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幸福感与睡眠质量及体育锻炼的相关性

2021-06-08孟令琦高紫嫣孙辉徐文君张宇刘翠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正性负性

孟令琦 高紫嫣 孙辉 徐文君 张宇 刘翠萍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 26600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到2017年,满65周岁以上人群占全部人数的11.4%。估计至2025年,年龄超过60周岁的人数可能高于3亿,我国已迈入超老型的行列,这使得老年幸福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从个体角度来看,年龄增长伴随老年人身体的老化衰退会引起睡眠障碍、心理状态改变等问题。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为27.3%〔1〕,而难以入睡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2〕。部分老年人会以消极态度对待衰老,常不满意自己的社交网络,渴望更加有力的社会支持应对潜在威胁〔3〕。另外,老年人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缓解抑郁情绪〔4〕,因此,体育锻炼可能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调查城乡老年人幸福感现状,研究其幸福感与睡眠质量及体育锻炼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山东青岛、潍坊和济宁地区的52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分析,收回520份调查表,其中515份有效。入选条件:可正常沟通;帮助其了解具体调查内容并取得其同意。排除条件:身体情况不允许接受调查者。其中男251人,女264人;年轻老人(≥65及<75岁)362人,老老年人(≥75岁)153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16人,初中128人,高中61人,大学10人;居住地:城市168人,农村347人。

1.2 方法

1.2.1综合幸福问卷 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5〕,由苗元江制订,设有51题,其中50题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1题为幸福感指数。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分: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每个条目有1~7级,得分高者幸福感高。用幸福感指数来描述老年人幸福感情况,幸福感指数有1~9级,范围为1~9分,得分高者幸福感高,其Cronbach α系数介于0.674~0.906,每个分量表分半系数介于0.660~0.884。

1.2.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6〕,能够自我判断最近一个月的睡眠情况。PSQI得分超过7分则判断存在睡眠障碍,得分高者睡眠障碍严重〔7〕。该量表具有0.87的半分信度和0.81的再测信度。

1.2.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选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3,PARS-3)”〔8〕,从三方面考察运动量。使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1)和运动频率的乘积表示运动量,每个项目1~5级,计1~5分;≤19分则为小锻炼量,20~42分为中锻炼量,≥43分为大锻炼量。该量表用于体育运动量的评定,具有0.82的重测信度。

1.3 资料收集方法

在知情同情原则的基础上,调查员说明该量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协助被试者完成一般资料和量表内容的填写。若由于识字障碍无法自主填写,根据统一标准,调查人员将逐一讲解并代写,所有问卷均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人幸福感情况

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7.03±1.20)分;非常痛苦者和很痛苦者均为0;痛苦3人(0.6%),有些痛苦8人(1.6%),中等45人(8.7%);有些幸福87人(16.9%);幸福208人(40.4%);很幸福100人(19.4%);非常幸福64人(12.4%)。本调查中老年人幸福指数高于中值。生活满意(5.69±0.79)分,正性情感(5.39±0.68)分,负性情感(5.48±0.76)分,生命活力(4.69±1.13)分,健康关注(5.07±1.02)分,利他行为(5.01±0.98)分,自我价值(5.62±0.72)分,友好关系(5.43±1.00)分,人格成长(5.20±0.70)分,除生命活力均值低于中值,各维度均值均超过中值,其中生活满意得分最高。

2.2 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组别的幸福感比较

男性和女性在负性情感、人格成长方具有显著差异(P<0.05),得分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见表1。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方面,城乡老人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满意的分数农村比城市高,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和健康关注得分为城市高于农村,见表2。年轻老人和老老年人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分数老老年人比年轻老人高,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和利他行为分数年轻年人比老老年人高,见表3。受教育程度的比较中,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在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友好关系、利他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小学及以下和高中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小学及以下和大学在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有显著差异,初中和高中在健康关注方面的差异(P<0.05),见表4。

