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体位护理联合抚触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肺功能、心理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2021-06-08丁晓薇沐艳君周漪晴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位入院新生儿

丁晓薇 沐艳君 周漪晴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5500

新生儿肺炎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发生障碍〔1〕,因此引起低氧血症,进而发生细胞代谢障碍,甚至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等〔2〕。临床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一方面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或病原体进行积极的治疗〔3〕,另一方面给予适宜的氧疗,通过改善患儿的肺泡气和动脉血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纠正高碳酸血症,提高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4〕。转变体位护理〔5〕,是一种通过改变患儿体位,选择头低脚高的体位,进行有效的护理,促进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一种方式。新生儿抚触〔6〕是一种在科学指导下,通过对新生儿有序、有技巧的进行按摩,能够对其产生温和良好的刺激,并通过皮肤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神经传导,产生生理效应。本研究通过联合转变体位和抚触两种护理方式,对新生儿肺炎进行干预,观察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生28 d内;按照《实用新生儿学》〔7〕,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胎龄37~41周。排除标准:并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产妇具有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并发新生儿溶血症等。根据入院顺序,将共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将详细方案上报至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研究批准,纳入的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晓,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用药,给予持续性的低流量氧气,并进行常规的新生儿肺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等。干预组采用转变体位联合抚触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体位护理方法:①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取头高脚低体位,头部高于脚部30°,将双上肢放在头部的两侧,双腿稍外展,保持半小时,而后患儿自由体位;②3 h后,在头、背、臀三处放置小枕,保持患儿的头高脚低体位,并向左侧卧位,上下肢均保持屈曲状,半小时后患儿取自由体位,并于3 h转向右侧卧位,其余同前;③ 3 h以后,转为俯卧位,于背部和臀部垫高度适宜的小枕,使脚高头低呈15°,半小时后患儿取自由体位;④在体位转换前,轻轻给患儿叩背5 min。抚触方法:①抚触培训:选择优秀的护士组成抚触护理小组,对其进行系统的抚触培训,以讲解、练习、考核的方式确保护士掌握抚触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②提供适宜的周围环境,保持室温在30~34 ℃,湿度保持在55%~60%,护士双手涂抹适量润肤油,于患儿喂奶1 h后,将其置于俯卧位,对背部、臀部和两侧位置进行抚触,而后调整为侧卧位,依次按摩四肢,再调整为仰卧位,按摩患儿的头、胸、腹。按摩过程中注意适量补充润肤油,动作轻柔,避免患儿皮肤受损。每日上午进行一次完整的抚触护理。且抚触过程中关注患儿的症状体征,一旦有异常表现,立即停止抚触,并向医生反馈,由医生决定后续干预措施。③指导家属进行抚触护理,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按步骤介绍抚触护理的方法,而后由家长按照护士示范的方法进行抚触护理,在此过程中,护士按照操作顺序、要点、力度等进行一一指导,家长可在出院后继续进行相应的护理。④制作抚触护理方法小视频,于出院前发送给患儿家属。与患儿家属互留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以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显效:治疗3 d后无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明显减轻,7 d后胸片显示正常;有效:治疗3~7 d时无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明显减轻,胸片示显著好转;无效:治疗1 w后,患儿的病情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例数=显效+有效。

1.3.2肺功能情况 于入院后第1、3、7天检测并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心率(HR)情况。

1.3.3心理运动功能情况〔8〕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选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联合编制的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越高,表示小儿的智能发育和心理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情况比较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SpO2、R、HR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以及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的R、HR均表现为下降趋势(P<0.05),且入院第3天、7天均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pO2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且入院第3、7天均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情况比较

2.3 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运动功能比较

在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中,干预组有1例失访,对照组有2例失访,失访率分别是3.33%和6.67%。与入院时相比,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的MDI和PDI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心理运动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通换气是肺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发生肺炎的新生儿一般伴有通换气功能障碍〔9〕。在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肺炎占有较高的比例〔10〕。孙彩霞等〔11〕对2 830名住院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其中有17.95%的住院患儿为新生儿肺炎。有研究显示〔12〕,肺炎导致的低氧血症持续存在,需要延长氧疗的时间,会增加肺损伤和氧中毒的风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是重要的辅助措施之一,在辅助治疗、改善疾病、促进疾病尽快康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马静等〔14〕研究了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也发现能够促进患儿肺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干预组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转变体位护理联合抚触护理的干预方法,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MDI、PDI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分析认为原因可能是:①在院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转变体位的护理方式,一方面在头高脚低位时,有利于促进患儿减少呕吐的发生,从而降低吸入型肺炎的发生风险,并通过定时转换体位,降低痰液在气管内滞结,通过转化为头低脚高位能够有效减轻患儿肺后叶的充血水肿情况,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同时也对肺不张起到预防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喂奶后,应选择头高脚低位,以防呛咳。②在进行转变体位护理中,结合叩背,起到震动作用,促进黏附在支气管内壁、肺泡内的分泌物脱落,利于痰液排出。③新生儿的神经末梢对外界感知能力比较敏锐,据报道〔15〕,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感受器,通过抚触,可将外源性的刺激通过神经冲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且刺激越强、干预时间越早,对脑神经元的发育刺激越强。本研究中在对肺炎新生儿的护理中联合了抚触护理的方式,通过局部科学、有序的抚触刺激,促进新生儿的全身血液循环,并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心理运动功能和智能的发育。本研究中通过对家长培训新生儿抚触护理的顺序、要点等,促进家长在出院后,持续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因此起到进一步明显改善MDI和PDI的作用。

综上所述,转变体位联合抚触护理,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应用过程中,不仅有利于促进患儿更好地改善肺功能,还可有效地促进患儿MDI和PDI的发育,可应用于新生儿的康复护理。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体位入院新生儿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