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6-08乔永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程度

乔永丽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264008

恶性肿瘤治疗通常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虽一定程度上遏制癌细胞扩散,延长了生命周期,但放化疗会给患者带来恶心、呕吐、脱发及皮肤变色等毒副作用,导致肿瘤化疗患者存在病耻感〔1〕。病耻感是一种因负性经历所致的情感体验,包括羞耻感、被孤立、被指责、被排斥及被标签化等负性情绪体验〔2〕。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会引起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刻板认知、偏见和错误的看法,使其采取逃避社会、保密或缩小交际圈等消极应对行为〔3〕。病耻感是一种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体现,既代表了社会对某些人群的负面认知,同时也表示特殊人群因自身标记而存在的羞耻感体验〔4〕。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耻感在重症严重程度上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导致患者就医延长和依从性下降〔5〕。为此本研究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癌症患者,②年龄≥18岁,③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④意识清楚且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⑤无精神疾病史或心理障碍者,⑥家属及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具有认知、交流及理解障碍者,②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或心理障碍者,③无行为活动能力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79例,女67例;年龄18~85岁,平均(67.53±12.41)岁;肿瘤类型:头颈部肿瘤38例,妇科肿瘤46例,呼吸道肿瘤35例,消化道肿瘤27例;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31例,Ⅲ期40例,Ⅳ期54例。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性别、年龄、性格、家庭收入、居住地、付费方式、慢性病史、饮酒史、吸烟史、肿瘤类型、临床分期、病程、转移情况、化疗周期、恶性程度、恶心呕吐、牙龈出血、排便异常、红细胞、白细胞及心理状况等。

1.2.2社会影响量表〔6〕社会影响量表(SIS)是用来测量肿瘤患者的羞耻感评分量表,该量表包括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及社会隔离4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取1~4分4级评分制,总分24~96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对社会影响程度感知越大,病耻感体验越强。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4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病耻感总分为(59.87±10.62)分,其中社会排斥得分为(21.21±3.65)分、经济歧视得分为(15.09±3.05)分、内在羞耻感得分为(6.49±1.47)分、社会隔离得分为(14.11±2.77)分。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分,

2.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付费方式、居住地、性格、饮酒史、转移情况、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恶性程度、恶心呕吐、排便异常及心理状况均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单因素分析

2.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变量赋值

将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见表3。

表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变量赋值

2.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以P<0.05为标准,按照相关性β大小排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评分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恶性程度、心理状况、付费方式、转移情况及年龄等得分对病耻感均具有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社会排斥感评分最高,此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研究结果相关一致〔7-8〕。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癌症的高病死率、患者错误的疾病认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

3.2 恶性程度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程度低分化患者的病耻感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中、高分化患者的病耻感评分〔9〕。分析原因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预示着疾病的发展和转移速度的快慢,低分化则会加剧肿瘤恶性程度的发展和转移,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低分化的恶性肿瘤患者更加担心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心理负担和压力更大,更易产生强烈病耻感〔10〕。为此,应根据患者恶心程度、化疗周期及病程时间等因素,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3.3 心理状况

有研究表明,病耻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相关,消极应对情绪会增加患者的病耻感程度〔11〕。本研究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水平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评分具有显著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感到无助和恐惧,而排斥社会交际,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消极情绪聚集加重病耻感体验〔12〕。为此应重视和充分挖掘患者的个人自我价值,引导其重视个人的自我接纳,开辟心理治疗咨询室,对存在病耻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尊严疗法〔13〕,提升患者的自尊和心理状况,减轻病耻感程度。

3.4 付费方式

本研究单因素结果显示,自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病耻感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医保患者的评分,表明自费患者的病耻感程度高于医保患者〔14〕;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是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是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患者会因为疾病的高昂费用感到愧疚,心理压力增加,加重病耻感程度〔15〕。为此应健全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倡导先治疗后付费的原则,增加社会支持力度,鼓励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赠和帮助,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降低病耻感程度。

3.5 转移情况

有研究表明,是否发生转移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有着重要影响〔16〕。发生转移表明恶性肿瘤的侵袭性较强,且根治率减少,发生转移后患者对治疗的可耐性降低,不利于治疗的治疗。本研究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转移的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是发生转移后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预期值降低,导致其配合治疗的信心和主动性下降,从而采取屈服和回避应对方式〔17-18〕,使得负性情绪增多。

3.6 年龄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是年龄小的患者是家庭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患者的患病状态使得其无法实现对未来和事业的抱负,对家庭和社会存有愧疚感,产生对自己的否认和排斥感〔19〕。同时年龄小的患者对于挫折抗击打能力较弱,面对疾病时常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对社会交际和工作感到被隔离、排斥和歧视,从而产生强烈的病耻感。反之年龄较大的患者家庭事业相对稳定,人生阅历丰富对于生死更加淡然,因而病耻感程度体验相对较轻〔20〕。为此应提供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帮助患者强化决策能力,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拓宽护患交流渠道和便捷咨询服务〔21〕,使得患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帮助,降低病耻感程度。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耻感现状的影响因素有恶性程度、心理状况、付费方式、转移情况及年龄等。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生存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程度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