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2021-05-30

语文建设·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考据外来词词语

随着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汉语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时至今日,外来词越來越常见,已融入大众生活的角角落落。对于汉语外来词应用和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由中国语言学理事史有为教授编写的《汉语外来词》,可谓是汉语外来词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笔者在开展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结合下的汉语外来词的民族文化心理研究”(2020SJA0550)时,对该书作了重点研读。

该书从语言、文化、社会三个层面,就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及其所映射的民族文化心理变化作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在对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沿革和当下概貌进行梳理综合的基础上,非常详细地剖析了汉语外来词在语言、文化和社会中的性质、作用及类型,同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另外,该书还对汉语外来词的规范与未来走向展开了探讨。

全书共六章。在第一章《外来词和语言的外来影响》中,作者首先对外来词的概念作了界定,然后对其历史进行追溯,他以内容及吸收方法为依据,不仅对外来词作了全面考察,还对外来词给汉语带来的影响作了深入阐述。第二章系统地介绍了外来词的历史沿革,作者沿着汉族发展的时间线,从远古时代到上古、中古、近古再到近现代,一一梳理和总结了各个时期外来词的概貌、特点、吸收方式等。第三章和第四章从外来词的本身进行研究,对外来词的性质、类型与功用等方面展开多层次的论述,如外来词反映出来的语言文化融合、文化冲突及其文化的多元属性等。语言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明发展水平,为读者展现外来词丰富的文化特征和背后真实的历史瞬间,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第五章着重探讨外来词的走向与规范。这部分着墨不多,却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真知灼见,发人深省。第六章则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外来词当前的研究概况。综上可知,该书的视野穿越古今,作者力求通过多方位的论证揭示吸收外来词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索外来词的规范应用。

该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外来词语考据方面的严谨和创新,其中包括对外来词语历史的考据、词源的考据、术语的考据等。如第四章中,针对一些看似来源于日本的词语诸如铅笔、天主、基督等,作者并没有轻信已有经验,而是紧紧揪住这些词的来龙去脉进行顺藤摸瓜的复杂考证,最终论证得出这些词语的真正来源。又如,对于一些看似中国影响别国的词汇,作者经过认真的摸索和对比,最后分析得出这其实是别国影响中国的词汇。这样详尽的考据案例举不胜举,无一不体现出作者敏锐的学术视角、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

全书彰显着汉族文明的优越感,体现出一种真正扎根本土的文化自信,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增加了一份坚定的底气。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王静欣)

猜你喜欢

考据外来词词语
文献考据与史诗研究路径
——论《江格尔》重要问题的研究方法
容易混淆的词语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找词语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诗词解读莫轻视考据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