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恢复的影响

2021-06-08刘雨周景雯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肺结核康复训练依从性

刘雨 周景雯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一病区 20008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常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由于肺结核病程长,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出现病情不断反复;随着病情发展,肺部病变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引起肺大泡、纤维性空洞型肺结核等严重病变,从而导致肺功能严重障碍〔2〕。肺部康复护理作为配合药物治疗的干预措施,可增强患者肺部耐力,改善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3〕。前馈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目的在于防范于未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判,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错误和偏差,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尽可能达到护理安全〔4〕。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上海市肺科医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肺结核诊断标准,X 线检查存在活动性结核病变,呈现广泛的空洞、支气管炎与短期渗出浸润后的干酪样液化、坏死;②均属于初次发病;③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文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其他疾病患者;②严重的心肝肺等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③伴精神障碍,治疗依从度低;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男130例,女120例;年龄31~85岁,平均(52.38±12.76)岁;病程2~7个月,平均(3.27±1.38)个月;疾病类型:101例浸润性肺结核,72例结核性胸膜炎,77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对照组男127例,女123例。年龄32~81岁,平均(55.21±14.21)岁;病程2~8个月,平均(3.53±1.27)个月;疾病类型:106例浸润性肺结核,67例结核性胸膜炎,77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首先进行常规检查,定时监测体温变化,检查痰液的颜色、量,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指导患者肺结核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时可适当参与运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小组成员五人,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任组长,小组成员护理期间监督肺结核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护理问题,分析并讨论相关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和改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②肺部护理措施:首先使患者保持平卧体位,进行缩唇呼吸训练,采用吹口哨的口型,鼻吸气、口呼气,5~10 min/次,2次/d呼吸训练;当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不会或者不能够坚持训练的情况时,前馈小组应针对患者肺结核病情采取另一种呼吸训练方式,如腹式呼吸,仍取平卧位,仰头,使患者背部、肩部肌肉尽量放松,鼻吸气并用力鼓起腹部,呼气时尽量回缩腹部,适当延长呼气时间,呼吸频率为7~8次/min,10~15 min/次,2次/d。③运动康复训练:肺结核患者一般在结核活动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当病情缓解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运动训练,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开始时可以进行活动四肢、翻身等床上活动,进而过渡到下床慢步活动;对于有一定体力的患者,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或练习太极拳等有氧活动,控制运动时间,2~3次/w,40 min/次,调整适宜的运动量,控制运动强度。④护理过程风险评估:前馈控制小组对患者呼吸、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及时处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的风险防控,尤其对小组成员中的年轻护士可能出现的护理准备不齐全、交接不及时或其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同时,提高护理到位率。⑤心理护理干预:肺结核治疗周期长,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因此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心理交流互动方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肺结核宣教手册、知识宣传栏等普及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⑥阶段性护理评估:前馈控制小组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阶段动态评估,观察和记录诊疗护理效果,把护理有效的措施制订为长期护理措施,及时改善有缺陷的护理制度,避免出现下一阶段护理缺陷。两组均护理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以及运动耐力情况〔6 min步行距离(6MWT)。(2)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①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量表(MMAS)-8进行评估,该量表为患者自评,共有8个问题,满分为8分,得分<6分为依从性低,6~7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8分为依从性高。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护理态度4个方面,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3)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健康状态、生活质量6个维度、24个方面,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6M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MMAS-8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脏器,最常见为肺结核,可造成肺组织增生、渗出及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性改变〔6〕,治疗原则为早期、适量、规律、全程药物治疗。但随着病程日益严重或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使机体在治疗过程中免疫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7-8〕。因此,临床中针对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措施。基于肺结核护理工作时间长且繁琐、护理难度大,因此护理隐患大,一旦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护理效果,同时也易造成医患纠纷〔9〕。在护理工作开始前,尽可能对护理过程及结果进行预测、对不良后果进行预防、尽可能改善护理缺陷,通过前馈控制对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预警和控制,可提高预防能力,将护理错误控制在下次护理过程之前,提高护理效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护理的患者其FEV1、FEV1/FVC以及6MWT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这提示基于前馈控制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在前馈理念控制下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够通过呼吸、运动康复训练措施,尤其是缩唇或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提升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增强呼吸肌力;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运动训练指导适度提高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运动耐力;同时,在护理3个月过程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缺陷、风险作出预测,及时干预并消灭不安全因素,在下一阶段护理开始前作出护理偏差纠正,避免因护理问题出现事故而引起医患纠纷〔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这提示前馈控制理念能够在住院诊疗护理过程中应用预测、纠正能力,减少因护理事故引起的不必要损失,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助于肺结核患者显著缩短住院时间〔14〕。另外,根据王莉端等〔15〕研究证实,为肺结核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提示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能够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疏导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根据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深入心理疏导,在解决患者疾病问题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观察和分析,提供细致的心理护理措施,增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配合度与服药依从性,有益于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6〕。

本研究结果证实,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及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改善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7〕。

综上所述,基于前馈控制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肺结核患者预后恢复,有利于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结核康复训练依从性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