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生态养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

2021-06-04唐苏慧邱细斌

湖南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破坏力鸡粪鸡群

方 勤,唐苏慧,邱细斌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2.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永州425000;3.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镇动物防疫站,湖南娄底417000)

“炎陵黄桃”是湖南省炎陵县的特色农产品,其栽种范围很大,遍及在炎陵县及周边区域,随着政府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出现了一批果园散养土鸡的果农。由于农户缺乏养殖经验,一次将500到2000不等的鸡未经分群集中饲养在一起,以及栏舍建造简单且不规范,出现鸡破坏果园植被而导致土壤保墒能力下降,踩踏土地导致土壤紧实不透气影响了果树的生长和结果,鸡舍拥挤不透气和鸡舍未设栖架导致鸡跑到附近树枝上过夜等窘况。本文通过研究鸡放养的密度、鸡群活动范围以及生态鸡舍建造等,为农户生态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1 鸡生态养殖密度和活动范围测定

1.1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在永州市某1200亩黄桃园中果园草充分的区域,鸡舍建在以其为中心半径15m内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30m内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的位置,试验品种I黑凤乌鸡,试验品种II三黄鸡,试验品种III贵妃鸡。

鸡养殖初始月龄均为2月龄,将每个品种按60只/亩、40只/亩、20只/亩的养殖密度饲养在草的品种和高度相近的不同区域。

鸡养殖密度的测定以鸡群养殖4个月后对植被的影响情况而定,分无影响(鸡舍15m内草地覆盖率70%以上)、轻度破坏(鸡舍15m内草地覆盖率50%~70%)、中度破坏(鸡舍15m内草地覆盖率30%~50%)、重度破坏(鸡舍15m内草地覆盖率30%以下);活动范围的测定以鸡的每个月龄鸡群群体活动的最远距离而定,测定对象选择对植被破坏力最小的20只/亩鸡群,鸡的破坏力有限才能留下痕迹利于观察,每个月龄测量一次活动范围。

1.2 结果与分析

经过4个月的观察与测定,黑凤乌鸡和三黄鸡的养殖密度试验结果相近,贵妃鸡受体型因素和食性更杂的影响对草的破坏力相对较弱,不同密度破坏力不同,但超过60只/亩均出现重度破坏,主要原因是鸡群除了吃草,对草的踩踏也会导致植被破坏。鸡的品种不同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出现了一定的区别,贵妃鸡活动范围变大出现在更早的年龄段。详细结果见表1、表2。

表1 养殖密度试验结果

表2 不同月龄不同品种鸡群活动范围试验结果

2 鸡生态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鸡群养殖密度不合理

鸡生态养殖和规模化饲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鸡充分的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对积累体内水溶性蛋白质增加鸡的风味有重要作用。养殖密度过大会破坏养殖环境,不仅无法发挥生态养殖的优势,还会导致鸡的病原迅速积累和传播形成恶性循环,许多生态养鸡者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前期养殖环境好没控制密度和合理规划,后期养殖环境破坏鸡病频发无法继续养殖。

2.2 鸡群养殖未分群分批

鸡的生态养殖分群分批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鸡的生长周期是6个月,将鸡按年龄段分为多群多批饲养,在年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饲料成本降低市场风险。以年销售1200只鸡为例,一次养殖600只分2批,12个月可生产1200只鸡,待鸡6个月可卖时需销售量为600只,一旦未及时售完会增加饲料成本。除此之外,鸡的分群饲养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一群鸡患病若与其他鸡群相距较远或者鸡群之间存在自然屏障,其他鸡群可得到保护,降低了生产风险。未分群分批饲养,如果发生重大疫病或销售不出去,就会损失严重。

2.3 鸡舍建造不合理

2.3 .1 缺少栖架。鸡属于高栖动物,脱温后夜间休息在鸡爪可握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木棍、树枝、竹条上,夜栖时间占每天的1/3,粪便排泄比较集中,缺少栖架不利于鸡的休息和粪便控制。

2.3 .2 缺少自动饮水器。鸡的自动化饮水装置已经多种多样,而且非常普及,不使用自动饮水器会增加人为加水的劳动量,以及加水不及时出现的鸡群缺水现象,加大了鸡群的管理难度。