表1 不同性别老年人幸福感得分

表2 不同居住地老年人幸福感得分

表3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

表4 不同受教育程度老年人幸福感得分

2.3 老年人幸福感与睡眠质量、运动量的相关性

59.4%的老年人选择小锻炼量,37.3%的老年人进行中等锻炼量,3.3%的老年人为大锻炼量。老年人PSQI总分为7.82±3.03分,有29.5%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

老年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和PSQI负相关(P<0.05);幸福感与运动量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老年人幸福感得分与PSQI、运动量相关性(n=515)

3 讨论

本研究中老年人幸福感情况显示,89.1%的老年人幸福感居于中间偏上水平,高于颜小勇〔9〕2013年报道的幸福感指数均分(6.67±1.35)分,可能与近年国民GDP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升高从而生活满意度提高有关。

性别在负性情感与人格成长方面有显著差异,男性分数较高。负性情感主要对体验到抑郁、嫉妒、妒忌愤怒、内疚等消极情绪的评价,得分越高,负性情感越少,这可能与女性心思更加细腻从而产生更多消极情绪有关,但是这一点与袁滢雯等研究不符〔10〕。人格成长主要是对自我接纳、持续发展、总结新经验、自我认知以及能够自控的评价,男性得分较高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建设上,而女性相对来说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与舒文锐等的研究结果相似〔11〕,表明男性对自己的评估更高,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和认同感更高。因此对老年女性进行心理疏导时,应该建议她们适当的发展兴趣爱好,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自我接受,提高不断发展的能力,从而减轻负性情感,有助于提高人格成长方面的得分。

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幸福感各个因子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年轻老人与老老年人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年轻老人,老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分数更高,这提示在主观幸福感上,老老年人比年轻老人高,可能与老老年人承担更少家庭责任,心态更加平稳有关。有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高,老年人心理更趋平和,容易知足〔12〕,但这与王希华等〔13〕的结果不同,该结果显示,老年幸福感和年龄不相关,与曹新美等〔14〕研究结果存在差别,该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在60岁以后达到高峰,在后期则较低。而在健康关注、生命活力、利他行为方面,年轻老人得分高于老老年人,提示心理幸福感年轻老人高于老老年人。由于年轻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强于老老年人,他们渴望发挥更大的自身价值,从而更加希望保持自身健康。对家庭和自身的健康关注度更高,而老人在80岁以后自理能力、躯体功能和认知能力良好的比率明显减少,随年龄增加呈急剧下降的趋势,所以可能导致其健康关注得分的降低,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16〕。由于年轻老人年龄小于老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良好,更加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生命活力得分更高。老老年人社会功能退化更加明显,可能需要接受子女的赡养,没有更多的能力和精力来帮助别人,因而其利他行为得分较年轻老人低。提示老年人心理护理工作中,应该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对其躯体功能、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关注度相应增加,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水平。

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得分比农村老年人低,可能与农村地区生活节奏慢,生活成本和压力低有关,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17〕,其结果为城市老人相对农村有更多社会援助,城市老人对生活的满足超过农村。而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方面,城市地区得分高于农村地区,这可能因为城市居住条件好,社区公共健身设施比较完备,且医疗卫生宣传比较到位,各种形式的娱乐和公益等活动多,所以城市老人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得分较高。有研究也表明〔18〕,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自我管理的认知水平也在提高,因而有更好经济水平的城市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水平高于农村老年人。另外,城市地区志愿服务宣传和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更多,因而城市老年人的利他行为得分更高。因而可以建议老年人多进行志愿活动和娱乐活动,减轻心理压力,会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受教育程度方面,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友好关系、利他行为上差异是显著的,除生活满意维度,其余维度都是受教育程度高者得分高,可能与学历高者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高有关。生活满意得分,学历低者得分高,这可能与学历低者人生追求小,易满足有关。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幸福感与睡眠质量低度正相关。老年人幸福感与运动量呈低度正相关,运动量越大,幸福感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对老年人的睡眠采取一定干预措施,指导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前少喝水进食、避免情绪兴奋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打乒乓球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老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综合的,比如子女居住距离〔19〕、身体状况、年龄及兴趣爱好〔12〕等对老年人幸福感均有影响,这可能是导致睡眠和运动与幸福感仅呈低度相关的原因。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正性负性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