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绿色初心 践行林业使命
——贵州省毕节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1-06-15周赟郭轶伦顾国斌

国土绿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森毕节市林业

◎ 周赟 郭轶伦 顾国斌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国土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辖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白治县、赫章县、百里杜鹃管理区、金海湖新区等10 个县(自治县、市、区),总人口937.76 万人。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毕节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强调“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要“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对森林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毕节市于2017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拟通过森林城市建设,不断增加森林面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同心公园

毕节城区

践行绿色发展

2017年12月23日,毕节市上报了《关于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函》。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以《关于对贵州省毕节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的复函》予以备案。2018年1月30日,毕节市印发了《毕节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年11月7日,《贵州省毕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0年)》通过国家林草局在北京组织的专家评审。2018年12月25日,《贵州省毕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0年)》印发,毕节市擂响“创森”战鼓,书写绿色答卷。

毕节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以增绿提质为突破口,以强化资源保护、科普宣传为抓手,构建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森林城市生态网络、发达的森林城市产业和繁荣的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奠定基础。围绕森林城市生态体系,毕节市大力实施森林进城绿化、森林环城屏障、森林扶贫惠民、森林乡村美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文化培育等重点工程,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大地披绿的蝶变,有效改善了“两江”上游生态环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塑造乌蒙山腹地生态支撑。

山青、水碧、树绿、天蓝,是毕节市的亮丽名片,更是毕节市对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大优势。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2015年1月郑重作出“绿色毕节行动”的决定,2018年1月印发了《毕节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号角吹响,万众响应,天时地利人和,毕节市上下一心,以必胜的决心大手笔勾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绿色长卷。

描绘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

目标已定,奋进不止,“创森”的脚步与发展的足音同频共振,激荡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乐章。

大方国家生态公益林 柴启军摄

织金县森林人家 阮友剑摄

大方奢香古镇

碧阳大道

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将“创森”工作列入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境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序列,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创建国家级系列城市指挥部,将“创园”和“创森”有机结合起来,在市林业局设立了“创森”办公室,将创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工程和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创森”工作。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市、县人大、政协多次组织开展实地检查和视察,形成了“四大班子齐上阵,齐抓共管促创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绘就美好蓝图。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毕节市于2018年12月印发了《贵州省毕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0年)》。《规划》遵循“森林毕节,美丽黔西北”的定位,提出“一核两廊、三区七极、百镇千村”的毕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即以七星关区、大方县和金海湖新区构成的毕节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建设乌江和六冲河两条生态廊道,建成西部两江源头生态涵养区、中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东北部森林生态防护区,以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自治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的中心城区为七个极点,力争建成100 个森林乡镇,1000 个森林村寨;着力构建健康稳定、覆盖全面、造福人民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努力将毕节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坚持重点突破,实施重点工程。坚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投入、大力度实施。全面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森林进城、森林环城、森林乡村、绿色通道、水系林网、道路林网、森林增量提质、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地保护与修复、矿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加强森林城市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实施用材林基地、珍贵树种培育、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加强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做好生态文化平台体系、保护与传播、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传播生态文化正能量。加强森林城市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森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研究与应用推广体系,为森林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在《毕节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创森”工作。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毕节试验区林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森”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扩大“创森”社会影响力。

交上绿色发展的闪光答卷

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毕节,一组组数字见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铿锵步伐。

构建了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城市、林业、园林“三者融合”的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城区绿化,全面提升乡村绿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856.51 万亩,平均每年以百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88.49 万亩,工程建设覆盖贫困户11.44 万户、41.93 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人均获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390 元。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842.4 平方公里;建设规模280 万亩,总投资242 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全市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0%,森林面积达2416 万亩,活立木蓄积达6210 万立方米,实现森林资源的“三同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927.26 公顷,绿地率达到32.4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1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58.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07 平方米。积极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已获“国家森林乡村”50 个,建成7 个省级森林城市、56 个省级森林乡镇、207个省级森林村寨、1766户省级森林人家。2019年1月,省政府批复命名黔西县为“贵州省园林县城”;2020年7月,省政府批复命名毕节市为“贵州省园林城市”。林城相依、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村相依的森林生态网络初步形成。

