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系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6-08李琴俞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系统化生理

李琴 俞萍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EICU 214000

重症肺炎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常见急症,其主要为肺炎患者局部炎症、肺部炎症、全身炎症发展到极端,而出现严重地血症、急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或其他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其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精神不振、烦躁、嗜睡、意识障碍、昏迷、呼吸衰竭等)、循环系统障碍(心率过快、脉搏微弱、肺部啰音增多,出现休克或周围循环衰竭)等方面〔2〕。重症肺炎发病后病情危急、进展快,易感染、易产生严重器质性疾病,并且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也易发生人机不协调等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抑郁、焦躁,睡眠治疗差等问题,进而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需要给予更加舒适的护理,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是一种舒适、全面的护理手段,临床效果优良,但在ICU应用较少〔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呼吸内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旨在探究对ICU重症肺炎患者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ICU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2.15±10.68)岁;病程2~24 d,平均(18.93±9.31)d。观察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53~80岁,平均(62.24±11.13)岁;病程2~24 d,平均(19.07±9.24)d。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中的相关标准〔5〕,并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③意识清楚,依从性好。排除标准:①心、脑、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并发恶性肿瘤者;③近期感染史;④严重心血管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重症肺炎相关疾病知识讲解,日常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护,抗感染,呼吸道护理、无创呼吸机应用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护理步骤如下:①音乐干预。根据患者喜好,选定舒缓的音乐,在音乐开始前使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处于舒适卧位,同时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度20℃左右,湿度60%左右,并调节病房内光线以及限制电话、探访动静、护理活动等噪音干扰,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聆听环境;准备完成后,患者闭上双眼,采用耳麦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一个舒适范围,音乐播放过程中,嘱咐患者在心中慢慢默数1~10,并且会发现随着数字递增,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轻,诱导患者放松;音乐播放30 min,结束后缓缓睁开双眼。本疗法1次/d,共治疗7 d。②心理干预。采用专人专护的模式,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尽可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疑问积极进行解答,并通过良好真诚的沟通减轻或消除患者抑郁、焦躁的情绪。③无创呼吸机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呼吸机的作用,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系统性干预,并协助患者及时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降低人机对抗的发生概率。④康复干预。每日早、晚由医护人员及康复治疗师共同对患者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肢体康复锻炼,同时辅助患者主动进行一些肢体活动,从而促进治疗预后效果,15~20 min/次。⑤呼吸肌锻炼。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及有效咳痰训练等,20 min/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①功能状态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6〕对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睡眠质量以及预后效果评估进行比较。SAS、SDS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高;PSQI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APACHEⅡ评分越高,代表预后效果越差。②生理指标。抽取患者动脉血3 ml,作为检测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的血标本:采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血乳酸(BLA)、氧合指数(OI)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试剂盒均由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状态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SAS、SDS、PSQI、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PSQI、APACHEⅡ比较(分,

2.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观察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t=16.506,P<0.05),BLA、D-二聚体、CRP、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296、5.873、4.076、6.516、7.671,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症肺炎是肺炎发展到极端的存在形式〔7〕。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肺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史、长期嗜酒、营养不良、年龄>65岁等危险因素是发生重症肺炎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感染肺炎或其他特殊病原微生物则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8-9〕。而重症肺炎除有严重的呼吸障碍外,而且还易伴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系统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症肺炎的治疗也取得了不错效果,但是ICU患者仍然存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炎性改善不明显、并发微血栓等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0〕。因此,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理状态意义重大。传统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方面效果差强人意,而音乐疗法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虽在普通病房取得了不错效果,但在重症肺炎上报道较少〔11〕。

音乐疗法是以医学心理学为基础,结合音乐,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达到改善其生理、心理状态,提高认知能力、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12〕。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为ICU重症肺炎患者提供舒适、轻松的环境,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因疾病和治疗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SAS、SDS、PSQI、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BLA、D-二聚体、CRP、TNF-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LA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提示肺炎严重程度,患者发生肺炎时,气体交换受损,使组织缺氧,机体BLA浓度升高〔13〕;OI是器官组织得到足够的氧气,获得能量进行氧合作用,可提示呼吸治疗效果;D-二聚体是一种可以反映损伤是否波及凝血系统的指标,临床常用于判断治疗效果、病情发展程度和预后;CRP是反映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受到损伤时急剧上升的蛋白质,也是一种非特异炎症标志物,有清除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的作用;TNF-α、IL-10是调节免疫系统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直接参加机体病理反应。此外,音乐疗法相关研究也发现〔14-15〕,音乐疗法可消除心理障碍,达到恢复心身健康的目的;祝利红等〔16〕采用以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其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并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因此表明,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在改善机体生理指标、睡眠治疗以及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明确。

综上所述,基于音乐疗法的系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机体气体交换,减轻炎性反应和炎症损伤,抑制病情发展、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系统化生理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