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南丹“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考察纪实①

2021-06-09贾煜洲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关键词:牛油棉布苗族

贾煜洲(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贾京生(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广西南丹县“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仅分布于南丹县中堡苗族乡与月里镇。南丹县内苗族有两支,一支叫“红苗”,自称“仡雄”;一支叫“花苗”,自称“仡磨”。[1]由于自称“仡磨”的苗族妇女穿着花衣裙,其“花苗”称谓由此而来。“红苗”居住分散,且民族习俗已与其它民族同化。“花苗”居住相对集中,传统民族习俗基本保持完好,传统粘膏防染工艺至今仍在使用。“花苗”主要居住在中堡乡和月里镇,而中堡乡苗族人口相对集中,有3900多人,占“花苗”人口80%以上。因此,通常将南丹中堡乡和月里镇的“花苗”,称为“中堡苗”。据文字记载,“中堡苗”是在北宋皇佑1049年至1054年间,经贵州的平塘、罗甸等县移迁至中堡和月里的。[2]

南丹县中堡苗族乡,位于南丹县西北部,东靠月里镇,南接天峨县三堡乡,西部、北部与贵州省罗甸县、平塘县毗邻。全乡现有中堡社区、九立村、懂托村、拉纳村、大水井村、东井村6个行政村区,54个自然屯,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135人,其中苗族人口3946人,占总人口48.5%,平均海拔830米。②数据来自实地考察中堡苗族乡政府的介绍。月里镇地处南丹县北部,东邻六寨镇,南接天峨县三堡乡,西连中堡苗族乡,北与贵州省平塘县四寨镇接壤。月里镇现有月里社区、牙林村、纳塘村、立外村、纳弄村、摆者村、化良村、播闹村、巴峨村、上稿村行政村区,145个自然屯,216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为2.3万多人,世居民族以壮族为主,占76.5%,而苗族人口相对较少。③同上。

笔者带着许多疑问与好奇,前来考察南丹中堡苗族乡的“蜡防染”。考察前所获最多信息,就是中堡苗族乡有“蜡防染”。其次还有“树脂防染”“枫香防染”之说。还有一种说法:过去是蜡防染,后来是粘膏防染;过去是枫香防染,后来是蜡防染。不确定性说法的多年诱惑,致使我下决心前去考察,并一探究竟。2017、2018年两次田野考察,终于揭开了“中堡苗”防染工艺的神秘面纱——确定了此地的工艺为粘膏防染,是不同于南丹里湖乡白裤瑶的粘膏防染。兴奋至极的同时,对“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中的工具材料、制作方式及服装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度的考察研究,获得了一手性质的工艺技艺珍贵信息。

一、“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特点与工具材料

(一)粘膏防染工艺特点概述

与传统蜡防染、枫香防染、扎防染工艺相比,“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在使用的工具材料、工艺制作上,都具有独特之处。

“中堡苗”使用的绘制粘膏图案的工具,是自制的单片和双片的金属笔。形状如同蜡刀,一套6把,分为大、中、小号各2把。“中堡苗”使用的防染剂,是粘膏防染剂,而非蜡材或枫香脂。如同邻近的南丹里湖乡白裤瑶使用的防染剂一样,也是粘膏脂与牛油混成粘膏液作为防染剂,二者比例也一样,即一斤粘膏加入二两牛油。“中堡苗”绘制粘膏防染图案的用布,是购买来的厚而粗糙的土棉布,棉布不需要前期的水洗、上浆、砑布等程序。“中堡苗”所用其他的许多材料工具,一般是购买来的。如粘膏树脂、木炭、碳炉、棉布等,这是由于当地粘膏树较少,曾经还发生过一次严重火灾,使当地的粘膏树锐减,因此许多粘膏脂都是从里湖集市买来的。

