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堂打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另一扇窗

2021-06-10张晶

中国德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法律

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并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能互补相融的学习方式。技术的发展并非要丢掉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要在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之间构筑起沟通的桥梁,产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2020年5月14日,在教育部召开的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网校层出不穷;在高等教育领域,全国几十所大学都成立了网络学院……网上学习变得更为便捷。为了扩大办学开放程度,加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发展网络教育已刻不容缓。

这个特殊的寒假,因新冠肺炎疫情,区教育局通知延迟开学,同时“停课不停学”。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接到紧急录制网课的任务后,第一次体验了对着电脑上课,且是没有学生回应的课堂。

一些老师则认为,线上教学与普通课堂不同,不能面对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无法及时收到反馈;而从学生层面来看,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与平时相比有相当大的退步。这次疫情,促使每一个教育人都开始接触且深入了解网络教学。

一、有疑惑

我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普通教师,深深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课程发展与个人成长,但我心中也有很大的疑惑。当我硬着头皮站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心中还是持怀疑态度的。虽然我有参加南京市“公民法治教育實践课程”的经验,但是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可以接受法律知识相关的课程了吗?

其实我自己对法律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诓论指导学生来学习了。于是,我拿着从其他老师那里分享来的教案和课件,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学生积极回答:“特殊情况家长可以骑电动车带人;我未满12周岁,但经常骑共享单车;未成年人违法是不会被监禁的……”

听到他们的回答,我时而觉得有点幼稚可笑,时而觉得有种使命感和紧迫感。但是心里却想:法律知识内容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啊!事实证明,学生对于法律没有完整的概念,也没有基本的常识,甚至因为家长的影响,有的人还缺乏对法律敬畏的态度。一次市级公开课的学习中,一位教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入课堂,并为学生仔细介绍,然后将一本又一本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上,当这样的“仪式”进行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甚至眼神都透着“崇敬”二字。受到这节课的启发,我立即购买了29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到课堂后,依葫芦画瓢地照搬了过来。虽然学生并没有露出崇敬与感叹的表情,但相较于之前的态度,有很大的改观。

这仅仅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法治专册的编写其实是由浅入深的,一开始接触的是生活中的法律,再从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入手,一步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对于法律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这样的一些专业名词及概念需要多方查找资料;对于目标的确定,以及法律知识涉及的深度也不知道深浅与否。于是我再次翻阅学习各方资料,越看越着急。

二、显成效

宅在家的日子,我还是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家务事无巨细都必须一肩挑。录制网课时间紧迫,因此,只能把录制课的时间安排在大家休息以后,夜深人静的时候。

面对这样居家网络学习,对于学生和老师,甚至是家长,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各方对于网络课程的看法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将来网络课堂会代替线下教学,这或许对传统课堂教育也是一种变革。其实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我们就和平时在课堂中教学一样,还是要运用教学智慧与学生“斗智斗勇”。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对学习进行评价,应与知识型学科区分开,不能用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网络教学更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迅速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并激励学习者获得成功,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授六下“学会宽容”一课时,我采用网络学习研讨的方式,请每个学生在网络作业里呈现自己心目中对宽容的理解。心平同学说:“宽容是六尺巷的距离,心有多宽阔,世界就有多广阔。”雨航同学说:“宽容就是体会到外卖小哥的不容易,给予他人暖心的帮助。”……29份作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且都表述得很好,不用像面对面的课堂中那般胆怯,害怕自己说得不好而失去了表达自己的机会。

网络课堂给我们呈现了孩子的另一面,有的学生平时课堂上基本不举手或者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而拍摄视频作业时声音响亮、思维活跃。因此,换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能引导学生达成“四维立体评价”,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总结性评价。网络教学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随时给以鼓励性反馈和学习建议,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毅力,并激励学生取得成功,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网络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苏利文发现,在两个吉尔福特测验中,开放课堂的儿童比传统课堂的儿童得分高。网上协作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的一种开放式课堂,它能为培养大批有创造性的专门人才提供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思考。

在文献搜索网络教学研究论文时,我发现只有少数几篇是与政治、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徐传林在《让政治课堂焕发新的神采》一文中就提到网络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无论在成果的呈现还是过程性评价的创新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促成长

在完成录制课程任务的同时,我还需要监督本班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应对自然灾害”“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等课都与当下的抗疫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大自然的保护,我们才能保持地球生态的平衡;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需要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在此次疫情中经常听到的国际卫生组织是怎样运作的……先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作业,再根据他们的回答作出评价。作业设计时还可以代入平时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刻意隐瞒武汉接触史触犯了法律?我特意在课后布置了这项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查找资料,其中有一位家长用微信回复我:“原来每天要按时健康打卡,心里还是有抵触的,但是看了老师上课的内容,孩子写下的感受和思考,真的觉得配合学校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了。”

上学期我们学校和伊宁一所小学结为友好兄弟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互动学习活动,于是我在“民族团结一家亲”一课中,让学生回忆活动的内容、主题,再次挖掘活动资源,让他们产生共鸣。像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实现教学与生活经验的有效对接,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前法律教育”给予儿童模糊的意识,法律条文则明确指出道德底线。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当展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时,学生才意识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他们的义务。学习“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初始,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我们才六年级,在大人眼中我们就是小孩子,根本没有人会听我们提的建议。”而对于“减负”这个议题,六年级学生有很多话要说,在这样的冲突中,如何把握度,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方法、正确认识学习任务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正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才需要学生真正发声、学会发声。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依旧是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让学生有所得,走进生活,剪辑富有时代感、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生活素材,进一步充实、完善道德与法治两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互为补充,在潜移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地融合教育。相信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的增长,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也一定会开出美丽的“道德之花”。

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并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能互补相融的学习方式。技术的发展并非要丢掉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要在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之间构筑起沟通的桥梁,产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它有很多优点,我们已经非常适应并在课堂教学方面研究得很成熟了。所以,我们应善于整合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学会运用这两者的优势进行互补,真正教育出能发挥巨大潜能的学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张晶,江苏省南京市回龙桥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