2.3 .3 缺少合理化的食槽。鸡吃食时最喜欢争抢和翻扒,食槽建造不合理,会出现鸡翻扒食物和鸡粪落入其中的现象,导致食物被病菌污染,抢食恶劣时会互相踩踏使鸡出现死亡,不利于鸡的防疫和安全。

3 鸡生态养殖解决方法

3.1 品种选择

经过鸡养殖密度的测定发现,鸡的体重较小和鸡群密度较低对环境的破坏力较低,在选择鸡品种时可以选择品种较小食性更广的鸡,这样就减少了鸡对植被的踩踏力以及对单一植被品种的破坏力。

3.2 分群少量多批多舍饲养

分群饲养后,一群鸡变成多群鸡,可以减少鸡传染病在鸡之间的传播从而降低养殖风险;少量多批饲养,使得鸡每月都有销售,每次销售量不大,可以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也减少了植被破坏和鸡病原积累的速度;多舍饲养要求鸡舍的数量要大于鸡群数,这样有利于空栏舍的全面消毒和其周围植被的恢复,给环境一个病原净化和植被再生的缓冲期,在栏舍足够多的前提下还可实行轮牧的养殖方法。如前述年销售1200只的鸡场,每个月养殖100只鸡分6个年龄段饲养,待鸡6个月后每月销售100只鸡再饲养100只鸡,12个月同样可生产1200只鸡,但销售压力降低了6倍而且生产和销售可以根据市场灵活变动,大大减少了市场风险和鸡堆积带来的饲料成本。

3.3 建造结构合理的可移动小型鸡舍

可移动小型鸡舍:以饲养30只以下的少量鸡和不占人工为目的设计,鸡舍的设计原理是内部大部分装置可拆卸,鸡舍本身不大质量较轻可以人为移动,这样就可以随时轮牧让植被得到休养,随时调整饲养区域,避开病原多的区域,让养殖生态可持续。主要设计如下:

3.3 .1 可拆卸一体化栖架和食槽。利用鸡的夜盲、高栖和归巢特性,让鸡的饲料投喂自主完成,达到数周喂一次鸡的目的,从而减少人工。原理:鸡夜晚归巢后利用多只鸡的体重使得栖架向下运动一段距离,栖架上有绳索与食槽出料口挡板相连从而拉动出料口放出饲料,鸡发现饲料后会下架吃食,反复多次可将鸡喂饱,吃饱后鸡立于栖架夜晚不进行活动,第二日清晨鸡下架吃食,大多数鸡不会返回栖架,此后栖架和鸡的重量无法拉动出料口,这样鸡白天只能吃料一次无法吃饱,自然外出觅食。

3.3 .2 可拆卸悬挂式蛋槽。蛋槽设计鸡的出入口和观察口,增加蛋的安全性。原理:悬挂式蛋槽让鸡的蛋更难被发现,从而不易被地面上的动物或没吃饱的鸡破坏;蛋槽出入口仅允许一只鸡通过从而保证每个蛋槽大部分时间总有生蛋鸡保护鸡蛋,蛋槽上有鸡的观察口,让生蛋鸡更容易观察外界环境,从而使其有安全感,优先选择在此处产蛋。

3.3 .3 可拆卸式大水箱(配乳头喝水器)。乳头喝水器使得鸡喝水不污染水源,配备水箱后可以减少人为加水的次数,从而减少人工。

3.3 .4 透风窗为对流百叶窗,夏天保证空气流通,冬季不能全部关闭百叶窗,减少百叶窗的开放达到空气流动减少,利用鸡的呼吸作用就能起到保温作用,保证一年四季鸡舍内空气优质。

3.3 .5 设计漏粪地板、隔蚊网和可拆卸集粪板。鸡夜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通过漏粪地板落至集粪板,集粪板可防止鸡粪与地面接触并方便收集鸡粪,在集粪板周围设置隔蚊网保护鸡粪不与鸡和蚊虫接触,减少病菌的传播。

4 小结

鸡生态养殖的根本解决方法在于减少养殖密度,多群少量分批饲养。如果要加大养殖密度必须要进行轮牧以及人为的补种牧草,否则植被极易荒芜,导致环境破坏、粪污无法消纳及病原积累;鸡舍的建造也极为重要,建造科学合理的鸡舍既可以减少疾病的爆发和传播,又可以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益,为生态可持续生产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破坏力鸡粪鸡群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电闪雷鸣
画里有话
古堡地牢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鸡粪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简介
鸡粪如何加工成鱼饲料
Fire and 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