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 不良情绪及语言恢复的影响

2021-06-08张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失语症技巧依从性

张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0000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大部分存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1〕。失语症的发生与患者大脑语言区受损有关,患者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功能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受阻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2〕。语言康复功能训练是目前改善及治疗失语症的主要方法,由于失语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的依从性〔3〕。研究指出,通过特殊沟通技巧将患者融入语言康复训练中,将有助于提高患者语言康复效果〔4〕。认知功能训练能有效重塑受损神经细胞,改善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5-6〕。因此,本研究为了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合并失语症患者的预后,对患者实施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失语症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五次全国血管疾病会议中对脑卒中诊断标准〔7〕,②经头部CT或MRI确诊,③符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失语症筛查表》〔6〕中诊断标准,④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肢体功能残疾或其他原因导致肢体功能异常者,②合并精神障碍或语言表达能力障碍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严重外伤或恶性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8~75岁,平均(58.2±3.7)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0例,脑栓塞14例;失语症类型:运动型失语10例,感觉性失语12例,混合型失语症10例,命名性失语2例;并发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8.6±3.4)岁;卒中类型:脑出血19例,脑栓塞15例;失语症类型:运动型失语9例,感觉性失语11例,混合型失语症12例,命名性失语2例;并发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改善血循环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朗读及书写,替代工具应用如画图、交流手册、手势语等,每天训练30 min,持续训练3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特定沟通技巧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2.1特定沟通技巧 ①辅助强化:语言康复护理人员采用镶嵌板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可亲手抓着患者的手将镶嵌板放入对应镶嵌槽内,完成动作后康复人员可通过竖起大拇指对患者进行肯定。通过反复多次执行动作后,让患者明白指令,并配合康复护理人员进行语言训练。②图片训练:康复人员在失语症患者面前放置若干张照片,康复人员发出一个图片指令,让患者在图片中选择对应图片,随着训练图片数量的增多,患者对康复人员的口语指令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同时也越有利于患者的语言恢复。③图画与书写沟通技巧:康复人员鼓励患者尽量采用口语表达,在口语表达有困难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借助书写进行表达,以提高患者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鼓励患者借助图画进行沟通,使失语症患者沟通多样化,以提高患者语言交流的欲望。④模仿:康复人员指导患者观察模仿康复人员发音的口型及舌的位置,向患者传递训练内容,让其产生对应发音,如要求患者发“la”,康复人员可向患者示范将舌头顶到上腭,然后下来并发出“la”音。此时,观察模仿是康复人员与患者间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通过观察模仿康复人员的发音动作,提高语言获得能力。⑤节奏训练:失语症患者发音时经常把握不了节奏,如训练失语症患者发“ma”,有的患者会发出“ma la ma”,此时康复人员可轻拍患者手拍一下桌子而产生节律,让患者感知这个词的发音为一个音节。

1.2.2认知功能训练 患者每天完成特定沟通技巧训练后再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每天训练30 min,持续训练30 d ,具体内容:①注意力训练:采用注意力训练软件对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观察例、操作能力、思维逻辑、动作控制、反应速度、手眼协调、大脑抑制功能等8大项目。②记忆训练:采用图形记忆方式,让患者记忆之前所见的简单几何图形,随着训练时间延长增加图形数量及复杂度。③视觉失认训练:以常见物品为训练对象,让患者反复辨识颜色、图形及使用方法,并结合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辨别。④思维障碍训练:康复人员每天安排患者进行1~2项运动逻辑思维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训练依从性、语言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①不良情绪:应用自评焦虑量表(SAS)〔7〕、自评抑郁量表(SDS)〔8〕进行评价,SAS量表总评分20~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感越明显;SDS量表总评分20~8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抑郁感越明显。②训练依从性:应用自拟的失语症患者训练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训练内容依从性、训练频次依从性、训练强度依从性,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训练依从性越好。③语言功能:应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9〕进行,主要针对患者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听力语言、阅读理解、书写能力进行评价,总评分0~2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越好。④失语商指数〔10〕:失语商指数总分在98.4~99.6之间为正常,低于93.8提示存在失语症。⑤生活质量:应用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11〕进行评价,包括精力、语言、情绪、个性、思维、视力、家庭角色、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工作或劳动,共12个领域,每个领域3~5个条目,共4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总评分49~24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评分、抑郁自评评分及训练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评分、抑郁自评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训练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语言功能、失语商指数及SS-QOL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失语商指数及SS-QOL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阅读、理解、表达、复述等方面能力不同程度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及日常生活〔12〕。语言康复训练是目前改善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重要方法,但失语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影响康复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从而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效果〔13〕。因此,康复人员具备与失语症患者有效的沟通技巧将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从而提高患者语言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特定沟通技巧指导其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图片训练、书写沟通、发音模仿、发音节奏训练等,通过特定的沟通技巧使患者能更好地理解康复人员的指令,从而提高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失语症康复理论基础使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神经元网络广泛分布在大脑两个半球语言恢复区中,通过重组左侧半球功能并很好地整合左侧颞叶功能网络,将有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14〕。研究指出,语言记忆与左侧颞叶有关,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言记忆有关,通过认知功能训练重塑左侧颞叶功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记忆力,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15〕。

失语症患者由于缺乏与他人沟通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孤立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锻炼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16〕。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人员采用特定沟通技巧指导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锻炼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失语商指数及SS-QOL总评分高于对照组,考虑可能由于特定沟通技巧能让患者更好地与康复人员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锻炼依从性,从而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此外,在特定沟通技巧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可有助于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及重组,从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与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

综上所述,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儿语言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失语症技巧依从性
失语症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指正要有技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问的技巧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