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民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2021-06-08郭文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愿试卷居民

郭文超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 300000

心跳骤停属于临床突发情况,发生时通常伴有呼吸骤停,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1〕。调查显示,约80%的心跳骤停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庭中,若在4 min内进行现场施救其生存率可提高约50%。而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患者在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前未能及时得到CPR抢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包括缺少CPR培训、实施CPR意愿不足等〔2-3〕。本研究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在遇到心跳骤停的情况下实施CPR的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现场CPR抢救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10月参加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复苏技能知识培训的某市某区居民297人进行调查,包括普通社区居民、在读高校生及企业职工、农民等。女136人,男161人,年龄18~73岁,平均(39.24±5.37)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5~75岁;②智力发育正常且自愿参与调查;③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排除标准:①心、肺患有重大疾病者;②近期内接受过重大手术;③精神疾病患者。

1.3 调查方法

1.3.1调查人员培训 在该院挑选平时对待工作细心、认真,并且具备CPR知识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负责人,对所选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技能知识统一培训,包括此次调查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相关注意事项等。由社区负责人带领调查员通知居民,居民在收到调查问卷后独立完成。

1.3.2培训内容 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4〕(2010年版),主要包括对心跳、呼吸骤停的判定、CPR适应证、呼吸道通畅方法、胸外按压方法、CPR有效指标等内容。由该院中级以上职称专业培训导师对CPR理论以及技术操作要点进行讲解,并现场进行CPR模拟,使学员在导师指导下现场学习,对于错误或不规范动作进行及时纠正。

1.3.3问卷调查内容 包括居民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接受培训情况;对接受CPR学习是否有意愿;是否能够正确实施CPR;遇到突发情况能否实行CPR;影响CPR实施的相关因素等。

1.4 调查质量控制

问卷发放后采用不记名法进行现场独立填写,填写后由调查员亲自回收试卷,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由两名调查员将数据双盲录入,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试卷297份,被调查者全部做完试卷为有效问卷,其中有292份为有效试卷,有效率为98.32%。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年龄:18~40岁121人(41.44%),41~73岁171人(58.56%);婚姻状况:未婚9人(3.08%),已婚271人(92.81%),离婚/丧偶12人(4.11%);接受过相关培训44人(15.07%);教育程度:大专以及本科75人(25.68%),高中/中专151人(51.71%),高中以下66人(22.60%);职业:公务员12人(4.11%),事业单位人员108人(36.98%),学生42人(14.38%),农民33人(11.30%),其他职业97人(33.22%);健康状况:好/一般255人(87.33%),不好37人(12.67%);经历过急救现场61人(20.89%)。

2.2 居民实施CPR意愿

228名(78.08%)社区居民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当目睹亲友发生突发情况时有234名(80.14%)居民愿意实施CPR,有61名(20.89%)愿意对陌生人进行实施CPR。

2.3 不同情况居民实施CPR意愿对比

接受过相关培训、经历过急救现场以及认为实行CPR救治有效者愿意对亲友实施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相关培训、受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急救现场以及认为实行CPR救治有效者愿意对陌生人实施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情况居民实施CPR意愿对比〔n(%)〕

2.4 影响居民施救原因

接受过培训者影响CPR施救原因主要有担心能力不够、负法律责任;未接受培训者主要担心带来麻烦、负法律责任。不同教育程度者担心能力不够、未学习急救措施;经历过急救现场者担心能力不够、未学习急救措施。见表2。

表2 不同背景居民不愿施救原因〔n(%)〕

3 讨论

心脏骤停发生后对患者及时进行CPR是挽救其生命的重要措施,调查显示,在出现心脏骤停短期内实施有效的CPR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及救治生存率〔5〕。相关研究显示,脑组织在室温下缺氧4 min以内,若能够及时实施CPR,则能够使患者承受缺氧时间超过20 min〔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越久,实施CPR救治成功率越低〔7〕。了解居民进行CPR救治时的意愿以及影响CPR救治的原因,据此提高居民遇到突发心脏骤停时救治的意识,可降低心脏骤停死亡率。本调查结果显示,78.08%的社区居民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表明社区大部分居民对于学习CPR的热情较高。这与相关调查中对于居民是否愿意学习CPR的调查结果相似〔8〕。国外调查显示58%的居民接受过CPR知识培训〔9-10〕,与之相比虽然我国居民愿意接受CPR培训的热情较高,但实际仅有15.07%接受过相关培训,数量远远低于国外,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符合〔11-12〕。

本调查显示,在面对亲友时,有80.14%的居民愿意实施CPR救治,而面对陌生患者仅有20.89%的居民愿意进行CPR救治,究其原因可能是面对陌生人担心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后得不到对方的感激反而被误解,严重者会追究实施者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对社区居民大力宣传CRP,提高其实施CPR救治的意识。

社区居民不愿进行CPR救治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做不好、承担法律责任以及事后带来麻烦,虽然接受高等教育者表示愿意进行CPR救治,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待此问题会做出较为谨慎的选择,这与国内外对阻碍CPR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相似〔13-15〕,在国家已经实行保护CPR救治者免责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民众担心后果而在实践中不愿意进行救治。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实施CPR救治的重要性,提高居民学习CPR的意愿,加强模拟训练的培训,制定相关法规保护实施者的权益,提高心脏骤停者救治成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意愿试卷居民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石器时代的居民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高台居民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