“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应用,一般是女子上衣与下裙的图案装饰,而且是粘膏防染、挑花刺绣、织锦等多种工艺综合应用。具体地说,上衣的粘膏防染图案装饰,用于前胸与后背的方形图案装饰;下装百褶裙的中间(上下)部位图案装饰。“中堡苗”女子服装通常有红装、盛装与便装之分,其粘膏工艺与图案应用在这三款服装中都必须具有。服装上的粘膏防染图案有其自己民族风格——几何形态、直线造型;绘制粘膏防染图案的工艺有其自己一套方法——先画图案大结构框架,后绘制框架内细节形象;粘膏防染图案的面积有其自身个性——防染面积大且多、染的面积小且少,整体的粘膏防染图案呈现色彩学中的“高长调”的风格。由于当地水凉不适宜浸染,浸染工艺中的染布,则要送到月里镇完成染色。

(二)粘膏防染工具材料

“中堡苗”绘制图案的工具,有水消笔、粘膏笔及相应尺子等工具。绘制粘膏防染图案时,所用绘制工具的外形,很像苗族蜡防染用的斧形蜡刀,尤其与南丹白裤瑶使用的粘膏防染绘制工具相似。不同的是“中堡苗”使用粘膏笔的笔端为三角形,有的笔是一片金属片,有的笔是两片金属片。一片金属的粘膏笔与白裤瑶一样,两片金属的粘膏笔与其他地区苗族蜡刀相似,但笔里面没有1片-3片的舌片,而且两片是紧贴在一起(其他地区蜡刀中的两片间有空隙)。白裤瑶粘膏笔端是铁片或铝片,“中堡苗”粘膏笔除有铁片外还有铜片。衔接笔端的是木制笔杆,粗细长短都有,没有白裤瑶粘膏笔杆那么长。“中堡苗”粘膏笔有大号、中号、小号,共1套6把,大中小各2把。粘膏笔有自己做的,也有集市上买的。使用粘膏笔绘制图案时,一般是成双使用。例如,在使用小号粘膏笔时,一支笔放入热的粘膏液锅里,另一支在绘制图案;当这支笔绘制好了,再放到热锅里,另一支粘膏笔温度已热,其温度正适合继续绘制图案,这样不需要等待粘膏笔加热的时间,加快了绘制图案效率。这一点与南丹白裤瑶制作工艺相同。①来自实地考察。绘制粘膏图案草图的笔叫水消笔,又称水溶笔、水性笔。用于各种临时图案的绘制与标记,绘制的形象不会自动消失,但用清水能迅速干净的洗去痕迹,适用于制衣、刺绣、纺织所用布料、毛料等各种材质表面绘制纹样,颜色有蓝色、红色、绿色、白色等。这是现代的新工具,传统的是凭记忆来绘制图案。(图1、图2)即直接在棉布上绘制图案,先采用折布、指甲划印、点粘膏等方法来确定图案位置。由于“中堡苗”粘膏图案几乎都是几何状的直线、回字形、折线形,因此,采用折布、指甲刻印、点粘膏等方法非常便捷,之后直接在棉布上绘制图案。②来自实地考察。“中堡苗”绘制粘膏图案时所用尺子,通常为塑料长尺。一般是先使用塑料长尺画出图案结构线,即用水消笔画出既垂直又水平的图案结构线稿,水消笔画出的结构线有绿、蓝与红等色,线条细且直,这一定要借助尺子绘出草图。此外,尺子用途比较广泛,或用于勾画粘膏图案线条,或用于量布裁衣。采访时得知,过去绘制粘膏图案时不使用尺子、不打草稿,直接在布上绘制图案,所用方法就是折布、指甲划印、点粘膏确定图案位置,直接在棉布上绘制粘膏图案。因图案都是直线几何形态,即使不用尺子也能画的非常到位。

