、双拥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区长任指挥长的创森指挥部,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决心、共建国家森林城市。3年多来,潼南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创森理念,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增绿提质、休闲康养、林带网络、产业富民、健康服务、生态文化、支撑保障等八大创森工程,着力做好“城区园林化,水路林带化,乡村林果化,全域国土绿化,全民绿色文化”这篇绿色文章,构筑起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将绿水青山森林城的美好愿景化为锦绣。

水系绿化—人工运河

全域绿化 构筑绿色生态体系

潼南坚持“城区、镇街、乡村”一体化、“园林、湿地、森林”一盘棋、“自然度、丰富度、多样性”同兼顾的创森思路,建设“一核、一轴、一带、三网、四廊、五极、多点”的全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正诠释一个“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绿色与文化共建共享的森林城市。一是城区绿化增量提质,构筑“一核”。实施城区绿化增量提质工程,新扩改建城区公园15 个、绿色广场游园13 个,创建16 个绿色单位和103 个绿色小区,绿化美化街道108.6 公里,打造健身绿道27条87.66 公里,建设防护绿地126.98 公顷,让市民拥抱绿色、尽享自然。二是林带网络大力提升,构筑“一轴一带三网四廊多区”。实施道路水系林带工程和休闲康养森林工程,道路绿化180.21 公里,水系绿化347.26 公顷,新建大型郊野休闲公园2 个,改造提质郊野公园、景区和休闲康养体验区11 个,建设生态休闲都市型绿道55.02公里、山水型绿道32.14公里,国家级湿地公园1 个、省级自然保护地3 个,营造龙马山、马鞍山、罗盘山、天台山、五桂山自然生境,建成“绿色通道”“碧水林带”“生态廊道”。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构筑“五极多点”。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退耕还林、宜林荒山造林、“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造林等新造林达31 万亩,建设28 个集镇休闲公园、250 多个村庄休闲绿地和5 个生态特色小镇,40 个村庄获省级绿色示范村,雏形多彩田园、美丽乡村。

林荫道路—梅园路

人民生态公园

涪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产惠民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潼南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把森林城市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一是林产基地快速发展。实施生态产业富民工程,新发展柠檬、花椒、苗木花卉、水果及中药材、林下经济等林产基地22.74 万亩,培育龙头企业37 家,2020年林业总产值达69.58 亿元;柠檬产业20 余万亩,形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产业链,产品出口31 个国家和地区,联合阿里云发布了世界首个柠檬指数,潼南柠檬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发展花椒9.3 万亩,植绿荒山荒坡,形成山地特色产业;发展林木苗圃51 家,1000亩以上大型苗圃4 家,建成重庆市五桂山楠木生态公园珍贵树种楠木培育基地和省级优质核桃培育基地,苗圃年平均出苗量1323.33 万株。二是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景点22 处、森林休闲康养基地6 个,每年举办“六养胜地·花漾潼南”、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等生态旅游主题活动,举办国际柠檬节、油菜花节、玫瑰节、蜜柚节等16 个休闲观光康养旅游节和国际柠檬大健康产业峰会,2019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潼南召开,非遗“潼南竹麻编”亮相“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建设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3 个、示范村(社区)5 个、示范点13 个,花岩镇梨花景区获评2018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称号,双江镇获评重庆市最美旅游小镇称号,塘坝镇天印村田园综合体获评重庆十大特色乡村,3年休闲观光旅游2339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8.93 亿元。三是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发展林产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专业合作社118个,惠及贫困户1.53 万家、5.03 万人,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8600 余元。

小渡镇柠檬基地

全民播绿 共享绿色生态文化

潼南坚持“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的创森思路,传承巴蜀文化,弘扬闇公精神,着力培育绿色文化,增强市民植绿、护绿、爱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念。一是绿色与科普教育融合。建成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太安香水百荷、崇龛玫瑰文化体验中心等生态科普场所8 处,香水百荷和玫瑰文化体验中心获评重庆市自然科普基地;开展“国际森林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25 次;生态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教育,落实每学年12 课时生态课;创建4 所省级绿色学校和40 个市级绿色示范村庄。二是绿色与历史文化融合。杨闇公陵园、家风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4 处,张鹏翮廉政教育基地1 处,双江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文旅新地标40 强,大佛寺景区入选重庆市最美历史文化古迹20 强。三是绿色与主题文化融合。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创森宣传活动220 余场次;开展“创森”摄影作品征集和征文活动;每年举办“六养胜地·水韵潼南”龙舟赛、健身登山比赛、潼南柠檬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保护母亲河”千人徒步公益活动、重庆市农民柠檬采收运动会和玫瑰、桃花、蜜柚、香梨等主题文化节,让市民尽享绿色盛宴、甜美大餐、生态福利。四是绿色与保护推广融合。发起公益护绿行动,成立“守护青山”志愿者队伍220 人,开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志愿服务活动37 次;连续3年春节后第一天,开展万人义务植树活动,建成义务植树基地37 个,义务植树人数达179.12 余万人次,全民义务植树2800 余万株,认建认养绿树46002 株;挂牌保护名木古树94 株、保护率100%;社会投票选定区树“楠木”、区花“桂花”,广泛运用造林绿化。植绿护绿爱绿文明新风根植民心。

陈抟山景区生态旅游

塘坝镇天印村

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

奋进广场“创森”主题宣传活动

猜你喜欢

创森潼南柠檬
柠檬
巧制柠檬片
小柠檬
怀化创森 落地见效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确山县政协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