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与事实”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2021-06-10黄艳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4期

黄艳文

【摘要】纵观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的问答题,出题者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中观点的概括以及在观点指导下对具体事实的分析,答案往往横跨几则材料。由于非连续文本的特点,学生难以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的答案不全面甚至缺乏基本的逻辑。因此,面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材料,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辨析观点及对应事实,让学生学会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从而紧紧围绕关键词组织答案,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关键词】观点与事实;解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的片段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表等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实用性强。自2017年新闻阅读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卷的试题后,2018、2019和2020年均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非连续性文本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必须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掌握文本背后的逻辑框架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地筛选整合信息。如果学生能解读该类文本并精准答题,其实就已经达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要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信息性阅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较偏重于考查学生对文本中观点与方法的辨析。在近几年的高考及有关模拟题中体现了这一评价要求。(见下表)

近四年有关“观点与事实”型题一览表

面对这样考查方式和出题特点,学生必须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掌握辨析观点与事实的方法,切实提高解题能力,才能在这一题拿到5-6分的成绩。经实践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努力,实现得分最大化。

一、精准审题,明确指令

学生在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较容易忽略对题干的仔细审读,殊不知解题思路就隐藏在题干。例如:广州市“一测”题:“为什么说北京机场的建设历程是‘惊艳全球的中国机场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道题当时得分很低,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组织答案,其实此题的表述非常清晰,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北京机场的建设历程是惊艳全球的中国机场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那么可以圈出关键词“建设历程”“惊艳”“中国机场故事”,所谓“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然后要把握的是“惊艳世界的中国机场故事”,很显然,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最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即可,但这还只是对观点的把握。体现这些观点的事实是“北京机场的建设历程”,要引导学生解读“建设历程”一词,强调北京机场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所以要着眼于北京机场的重大变化;最后明确题目的指令“简要分析”。在审题时候提醒学生注意题目提问的角度,注意转述方法的应用,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养成精准审题,辨析观点与事实,明确指令组织答案的习惯。

二、厘清关系,找准方向

在精准审题,明确指令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回归文本,剖析文本,认识到材料背后的逻辑架构,理清材料之间的联系,辨析观点与事实才能为精准组织答案打下基础。

以2019年高考全国3卷为例来分析解题方法。“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让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单车猎人是志愿者,但又是一种新型的志愿者,因此,这道题就可以当做辨析观点与事实型的题来解。在这种思路的引领下,学生很快在文本中找到:①志愿服务的定义“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的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视野,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②志愿服务的特点“社会参与行为,体现公民意识”;③志愿服务的价值“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对事实的解读发现单车猎人的做法完全符合志愿服务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因此,单车猎人是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是志愿服务观点下的事实呈现。学生只需对以上信息稍加概括就可以得出两点答案;然后去找单车猎人与传统志愿者不同的特点,即能体现“新型”的话语即可,答案集中在材料三,学生很快就找到单车猎人的如下特征:单车猎人也是消费者,他们需要借助网络,他们的行为是在维护公司的运营。学生通过辨析观点与事实,很快地厘清了材料之间的关系,并且较好地

完成答案,大部分学生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基本能拿到5分。

再以2020年广州市“二测”的第6题“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为例。此题不需要学生对题干进行转述,只需要在文本中找出梁思成文物修复的主张,以及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能体现其主张的具体做法即可。看似简单的题,学生的平均分才3.5,究其原因:①学生辨析不了主张与做法;②观点与做法没有一一对应。如这样的答案:

答案一:

1.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原则。让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体现梁思成的用对于力学的知识,极力地维持初时形制。

2.对建筑体进行抢险体现梁思成如见损毁处,须知原因和补救方法。

3.尽可能地整理构建,体现了用理智、应用到建筑物身上,谋求寿命最大限度延长。

4.利用現代先进技术手段,尽量用心方法,补救古方法不足,保留历史文物。

答案二:

1.中方团队收集旧构件,分类保留,并尽量利用,体现了梁思成先生追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延长的主张。

2.中方坚持并说服尼方保留墙体,保留美观且不失历史感,体现了梁思成先生极力维持建筑初时形制的主张。

3.中方一些先进技术手段也应用到修复上,体现了梁思成先生用新知识、新材料、新方法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