图1 南丹中堡苗的粘膏笔,贾煜洲摄

图2 使用水消笔画图案稿子,贾煜洲摄

“中堡苗”熔粘膏液工具,有盛火源的火盆与盛粘膏液的锅。加热熔化粘膏树脂的工具,是当地族人常用的一种圆形火盆。火盆直径约22-25厘米,高约20厘米,火盆壁厚2-2.4厘米,火盆上端有支撑铁锅的3个支撑台,是采用陶土烧制成的白色火盆。在火盆离盆底6-8厘米处,设置有许多洞眼的过滤层,可以漏掉燃烧后的草木灰,过滤层下端还有盛草木灰的空间。火盆外面由铁丝捆绑成网状,用来加固火盆。在铁丝网状框上,再拴上两个铁丝提手柄,可用手将火盆移动或搬走。这种火盆除了用来熔化粘膏液之外,还用于冬天烤火取暖、以及平时做饭,也可用来烧烤红薯等一些小型食物。据当地人说河池地区都使用这种火盆,而“中堡苗”用它来做饭,还用它作为熔化粘膏树脂的火盆。火盆20元一个,集市上都有卖的。③来自实地考察。盛装粘膏热液的工具,一般是直径约25-30厘米、有两个小抓手的小铁锅,或是用坏了的铁锅片。里面所熔化的粘膏液约有一小碗或半小碗左右(直径12厘米小碗)。(图3、图4)所用火源材料,传统的一般是点燃小树枝或玉米芯。现在由于政府不允许砍树,一般用买来的制作好的木炭。木炭要去南丹买,过去是2元1斤,现在批量购买是38元1斤,买得少是48元1斤。火盆在使用时,一般是放在绘制图案者右手边的地上,因为一般使用右手绘制图案。绘制时,一般是边画、边将画好图案的粘膏布用大的塑料瓶卷起来,放在垫板左手边处。(图5)

图3 专门熔化粘膏脂的炉子,贾煜洲摄

图4 买来的粘膏,贾煜洲摄

图5 卷布用的瓶子,贾煜洲摄

图6 画粘膏用的垫板,贾煜洲摄

“中堡苗”绘制粘膏防染图案时还需要垫板与垫筐工具。垫板是两块形状不同的木板,绘制时将布放在垫板上来绘制粘膏图案。用于绘制百褶裙粘膏图案的垫板,通常是木质长方形的板。因为所绘制百褶裙图案的用布通常是长约120厘米、宽33-35厘米的棉布,因此,所用垫板是宽约40-50厘米、长约100-12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这种形状最为适用。由于所绘制百褶裙布较长,因此通常用大“可乐”或“雪碧”的塑料瓶子作为芯子,将棉布卷在瓶子上。用圆筒形的瓶子将画好图案的布面卷起来,可以很好地避免粘膏图案的断裂。①来自实地考察。用于绘制上衣粘膏图案的垫板,通常是木质方形垫板,尺寸约50×50厘米。因上衣前面与后背“背牌图案”棉布尺寸约50×75厘米,因此,选择用与上衣“背牌图案”大小相当的方形木板。绘制图案时可将垫板放在膝盖上,也可放在箩筐上或板凳上。(图6)

浸染用工具,有染缸、氧化晾布用具等。由于南丹县中堡乡的水太冷,粘膏图案绘制完成后,往往送到月里镇来染布。另外,中堡乡水太少也是不适宜染布的原因之一。据资料记载,南丹县中堡乡年平均气温16℃,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仅有的地下水,水温很低,不适宜蓝靛浸染。当地花苗说,画好粘膏图案的布,要拿到月里镇染坊去染布,因为在我们这里染布也染不上色,染布价格是染1米需要30元钱。月里镇染坊中的染缸,传统的用木质染桶,现代使用塑料制成的染桶,或陶制染缸,还有水泥砌成的染池。②来自实地考察。月里镇染坊里,还配有氧化晾布用具。如在染缸边或缸沿上放置的一些沥染液用的竹制筛箩、木板,以及晾布用的竹竿架或一些吊挂用的绳子,还有配置蓝靛染料时必备的舀水、量酒、放置蓝靛泥所用的碗或葫芦瓢,以及染棍等。

