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格优势干预对肺癌患者尊严水平、希望指数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2021-06-08唐思思吴燕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品格优势肺癌

唐思思 吴燕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于首位,当前临床上多予以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使患者生存期限得以延长〔1〕。但长期反复的治疗会导致患者躯体症状负担、心理负担等加重,尊严水平、希望指数下降,自我感受负担加重,进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需注重护理干预〔2〕。品格优势干预通过从患者认知行为、情感表现中选取积极特质,予以积极性干预,可使其体验到满足感、幸福感〔3〕。该院近年来通过品格优势对肺癌患者展开干预,为进一步探讨其效果,本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分别展开常规、品格优势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济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4〕确诊为肺癌并经病理学诊断证实者;②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者;③认知、精神、交流、阅读障碍者;④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3±4.57)岁;肺癌类型:腺癌22例,鳞癌14例,小细胞癌9例。实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2±5.24)岁;肺癌类型:腺癌21例,鳞癌15例,小细胞癌9例。该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性别、年龄、肺癌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即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治疗方法及疾病知识,安抚患者情绪,加强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品格优势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品格优势干预团队:结合科室人员结构与工作情况,组建专业品格优势干预团队,明确团队中各成员工作内容与职责,并组织学习品格优势干预专业知识与方法。②识别患者品格优势:通过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 questionnaire ,CVQ-96)〔5〕对患者展开调查,指导患者对自身突出品格优势进行识别,共24种品格,每个品格0~4分,得分越高,品格优势越明显。③品格优势运用与干预:以患者自身情况、CVQ-96 调查结果为依据,每例患者选取4项品格优势展开干预,时间4 w,制定4种品格优势应用方法,并引导患者将其品格优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每周运用1种品格优势。例如,具有“幽默”品格优势的患者,可鼓励其通过逗朋友开心、给家人讲笑话、发现生活中的趣事等方式发挥其品格优势;具有“热情”、“勇敢”品格优势的患者,可引导其收集疾病相关知识、恢复良好病友的临床信息等,再为其他患者展开同伴教育;具有“意志力”品格优势的患者,可鼓励其每天记录下3件好事,并与家属、同病房患者分享;具有“好学”品格优势的患者,可为其提供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音乐疗法等操作方法,让其自主进行学习与锻炼,并协助其他病友进行锻炼。④品格优势运用表达:患者每周的品格优势运用完成后,引导其对运用过程进行书写记录,为患者创建舒适、安静的书写环境,每次记录20~30 min,1次/w,强调严格保护患者书写内容,鼓励患者真实记录其优势运用情况及感受,持续记录4 w。

1.3 评价指标

①尊严水平:干预前后,分别通过尊严量表(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6〕、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7〕评价两组肺癌患者尊严水平。PDI评分25~125分,得分越高,尊严水平越低;SES评分0~40分,得分越高,自尊感越强。②希望指数: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指数(herth hope index,HHI)〔8〕对两组肺癌患者希望指数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3个维度,各维度0~16分,得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③自我感受负担与生存质量:干预前后,分别予以两组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9〕、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QLICP-LU)〔10〕调查,了解其自我感受负担、生存质量。SPBS评分30~155分,得分越高,负担感越重;QLICP-LU评分0~2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尊严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PDI及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DI评分均下降,SES评分均提升,且实验组PDI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尊严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HHI比较

干预前,两组HHI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HI各维度评分均提升,且实验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HI比较(分,

2.3 两组自我感受负担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PBS及QLICP-L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均下降,QLICP-LU评分均提升,且实验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CP-LU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存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肺癌是发生于肺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 100万新发病例。肺癌早期一般无显著症状,确诊时多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增大,预后差,在长期治疗导致的躯体症状负担、经济负担等影响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尊严水平、希望指数随之下降,生活质量随之降低〔11〕。不仅如此,大量临床研究〔12-13〕显示,肺癌患者多有严重的自我感受负担存在,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致使其产生心理障碍,进而降低生存质量。因此,对于肺癌患者,应注重护理干预,通过多项护理措施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减轻抗病过程中的痛苦。

品格优势干预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心理学领域,通过引导将个体品格中突出的优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使其体会到心理方面的尊严感、满足感〔14〕。李敏丽等〔15〕研究基于品格优势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展开干预,发现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提升。本研究将品格优势干预应用于肺癌患者中,效果显著:①可提升尊严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PDI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肺癌患者实施品格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尊严水平。②可提升希望指数。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HHI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肺癌患者品格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希望指数。③可改善自我感受负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CP-LU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肺癌患者实施常规联合品格优势干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提升生存质量。

肺癌发生后,患者面临着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负担加重,感觉生活失去希望,自尊感、希望指数下降,对治疗的配合度下降,甚至放弃治疗。对肺癌患者展开品格优势干预时,通过CVQ-96对患者品格中的优势进行评估,每例患者选取3个品格优势展开干预,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品格优势,可使患者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提升尊严水平、希望指数,主动转化消极情感为乐观、希望、勇气等积极情感,主动对临床干预进行配合,缓解病情,并改善其生存质量。除此以外,品格优势干预鼓励患者表达品格优势的运用情况,通过书写进行表达,使其沉浸于积极的情感反应中,正确应对消极情感,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进而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品格优势可改善肺癌患者尊严水平、希望指数及自我感受负担,进而达到提升生存质量的效果。但本研究仅选取90例样本,且未长期随访,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及证实品格优势干预应用于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品格优势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矮的优势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画与话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