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2021-06-08王全华王占宇孙红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责任制肺栓塞溶栓

王全华 王占宇 孙红伟

胶州市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266300

肺栓塞主要是指由血栓堵塞动脉及其分支而导致的肺动脉循环出现障碍的情况,该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剧烈甚至咯血等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部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甚至休克等症状[1]。当肺动脉的分支或主干受到内源性以及外源性栓子的堵塞时,患者在临床中就会出现肺循环障碍的情况,因此称之为急性肺栓塞,该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同时由该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2-3]。急性肺栓塞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在目前对肺栓塞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溶栓治疗,为确保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5]。本研究主要探讨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相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2.9±10.4)岁。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1±10.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胸部CT以及胸片等的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所有患者均存在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的临床特征,两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心肝肾等重要功能器官严重障碍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将50~100 mg的爱通立(rt-PA)放入50~100 ml的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输液泵对静脉滴速进行控制。采用溶栓治疗完成后的4 h内对患者的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凝血酶时间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内容对患者采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治疗,1次/12 h,连续进行5~7 d的治疗。注射治疗的第3天指导患者进行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用药量进行调整。

1.2.1对照组 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注意,叮嘱患者卧床休养,依据溶栓治疗的用药量、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密切注意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牙龈出血等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相关处理。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首先依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以及工作年限等划分专门的责任护理小组,每个小组主要由3名护理人员以及1名护士长组成,每组成员针对相应的患者,每天进行护理工作的总结,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应做好交接,相关负责人将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落实,并定时检查或抽查相关人员工作内容的实施情况,对于排班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责任制护理的具体实施内容为:①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养,使翻身以及搬动身体的次数尽量降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针对溶栓治疗的具体措施、用药类型以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使患者明确治疗的具体内容,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术前做好相应的实验室物品的检查,准备好有关的急救物品。②对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注意,准确掌握患者接受溶栓的时间,对患者出现恶心以及瘙痒等的毒副作用进行及时记录并做好相关处理[6]。③对患者进行溶栓后的护理:对患者各项凝血功能的指标进行及时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注射部位、口腔以及消化道的临床特征,若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7]。④有效的心理干预:由于该疾病发病迅速知病情严重等的特点,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悲观以及恐惧等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安慰与鼓励,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并给予及时有效地心理疏导便于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⑤出院后的指导。急性肺栓塞患者在出院后大多仍需服用抗凝类的药物,护理人员应以及持续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教会患者在出血倾向方面的自我检测,出现异常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叮嘱患者进行合理的恢复锻炼,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的出现,同时叮嘱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期回医院接受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情况,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的情况进行评估,每个量表均包含20项内容,分为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的患者表明抑郁患者焦虑的情况越严重。

1.3.2根据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的评估内容有:护理书写规范、沟通能力、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责任心以及应急能力五个方面,每项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越高。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主要为胸肺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以及气道阻力(Raw)。

1.3.4分别提取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抗凝血酶(AT),其中纤维蛋白原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的情况

2.2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动力学指标

研究组患者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peak及Raw水平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动力学指标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LT、Fbg及AT指标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PLT、Fbg均优于对照组(P<0.05),A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LT、Fbg及AT的指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转变,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导致该疾病引发的主要栓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该疾病早期的临床特征不明显并且患者的体征表现较为复杂,导致该疾病的误诊率较高,急性肺栓塞的发病过程较为迅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8-9]。采取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是降低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该治疗能够对溶栓部位进行选择性的用药,有效的降解患者的纤维蛋白酶,同时不会对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产生任何影响,因此采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溶栓性出血的情况能够有效降低[10-11]。研究表明,对溶栓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充分说明责任制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此外,经过对两组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血小板等相关指标的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peak及Raw水平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研究组患者干预后PLT、Fbg均优于对照组,AT水平差异不显著。由此表明,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能够使患者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以及抗凝血酶水平有效降低,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12]。责任制护理干预是一种强调以患者为中性的新型护理模式,促进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服务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确保患者能够接受针对性的以及科学的护理。在近年来的临床护理中逐渐采用责任制的护理干预,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13]。该项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不同,主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而开展的优质化服务,通过明确护理目标从而有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进而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14]。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在经过溶栓治疗后,骨髓由于刺激而导致血小板的大量产生,从而使患者缺血的风险增加。在本研究中通过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有效地降低溶栓情况的出现[15]。责任制护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患者通过对治疗方式的详细了解,有助于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而使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在溶栓治疗后通过有效的生活以及饮食干预,有助于患者舒适度的提升;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进行定期的复诊,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以及血小板等参数得到相应的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责任制肺栓塞溶栓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