绘制图案所用材料,有土棉布、粘膏脂与粘膏液、水牛油等。“中堡苗”绘制粘膏防染图案时,所用棉布是质地粗厚、织纹稀疏的土棉布。这既是她们传统流传下来的习俗,也与刺绣图案制作工艺相关。因为“中堡苗”传统刺绣是挑花绣,是用多股丝线或毛线来数纱挑绣图案,土布如果太细不好数纱,数的纱多一根不行、少一根也不行。现在更多使用毛线来挑绣图案,则更需要粗厚的土棉布。据她们说,若棉布太薄、太细、太密,不好找经纬线所形成的挑绣点,也不适合按照经纬线进行挑绣制作,所以,一般喜欢用粗而厚、且织纹稀疏的土布。由于所用粗厚棉布的特性,如果用蜡防染绘制图案,蜡液渗透性不好,更难以绘制所需的图案,所以她们认为,粘膏是最好的防染剂,而粗厚棉布是最好用的布。③来自实地考察。据考察获知,“中堡苗”用的粗厚棉布是在南丹里湖乡集市上买来的,3元1尺(2016年价格)。当地花苗人说,里湖乡壮族人和苗族人都善于织这种粗厚棉布,棉布幅宽一般是2尺多,约50多厘米。“中堡苗”过去使用的布是自织麻布,现在使用的是棉布。粘膏防染百褶裙上图案,所用棉布长约12米、宽33-35厘米,而且棉布需要更粗一点,一条百褶裙制作完毕约有15-20斤。“中堡苗”上衣使用的是相对细一点的棉布,其实,与外面人所使用的棉布比还是比较粗厚的。④2017年实地考察“中堡苗族乡苗族文化展示厅”采访讲解员吴沁沁。“中堡苗”是使用粘膏液绘制图案的,在没有考察南丹中堡苗族乡之前,只知道这里苗族使用蜡防染工艺。2017年夏、2018年春,我带着许多疑问来到了中堡苗族乡实地考察。因为之前所听到的都是中堡苗族乡有蜡防染工艺,或枫香防染工艺,还说过去使用蜡来防染,后来才使用粘膏来防染等,众说纷纭。实地考察后,发现“中堡苗”使用的是粘膏防染剂。据“中堡苗”妇女说,她们喜欢使用粘膏来画服装图案,用蜡不好画,也不适应。当地花苗人说我们这里有粘膏树,但离我们住地很远。这里的粘膏树本来就少的不够用,由于一次山上大火烧掉许多粘膏树,因此,当地人没有那么多粘膏脂来源,只能去里湖乡集市去购买。现在里湖的粘膏要80-90元一斤,非常贵。笔者在里湖乡采访陆朝金乡长和何金秀时,他们说到“中堡苗”人常来里湖集市购买粘膏树脂。①2017年实地考察“中堡苗族乡苗族文化展示厅”采访讲解员吴沁沁。(图7)买来的粘膏要与牛油相配熬煮制成粘膏液,新粘膏加牛油与老粘膏加牛油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新粘膏加牛油比例是:一斤粘膏加入六两牛油。如果是回收的老粘膏,加入牛油比例是:一斤粘膏加入二两牛油。②2017年采访月里镇潘仁凤、中堡乡潘海英所得其比例。加工粘膏液时,直接将粘膏与牛油按比例放入锅中,煮一会儿,锅里粘膏牛油就会起泡,等泡泡消失了成了液体状,液体平平的能照出人影时就行了。其温度控制在约60-80度,不能太热,冒烟就太热了不好。同时,一边熬煮粘膏液,一边把锅里熬出的渣渣拨出来。粘膏液中加入一定牛油,目的是使粘膏液黏性适合绘制图案,这同时也是适合热水脱膏的黏度。“中堡苗”所用牛油,其牛一般是耕牛中的水牛。有时使用自家杀牛时留下的牛油,没有牛油便到里湖、中堡或月里镇集市上购买。在里湖集市上,笔者看到,白裤瑶人在卖固体状、乳白色的水牛油,形状如同圆盘状,牛油为10元1斤。③来自2016年实地考察的价格。据文字记载:“白裤瑶十分重视水牛的繁殖、饲养,至今,在瑶族群众里,一般按人口平均,许多家庭都达三至五头以上。”[2]白裤瑶人,通常是用自家杀的水牛留下来的牛油,因为白裤瑶人家几乎每户都养耕牛。而且,当地习俗是当自己家的老人过世时,一定要杀牛做祭祀活动,这样就可留下水牛油来制作粘膏防染。

