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06-08王艳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方案心理

王艳香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郑州 450006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且多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属于内分泌系统类病变,且依据组织学理论可划分为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其中前者占甲状腺癌的90%左右〔1〕。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临床中治疗该病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虽微创手术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因该类手术的难度较大,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常规护理方案已无法满足甲状腺癌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寻求规范、科学及有效的护理方案是当前肿瘤科面临的关键问题〔2〕。本研究在甲状腺癌手术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按照时间顺序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甲状腺癌患者118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9例。纳入标准:①术前行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②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甲状腺癌诊断标准,③均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④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均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性靶器官疾病,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③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④凝血功能障碍,⑤中途退出。研究组中男13例,女46例;年龄44~79岁,平均(61.5±3.2)岁;病程1~5年,平均(2.8±0.3)年;病理类型:34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对照组中男16例,女43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2.7)岁;病程1.2~6.0年,平均(3.3±0.4)年;病理类型:32例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等基础性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本研究后通过。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方案。具体方案包含: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心理疏导等。

1.2.2研究组 对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如下:①成立临床路径化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其余组员由培训过的护士担任。依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将护理计划制定成表格,横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时间,纵轴为临床护理内容,护理后在该项后打√,反之打×,在每项护理结束后由责任护士签名,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放置于患者病历档案首页,以便于交班或后续的护理。②定期开会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讨。③术前护理。入院后陪同患者或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并陪同患者熟悉医院及病房环境,同时询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基础信息,在此期间采用轻缓的语气与患者交谈,并评估其心理状态。并将病房的作息时间等一一告知,同时将同病房的病友介绍给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患者病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如何处理等相关内容向患者一一介绍,以此缓解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及恐惧感;术前准备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度,详细解答患者的疑惑,促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续的治疗及护理。④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并行全麻,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等情况。术后将患者推入病房,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便于患者呼吸顺畅,待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为其调整体位,定时观察患者引流情况。⑤术后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行呼吸锻炼,并给予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定期清洁患者口鼻等,避免感染,密切注意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患者拆线后指导其活动颈部,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加以疏导,避免患者出现心理压力,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采用SAS及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别为10分制,其中<5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1.3.2护理质量 采用该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其中包含护理态度、专科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四个方面。每项为10分,总分为4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高。

1.3.3生活质量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从生理状态、自觉症状、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方面评估,每项10分,总分4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3.4并发症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例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n(%)〕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1〕。在当前临床中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为手术,但因甲状腺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含有的血管众多,手术操作存在一定难度,不可避免会对部分组织造成损伤,产生不同程度术后并发症〔3〕。因此给予甲状腺癌患者针对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在围术期开展临床路径化护理模式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4〕。近年来,微创手术方式不断完善及成熟,但仍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手术创伤,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后发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若不重视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则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

甲状腺癌属于内分泌系统病变,且其患病率逐年提升,且呈现低龄化,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6〕。本研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调节其心理压力,改善其情绪,保障手术治疗效果。SAS、SDS评分量表可有效分析患者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临床中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其特点为效能高、方法简便、简单易懂、易于分析等〔7〕。本研究提示,采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方式可在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护理质量,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临床路径化护理方案的特点:①护理前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将护理内容表格发放到患者手中,向其讲解护理内容的必要性及意义,确保患者了解并知晓每一时间点需接受的护理内容,便于后续的护理治疗中患者能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护理,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8〕。②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将护理的中心放在患者身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同时按照护理计划有条不紊实施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以轻缓的语气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评估其心理状态〔9〕。在健康宣教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促使患者掌握病情相关知识,将其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以此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术后定时观察患者情况,预防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增加手术治疗的安全性〔10〕。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均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护理过程中将培训内容用于实践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11〕。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方案,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加强学习,并总结护理方案的不足〔12-15〕。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方案心理
烂脸了急救方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心理感受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