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种夜蛾的室内毒力试验

2021-05-29曾维爱李昆奇蔡海林

南方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斜纹棉铃虫核型

曾维爱,李昆奇,蔡海林,谭 琳

(1.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湖南长沙 410019;2.浏阳市烤烟生产指导中心,湖南长沙 410300;3.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均为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幼虫食性复杂,取食量大,寄主植物分布广泛[1-2]。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收获物为叶片,夜蛾类幼虫为害烟叶后造成叶片缺刻、破损,甚至将整张叶片完全取食光,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给烟农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对农林害虫的侵染专一化程度较高,且对天敌、环境、人畜无害,国内外在分离鉴定、毒力测定、致病机理、病毒制剂及田间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3-8]。基于此,研究3 种夜蛾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的室内毒力,旨在进一步明确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对烟草主要害虫的作用机制,拓展夜蛾类新的生物防治措施,为科学、绿色防控烟草害虫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昆虫

斜纹夜蛾、棉铃虫卵均采自长沙市烟草公司浏阳烟田,饲养条件为(26±1)℃,相对湿度70%±5%,光照(L)∶暗光(D)周期为12 h ∶12 h,饲料为新鲜烟叶,于实验室饲养5 代以上供试。

1.1.2 供试烟草

品种为云烟87,烟草种植过程中未施用任何农药。

1.1.3 供试药剂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 郴州株,湖南郴州烟区分离,保存于长沙市烟草公司实验室,10 亿PIB/mL;200 亿PIB/mL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0 亿PIB/mL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均购自科云生物。

1.2 试验方法

1.2.1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 种夜蛾卵的毒力试验

将新鲜饱满的初产卵分别放在浓度为2.0×107PIBs·mL-1的供试药剂溶液中浸渍10 s 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药液吸干,室温晾干后,将卵刷到培养皿中,并置于温度(26±1)℃、相 对 湿 度70%±5%、光 周 期L ∶D=12 h ∶12 h 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记录卵的孵化情况,以清水为对照,每处理30 粒卵,重复4 次,共120 粒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及时挑出转移至透明饲养盒,用新鲜烟叶喂饲,记录幼虫死亡情况,直至幼虫进入3 龄期。

1.2.2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 种夜蛾2 龄幼虫的毒力试验

将烟草叶片剪成4 cm×4 cm 大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浓度为2.0×107PIBs·mL-1的供试药剂溶液中浸渍10 s于室温下晾干后置于塑料盒中,挑选同批孵化的大小一致的2 龄初期幼虫于烟叶上,每盒1 头虫,以清水为对照,每处理30 头幼虫,重复4 次,并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 ∶D=12 h ∶12 h 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更换新鲜的浸过病毒液的烟草叶片,感染36 h 后以无毒新鲜烟草叶片继续饲养,每24 h 调查幼虫死亡数,并收集虫尸体,直至96 h,计算死亡率。

1.3 数据处理

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 种夜蛾卵的毒力试验结果

经过核型多角体病毒液处理过的两种夜蛾卵,在24 h 时陆续孵化,在48 h 达到孵化高峰期,72 h 后卵出现干瘪,且不能正常孵化。从表1 可以看出,清水对照组的斜纹夜蛾、棉铃虫卵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5.00%、95.83%,其余经3 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过的卵,其孵化率 均≥91.67%,低于清水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棉铃虫卵的孵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1 3 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 种夜蛾卵孵化率的影响(72 h)

经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过的卵孵化成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如图1 所示,而SpliNPV(科云)浸卵处理后,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41%、76.70%,HaNPV(科云)浸卵处理后,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67%、93.51%,SpliNPV(郴州)浸卵处理后,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70%、76.06%。

图1 不同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后2 种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

2.2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2 种夜蛾2 龄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

3 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和棉铃虫2 龄幼虫的毒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取食带毒叶片24 h 后,各处理组幼虫陆续出现死亡现象,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由图2 可知,斜纹夜蛾2 龄幼虫喂毒72 h 后,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HaNPV(科云)处理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03%、88.89%、75.21%,其中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两种病毒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致死率相当。棉铃虫2 龄幼虫喂毒72 h 后,HaNPV(科云)、SpliNPV(科云)、SpliNPV(郴州)处理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00%、72.88%、77.12%,HaNPV(科云)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率最高。

图2 不同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后2 种夜蛾幼虫校正 死亡率(72 h)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湖南部分烟区烟田棉铃虫、斜纹夜蛾的发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规的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且可能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目前在烟草害虫防治上,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经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过的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卵,因幼虫孵化后会取食卵壳,在这个过程中将卵壳上少量的病毒也摄入体内,导致其死亡。

猜你喜欢

斜纹棉铃虫核型
新衣软又暖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清新格纹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百日草的核形态学研究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