图7 圩日上卖粘膏的何金秀,贾煜洲摄

浸染用材,有蓝靛膏、草灰水、土酒等。南丹县“中堡苗”在月里镇染坊所使用的蓝靛膏,不是由当地种植的蓝草制成的,因当地干旱少雨也不适宜种植蓝草。所用蓝靛膏均为邻近里湖集市上购买的,这些卖蓝靛的人,来自贵州荔波县、独山县等地布依族,荔波和独山两县有大面积种植马蓝,马蓝的根用来制作板蓝根中草药,茎与叶制成蓝靛膏。南丹里湖乡、荔波瑶山乡的白裤瑶和南丹中堡乡、月里镇的花苗,所用蓝靛膏均是从里湖集市上购买的,蓝靛膏6元1斤。④来自2016年实地考察的价格。据笔者考察得知,南丹“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中所用草灰水,一般是稻草灰水。当稻子收割后,就在稻田里直接燃烧稻草秆,烧完变为灰后,浇上一点水,让灰冷下来。然后装袋背回家,找一个水桶,水桶上放上棉布,棉布上放稻草灰,用开水从上往下浇灰,水透过灰而流入桶里,稻草灰渣留在布上,而灰水在桶里。过滤后的干净灰水,就可用来调配染液了。“中堡苗”所用土酒,主要是配置蓝靛染液使用。“中堡苗”男女都喜欢喝酒,因此,每家用玉米、大米或其他杂粮酿制土酒比较普遍。在中堡乡花苗族群中,流传着“三多三少”这样一句话,即“酒多水少,石多土少,肉多菜少。”他们平时喝的酒都是低度的,通常只有20度左右。

二、“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制作与技艺解读

“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主要用于花苗女子上衣的前胸与后背图案,以及下装百褶裙图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服相似,没有太多的装饰。“中堡苗”粘膏防染图案特点是具有大面积防染的白色图案,即防染面积很大,小面积染出蓝色图案。女子上衣为贯头衣,又叫“马鞍衣”。后背以粘膏图案为主(大面积),胸前为小面积粘膏染图案,前胸与后背还间有刺绣图案。“中堡苗”女子服装有红装、盛装与便装的区别。便装的装饰简单,为日常劳动生活中使用;盛装的装饰复杂艳丽,重大节日时穿着;而红装则在结婚时穿着,其装饰更加华美艳丽;这三种服装,都使用粘膏防染工艺来绘制图案,图案造型与布局也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在挑绣图案、色彩与工艺复杂度。“中堡苗”女子的下裙为百褶裙,由粘膏防染图案与挑绣图案等制作而成,百褶裙也有盛装与便装之分。南丹“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在制作上,需要经过5道工序:绘制图案草图、加热粘膏液、绘制粘膏图案、浸染靛蓝色、脱膏清洗等。

(一)绘制图案草图

南丹“中堡苗”在绘制粘膏防染图案时,一般都要用线把土棉布先做扦边加工,以防粗厚土棉布的边脱线。在绘制粘膏图案前,要使用水消笔、尺子、模具等,在土棉布上画出图案草图及线条轮廓。据笔者考察,利用这三种工具能够在1-2小时内,在土棉布上全部画完一条长约12米、宽约0.4米的百褶裙图案稿。所谓模具,主要是在画图案底稿时使用。“中堡苗”服装图案以几何形态为主,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人们利用图案的这些特点,做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图案纸板或塑料模具板,用水消笔来快速、准确地将传统图案画在土棉布上,即快速打稿。绘制工具虽然改用了现代工具,但“中堡苗”服装图案的造型、构图、形式还是传统的。①来自实地考察。过去,没有打图案稿子之说,直接采用折布、指甲划印来确定图案位置、尺寸、距离,然后,凭借工艺制作经验直接绘制粘膏图案。(图8)南丹“中堡苗”粘膏防染土棉布,一般不做前期的上浆加工,也不使用砑布工具对棉布进行砑平和磨光处理,这与使用特殊的粘膏防染剂有直接关系。

