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习题,提高课堂实效

2021-06-10李珊萍江雪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统编教材高效课堂

李珊萍 江雪婷

【摘要】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课后习题,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课后拓展能力,实现师生“双赢”,共同发展。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例,探讨课后习题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使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后习题;高效课堂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中人文主题分别是“乡村生活”“科普”“作家笔下的动物”“儿童成长”“人物品质”“中外经典童话”;有一个单元是以现代诗为文体所组织的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第五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其中,每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设计课后题,着力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另外,每个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芦花鞋》的学习提示“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体现本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默读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从中体会和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课后拓展能力,实现师生“双赢”,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有效的预习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会让课堂上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学习效果更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从教育学的理论来说,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如,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学生在这道题目和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思考,有意识地勾画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在课前,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预习单,为学生提供一张作者游览顺序的路线图。

又如,第二单元中《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课后题第一题,都要求学生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发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在预习课文中会提出许多问题,自然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期待。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二、科学的教学设计引领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后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能被教师忽视。围绕课后题展开教学,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以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其课后第二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要紧扣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读书,圈画批注相关语句,写出阅读感受。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1.找对比。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第10-13自然段,说出“诺曼底号”刚遇难时,船长做了什么。教学时分两步展开: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句,感受乘客的极度恐慌和船长的镇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奔跑”“哭泣”等词语,感受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惊慌无措。并进行追问:“吼喝”是怎样的喊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吼喝”过?你从“吼喝”的内容中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第二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将第10、第13自然段与哈尔威船长说的“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结合起来阅读,体会船长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的高大形象。

2.找对话。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第14-31自然段,说出救生艇放下后,船长又做了什么。首先,帮助学生从内容上进行梳理,找出船长的话语。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简洁有力。这样的对话一方面体现了时间紧迫,容不得仔细商量、动员;另一方面表现了船长的镇定、果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好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同时解决课后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找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34和第42两个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圖,聚焦船长的形象,从“巍然屹立”和“纹丝不动”等词中,体会船长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学生在此基础上,会产生个性化的感受,教师就顺势将课后习题第三题“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一并解决。

可见,课后习题并不一定要按顺序在课堂上解决,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参透课后习题后,将其融会贯通,科学地制定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三、弹性的课后习题延续高效课堂

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小练笔”“资料袋”。以第四单元《猫》为例,在本课的“阅读链接”中安排了夏丏尊和周而复两位作家写猫的片段。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感悟到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后,再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总结《猫》的表达方式,以及平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等,作归纳交流。然后再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两个片段,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适当点拨。对夏丏尊笔下的猫,找找大家对猫的评价或感情,如四邻或路过的人的称赞,妻的得意,阿吉、阿满两个孩子爱和它游戏等,体会作家通过大家对猫的态度的描写,感受他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笔下的猫,可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貌、神情、动作的特别之处,特别是文中的几处比喻,体会到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三位作家无不视猫如孩子,将猫的形象描绘得丰满可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资料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母鸡》,提供作者简介、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如《猫》《巨人的花园》,提供练笔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如《乡下人家》《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应共同关注课后习题,巧用课后习题,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序扎实,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温儒敏,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四年级下册)[M].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20.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程·教材·教法,2018(2):4.

[5]吕相金.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63.

[6]范带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26-27.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统编教材高效课堂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