构建了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产业不断壮大。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一是抓经济林建设。充分依托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十三五”期间,新增经果林面积384.03 万亩,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669.73 万亩,实现人均半亩经济林的目标。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有力助推了全市的脱贫攻坚进程,初步形成赫章、威宁的核桃,七星关、大方、黔西的刺梨,织金、黔西、大方、纳雍的皂荚,威宁苹果、黄梨、油茶,总溪河及六冲河流域的玛瑙红樱桃,赤水河流域柑橘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带。二是抓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森林公园5 个、省级森林公园3 个,国家湿地公园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 个。开展5 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和7 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建设,加快了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基地建设。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获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获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黔西水西柯海和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改造升级的大方油杉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织金洞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等建成投入运营;百里杜鹃花海和阿西里西韭菜花海入选2019年“最美花海”,百里杜鹃荣获“杜鹃花都”称号。三是抓林下经济发展。2020年,全市成立新型林业经营主体833 家,其中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600 家,家庭林场14 家,专业大户118 户,林业企业101 家;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368.28万亩,其中林下种植70.37 万亩,林下养殖127.11万亩,森林景观利用70.07 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00.74 万亩。森林保险面积1804.49 万亩,其中公益林1213.26 万亩、商品林591.23 万亩。生态产业的发展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美丽草海—威宁 罗卫春摄

构建了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依托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为城市绿化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高度,提出“一年改造一座山,建一个园”的安排部署,在七星关城区周边建成阳山、虎踞山、百阵关、纱帽山等10 余个城郊山体公园。七星关区通过实施中心城区“19456”环境整治工程,对城区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南山、德溪、马鞍山、落水洞等城市综合公园,倒天河两岸绿树成荫,碧阳湖畔白鹭翔集,休闲娱乐设施日趋完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667.99 公顷,绿地率达39.07%。全市初步建成生态文化公园20 余个,广大市民开窗能见绿、出门可游园的梦想成为现实,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目标得以实现。依托各类公园,通过设置生态文化知识宣传栏、悬挂二维码树名牌、举办科普活动,大力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每年春节上班第一天,与全省同步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义务植树,适时开展“美丽中国·e 绿黔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完成义务植树超过960 万株。出台了《毕节市古树大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8135 株古树名木大树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公众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创森”期间,是毕节市绿化投入最多、绿地提质最快的时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主干道路有景观、重点区域有亮点、公园绿地有精品”的格局。

构建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林业科技得到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全市结合林业生产需要,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到《樱桃良种推广示范》《观赏月季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等13 个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立项实施,建设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县1 个、林业科技示范点6 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区6 个;开展了10 余项林业技术应用研究;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送科技下乡、科普宣传进社区、科技活动周等宣传活动,培训指导林农10 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科普画报3 万余册,向农户免费赠送修枝剪、手锯等整形修剪工具5000 余套。

构建了完善的森林保障体系,森林管理全面加强。先后出台了《毕节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毕节市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地方性法规,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城市绿化管理,加大涉林违法行为的排查和打击力度,没有发生重大非法侵占林地、湿地和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案件。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落实林业发展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覆盖,扎实推进林长巡林管林责任制,有序开展各级林长巡林活动,使森林资源得到长效管理,真正将“林长制”变“林长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森林防火三期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防火应急演练,森林火灾受害率远远低于0.8‰的省控指标。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3‰,无公害防治率99.56%,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全市共开发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36267 个,助推36267 户、183749 个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森林绿意盎然,城市生机勃勃,绿色在这里孕育生长,绿色理念在人民心中深植。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森”工作永远在路上。毕节市将“牢记绿色初心,践行林业使命”,在大地植绿、在心中播绿,用绿色的理念、绿色的风采和绿色的韵律,谱写更加动人的森林城市赞美诗。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 聂宗荣摄

猜你喜欢

创森毕节市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怀化创森 落地见效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land produces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确山县政协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