图8 依照草图,绘制背牌图案,贾煜洲摄

(二)加热粘膏液

绘制完粘膏防染图案稿后,先把防染剂粘膏树脂放在残旧的铁锅里,下面用木炭燃烧加热到约50℃左右,再加入适量的水牛油。新粘膏加牛油的比例是1斤粘膏+6两牛油。如果是回收来的老粘膏,加入牛油的比例是1斤粘膏+2两牛油。加入牛油后,搅拌均匀并加热煮熬时,锅里会起泡泡,将粘膏与牛油煮到滚开且没有气泡时,就可以用粘膏笔蘸液来绘制图案了。②来自实地考察。绘制时,粘膏液温度为60℃-80℃。

(三)绘制粘膏图案

将卷成桶状的白色土棉布放在垫板上,按照水消笔画好的图案轮廓与图案结构,使用回收来的黑色老粘膏液(老粘膏画图案,在白布上显得对比强烈),先用大粘膏笔画出大的图案分割线框。然后,再使用小粘膏笔画里面的细节形象和线条。“中堡苗”粘膏图案造型,几乎都是直线构成的几何形态,因此,在绘制过程中,只要绘制出准确的图案大轮廓线及主要结构线后,再绘制轮廓中的短线与几何形态就比较简单了。绘制粘膏图案的顺序与原则,是先用大笔画图案轮廓、结构与色块,后用小笔找齐细节图案。

图9 绘制粘膏裙子图案的潘仁凤,贾煜洲摄

绘制图案细节与细线时,用笔是“画”与“按”相结合。即笔尖先落在布上,然后笔端全面落下。所画出的粘膏液,必须能使其渗透到土棉布的背面,而且布面上还要画的厚一点,肉眼观察有2-3毫米厚,画的粘膏液太薄了不行,因为浸染时蓝色会渗透进去,使防染部分的白色图案不白了。绘制粘膏图案时,还要控制粘膏液温度与笔上所蘸粘膏液的多少。当粘膏笔蘸了粘膏液后,先放在锅沿壁上贴一下,或跺一跺笔,让笔上粘膏液不能太多,让多余的粘膏液流下去,并使其笔端稍稍降低温度,再下笔绘制图案。使用的粘膏笔一般是两支笔换着使用,当一支笔凉了,再使用另外一支笔,这样效率会提高。凡是粘膏图案的尖角处,都使用笔的尖角来画,直线处就可以不用笔尖来画。“中堡苗”绘制粘膏图案不像白裤瑶那样,先将土棉布粘在垫板上固定,再用工具把布磨平后绘制图案。因为“中堡苗”绘制图案时,土棉布需要左右移动,不需要将土棉布与垫板黏合与固定下来。(图9)

据说,绘制一条百褶裙粘膏防染图案需要半个月时间。绘制上衣粘膏防染图案,则需要一周时间。上衣中的前胸、后背图案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因为上衣图案所留线条非常的细小,具体地说是覆盖的粘膏液多,留出染色的地方都是非常精细的线条,所以绘制时要格外小心。她们认为所留的黑色线条不能断,断了就说明你的手艺不好。绘制上衣中的前胸、后背粘膏图案和百褶裙粘膏图案,加上上衣与百褶裙上的刺绣图案,整套衣服的工艺制作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③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此外,绘制粘膏图案的时间通常是农闲之际,一般选择在8月份及以后的时间,天气要稍微凉一点,这个时间的温度也适宜绘制粘膏图案。

