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巷道宽度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2021-06-02陈才杰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岭南民居村落

陈才杰

(赫姆斯米勒(广州)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岭南传统村落是对岭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地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长期适应演变而形成的结晶。近年来,对于岭南传统村落的研究在村落空间尺度及分布、保护及更新方面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村落风环境研究上较稀少,现有研究包括陈杰锋对于潮汕传统村落街巷及民居的通风组织方式及其对民居室内风环境的影响研究。张银松对于珠海斗门镇不同聚落形式的村落风热环境进行了研究。村落布局巷道宽度对村落风环境的影响暂无人研究。

传统村落的规划往往凭借先人的经验及对村落风水追求,布局原则为“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布局形式大致有四种:梳式布局、密集式布局、围团式布局和自由散点式布局或排列式布局。梳式布局作为岭南传统村落典型的村落布局之一,研究其布局巷道宽度对于村落风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并提升岭南地区传统村落风环境。

采用CFD方法,对梳式布局村落风环境进行分析及评估,总结村落朝向对于村落风环境的改善作用,为村落规划及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1 梳式布局

梳式布局村落中,建筑群前为一小广场,作晒谷用。广场前为池塘,半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用于蓄水、养鱼、灌溉、消防等。村落内的民居以传统“三间两廊”形式,即建筑面宽三个开间,东西两个入口门廊。村落内的建筑组合,都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两列建筑之间形成巷道。图1为开平市锦江里村落总平面图,该村为岭南典型梳式布局村落。

图1 开平市锦江里村落总平面

梳式布局中,传统民居以南北向排列,建筑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村落的巷道,根据陆琦《广东民居》,梳式布局的巷宽为1.2~2m。巷道宽度的不同影响着巷道内部的风速大小。同时根据“狭管效应”,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宽度小的巷道时,风速会变大,流出巷道时风速则会减缓。

2 梳式布局风环境模拟

2.1 模拟边界条件

本文采用CFD方法,对岭南地区梳式布局巷道宽度对风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对岭南地区相关城市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取平均值,最终确定取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2.0m/s,风向则采用岭南地区夏季主导风向南风作为边界条件。模拟对象选取九间“三间两廊”式民居形成的梳式布局模拟村落,建模基于“三间两廊”平面图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2.2 巷道宽度模拟分析

改变巷道宽度,研究梳式布局南北向巷道宽度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模拟中取巷道宽度分别取1m、1.5m、2m、2.5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巷宽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图2 梳式布局模拟村落

分析模拟结果,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大,村落平均风速逐渐增大,在1.5m巷宽时平均风速达到最大值,为1.73m/s。之后随着巷宽的增大,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在2.5m巷宽时平均风速达到最小值,为1.69m/s。

对于街巷空间风速的变化规律,将每个模拟方案的左侧第一条纵巷进行10等分,作为街巷风速测点,如图3所示。取测点平均值作为街巷平均风速,见表2。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大,巷道平均风速也逐渐增大,在1.5m巷宽时增大至1.18m/s,之后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在2.5m巷宽时又有增大的趋势。

图3 测点分布

表2 不同巷宽下巷道平均风速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4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87%、66%、77%、56%。随着巷宽增大,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小,当巷宽为1.5m时,风速衰减率为66%。之后随着巷宽的增大,风速衰减率先增大后减小至56%,风速变化逐渐缓和。

图4 巷道风速变化折线

3 结语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岭南地区梳式布局村落中,巷道宽度对于村落风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梳式布局村落南北向巷宽以1.5m为宜。巷宽增大0.5m,村落平均风速、巷道平均风速分别增大1%、46%,风速衰减率减小21%。当巷宽达到1.5m后,村落平均风速及巷道平均风速逐渐减小2%及8%,风速衰减率增大11%。

猜你喜欢

岭南民居村落
忆岭南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雨岭南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