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8王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常规阶段研究组

王玲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 36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降低等症状,同时,该疾病特征以持续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1〕,因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且有学者指出〔2〕,该类患者在稳定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开展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呼吸肌功能,进而提高其肺功能及活动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临床经验表明〔3〕,由于稳定期患者症状较轻,导致其对呼吸功能训练及自我管理的依从性较差,因此,需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有学者指出〔4〕,对该类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探究其效果,特选取2018年1~9月在该院进行COPD治疗的130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9月在该院进行COPD治疗的13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COPD相关标准〔5〕,且处于稳定期;②肺功能FEV1/FVC<70%;③患者意识清晰,且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护理工作;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其他内脏功能严重障碍;②伴有气胸、肺气肿等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③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伴有恶性肿瘤等疾病。其中男77例,女53例;年龄43~68例,平均(57.52±8.13)岁;病程5~13年,平均(9.23±2.1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9例,高中及中专59例,大专及以上22例;居住方式:独居19例,与配偶居住45例,与家人居住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5例。常规组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02±8.46)岁,平均病程(9.01±2.42)年,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25例,高中及中专29例,大专及以上11例,居住方式:独居10例,与配偶居住23例,与家人居住32例;研究组男38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99±7.81)岁,平均病程(9.47±1.8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24例,高中及中专30例,大专及以上11例,居住方式:独居9例,与配偶居住22例,与家人居住34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及居住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就诊及随访时,按阶段向其方法指导健康指导手册,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危险因素、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即通过一对一上门访视,时间为40 min/次,频率为2次/月,共干预6个月,并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根据其病情改善情况改变阶段,调整干预次数及干预持续时间〔6〕。具体干预方法:①前意向阶段,该阶段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了解程度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应应向其讲解锻炼的重要性,并采用患者感兴趣的方式,引导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步骤产生兴趣;②意向阶段,患者已了解呼吸功能锻炼重要性,且已出现改变倾向,但尚未采取相应行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回顾自身行为,并指出其不良行为对其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向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计划,提高其对开始行动的信心〔7〕。③准备阶段,因此,该阶段护理人员应重点向患者讲解训练的方式及过程,并通过演示及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对训练产生一定认知,同时,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共同制定相应计划,提高患者对改变不良行为的信心,鼓励其开展相应准备工作,鼓励及支持患者进行模拟练习,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训练目标及计划〔8〕。③行动阶段,指导患者对呼吸功能训练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适感,并及时对其训练方式及步骤进行指导及纠正,并通过再次告知其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该训练方法的信心,同时,根据患者在训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行动计划进行适当修整。④维持阶段,观察并督促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同时强调坚持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与患者亲人进行联系,并通过建立家庭微信群,发放宣传画等方式,提高患者家属对其训练的督促,巩固其行为。⑤指导示范,对前一阶段患者训练情况进行指导,并通过向其示范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提高其呼吸训练的正确性。⑥小组讨论,根据患者不同行为改变阶段,将其划分为不同小组,鼓励其说出自身在训练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探究克服困难的方法〔9〕。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由张彩虹等〔10〕学者编制的COPD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及自我效能5个维度,51个条目组成,总分为51~25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同时采用行为阶段评估问卷调查不同健康教育模型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影响。采用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11〕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3个维度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共76个条目,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总分为三个维度评分经计算得出,0分表示对患者生活质量无影响,分数越高表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且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行为阶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呼吸功能行为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其呼吸功能行为阶段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患者阶段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行为阶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Q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其SGRQ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GRQ 评分为(38.87±7.36)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Q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COPD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且有研究指出,该类患者可通过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达到提高呼吸功能及肌肉力量等效果,但由于该类患者多为老年人,且需长时间在家中进行康复,加之其对训练的重要性及方式了解程度较低,因此对其依从性较差〔12〕,导致常规护理对症状缓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本次研究采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根据不同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有目的的提高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13〕,对前意向阶段患者主要护理目的为提高其对呼吸功能训练的兴趣,并引导其进行训练,而对于意向阶段及准备阶段患者,其护理重点为向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并提高其对该训练的信心,促进其向行动阶段进发,而当患者进入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对其进行定期随访成为护理重点,在进行随访时,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疾病等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训练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其能够通过正确训练,达到改善其症状的效果〔14〕,另外,通过指导示范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通过提高患者认知及与其他患者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其对呼吸功能锻炼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且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其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及呼吸功能锻炼行为阶段均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主要与采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有关,该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将患者划分为不同阶段,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目的性及针对性,使患者能够在不同阶段接受与之相对应的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其对自我健康的管理能力,而其呼吸功能锻炼行为阶段的逐步提高,是由于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其进入下一阶段,并在患者训练过程中通过督促等方式,促进其训练阶段的提高有关〔15〕。另外,SGRQ 量表作为COPD专用量表,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症状及体征等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该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表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优于常规组,进一步证实了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常规阶段研究组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常规之外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