(四)配置染液

图10 绘好粘膏图案后等着一起浸染,贾煜洲摄

“中堡苗”配置染液所需材料有:水约80斤;蓝靛泥约5斤;土酒约1斤;稻草灰约5斤,用热水过滤成灰水。配置染液方法,是在20℃-30℃常温情况下,用木桶、陶缸或塑料缸盛约100斤水,用土酒和蓝靛泥在盆里稀释搅拌均匀后,倒入染缸里,搅动2-3分钟,放入灰水,再搅动2-3分钟,用舌头尝一下,感觉有点咸味即可。盖好缸口,过3-5天打开观察,若缸中染液还未发酵,可用0.5-1斤酒糟,加些热水调匀过滤,等冷却后倒进染缸里,搅动使其均匀,等第七天打开观察,如果仍未发酵,用虎杖、杨梅皮或小血藤其中之一捣烂,用布包好放入染缸里,适当用半斤蓝靛和半斤酒稀释拌匀后加入染缸里,搅动少许,再过2天或4天观察。一般情况下,染缸发酵都能成功,坏的极少。

(五)浸染靛蓝

“中堡苗”浸染粘膏布的时间,一般是天气比较热的7-8月份。将绘好图案的粘膏布放入染缸内浸泡半小时后,取出放在呈弧形的木板上晾至半干。染布平放在木板上,是防止织物上有粘膏图案的地方出现折痕,也是为了促使靛蓝产生氧化。当染布无水滴出,再放入缸内浸染,滴出的染液回到缸内再用。一块布要在一天之内染3-5遍后,洗去浮色、晾干。第二天继续重复昨日的浸染,每天浸染3-5遍,如此反复,5天左右放到水里洗一遍,然后,再反复浸染。整个过程需要12-15天左右,其粘膏布就会由绿变成浅蓝,直至变成青黑色了。染上衣粘膏图案布时,要将布垂直放进染缸,进行吊染。染粘膏图案的百褶裙布时,需要将布卷染,即卷成松动的圆桶状,再放入染缸中。由于“中堡苗”所绘制的粘膏防染图案,是防染部分多而面积大,染的部分少而面积小(几乎都是细线状)。还有,她们认为图案中线条断裂是手艺失败的标志,因此,在浸染粘膏布时,会特别注意不能折叠染布。由于中堡乡缺水且水温很低,不适宜染布,因此,浸染蓝靛工艺一般要送到较近的月里镇一家染坊里去染布,染布相对贵一些,大约8-9元一尺。还有的送到贵州其他苗族地区染色,价格相对便宜一点。①来自实地考察记录。(图10)

(六)脱脂清洗

图11 染好粘膏防染图案的裙布,贾煜洲摄

南丹“中堡苗”粘膏布的浸染,虽然是在月里镇的专门染坊中完成,但是,褪去布上的粘膏防染剂,却是自己拿回家完成的。即别人染好布,自己来褪膏。褪膏前,锅里先放冷水和一捆稻草秆,将水煮开了,当锅里的水变成了黄色,再把锅里稻草秆捞出来,而后把粘膏布放进去,继续煮沸。此时,沸水中粘膏从布上脱离下来,漂浮在热水表面,然后,把漂浮的粘膏捞出来,放到冷水里,即捞出的粘膏还可以再用。接着,将褪了粘膏的布放入清水里清洗,清洗完毕,晾干或晒干即可。褪膏过程中的热煮,有时需要几次才能彻底褪掉粘膏。(图11)

三、“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现状与传承考察

目前,南丹“中堡苗”粘膏防染工艺制作与传承,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够时常见到。尤其是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俗,仍然还在生活中很好的延续着。节庆祭祀、老人去世时,必须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女子结婚时,头上戴银头帕,手上戴银手镯,必须穿一套盛装或红装。②来自2017年实地考察“中堡苗族乡苗族文化展示厅”。同时,女子陪嫁时的嫁妆,需要陪带1-3套服装。通常结婚时,母亲送给女儿的嫁妆服,一套是红装、一套是盛色,红装作为婚服,盛装作为嫁妆。还有,作为“中堡苗”新郎,必须要妈妈做一套传统服装给新娘。新娘盛装的绑腿是白布,以前有绣花。如今90后结婚不绑绑腿了。这些服装必须以祖先所留下的传统习俗来制作,即以粘膏防染工艺、挑花刺绣工艺制成传统图案而做成服装。

图12 中堡苗整套穿着便装,贾京生摄

据笔者实地考察得知,“中堡苗”粘膏防染服装使用习俗虽然还在延续着,但粘膏防染工艺制作习俗相对减弱了。过去“中堡苗”女孩到了10岁,就开始学习粘膏防染与挑花刺绣等工艺,这里人普遍认为,女孩不会做粘膏防染、挑花刺绣衣服就嫁不出去,所以女孩小时候就要向母亲、姊妹或邻居学习这些工艺。也就是说,过去“中堡苗”女子人人都会制作粘膏防染工艺。而如今“中堡苗”40岁的女子会画粘膏图案的有10多人,50多岁的女子会画粘膏图案的有20多人。年龄层均为“60后”以上人群,她们从小接触粘膏防染和刺绣工艺,工艺技艺掌握得非常娴熟。年龄层在“80后”至“90后”之间的“中堡苗”女子,学校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了,但用于学习粘膏防染、刺绣手工艺上的时间却很少,因此粘膏防染工艺水平也相对较低,甚至不会。而年龄层为“90后”的人群,除接受学校教育程度更高之外,思想观念也更开放,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普遍不会粘膏防染和刺绣工艺,因此,老一辈人就成了“中堡苗”粘膏防染、刺绣、服饰工艺主要的传承人。通常情况下,粘膏技艺不好的人,就不再绘制粘膏图案了,而是采用购买粘膏防染服装的方法来适应其传统生活习俗。擅长粘膏技艺的妇女,平时可以多画粘膏图案与制作服装,卖给不会绘制粘膏服装的人,卖给那些出去打工挣钱而又需要粘膏服装的人。有时一条百褶裙就要2-4千元,加上刺绣上衣要1万元,有的人甚至采用提前预定的方式,获得一套传统的、有粘膏防染、挑花刺绣图案的服装。(图12)尤其是婚嫁喜事,必须沿用穿着“中堡苗”传统服装的习俗,即使是现在“中堡苗”也改变不了这个固有习俗。出嫁的婚服盛装一般是由母亲做,如果母亲不会做,亲戚中也没人会制作婚服盛装的话,就去买别人做好的婚服盛装。据说现在婚服盛装也要卖到2-4万元,因为婚服盛装一般要粘膏防染、刺绣制作1-2年。①来自2017年实地考察“中堡苗族乡苗族文化展示厅”。目前,工艺传承现状是在外读书或打工的女子,都不会粘膏防染工艺了,而留守在寨子里的女子一般都会粘膏防染工艺。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与时尚文化的渗透,造成“中堡苗”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使“中堡苗”会粘膏防染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也使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发生改变。以材料而言,传统土棉布虽然依旧是“中堡苗”服装主要原材料,但机器生产的布料、化学染色的布料、化学染色的刺绣线也开始运用到服装中。如“中堡苗”女装围腰,大部分都是选用机织棉布,“中堡苗”男装长袍也开始采用灯芯绒布来制作,因为这些布料比土棉布更柔软、更保暖。传统刺绣图案中的绣线,由原来的蚕丝线改用羊毛线、化纤线、化学染色线,因为毛线比蚕丝成本低。还有“中堡苗”已经不再进行棉花种植、养蚕缫丝、纺纱织布、植物染色等相关活动,因此,土棉布、粘膏脂、火盆、木炭等材料工具,越来越依靠集市上购买,粘膏防染工艺中的制靛与染色部分,也开始依托于邻近的贵州荔波独山等地来完成。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我们不断警惕与反思,从而更好地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牛油棉布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牛油西施和吉他师傅的『爱情烤吧』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牛油火锅的真相
棉布情怀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