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氏三杰

2021-05-28陈诠

闽南风 2021年5期

陈诠

“破肚虎将”蓝理

漳州新华东路北段大街上耸立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匾额镌刻康熙皇帝的题赐“所向无前”和“勇壮简易”。这是为蓝理而建的牌坊,威武雄壮,闪耀着为国为民、爱台护台的光辉。

清顺治六年(1649),蓝理生于漳浦县苌坑石椅社(今湖西乡)。长大后从军,屡获战功,一生虎虎生威,“虎”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虎”出了彪炳千秋的功勋。

少年有虎胆,立志干大事。蓝理虽家境贫寒,但他力大无比、志高气盛,不屈服于人,不甘于平庸。16岁那年就召集数十人袭击一个两百多人的海盗团伙,他一马当先劈死海盗头目卢质,平息了寇患。这一战果蓝理没得到奖赏,反被衙门误认为是海盗的同伙而坐了十多年的牢。直到耿精忠造反释放囚犯才获释。他不跟从耿精忠,而翻山越岭北上投奔康亲王,并陈述平闽策略,受到重用;又以英勇善战升任松溪游击、灌口营参将,展现了自己的志气与能力。

血战耀虎威,生死永向前。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兵收台,有胆有识的蓝理被选为平台先锋。澎湖海战,异常激烈,蓝理身负数伤仍靠前指挥。突然,一块锋利的弹片划破他的腹部,鲜血淋漓,肠子从肚子里滑了出来。敌人见状大喊:蓝理死矣。这时蓝理在弟弟蓝瑶的扶持下站起来大呼:蓝理在此!其声如虎之巨吼,威震海天。接着让弟弟等人帮他将肠子塞入腹中,用布块敷住伤口、盖上衣服、长布捆紧,立起身继续指挥,直到打败郑军。过了三天,蓝理听说施琅战船搁浅被围,便不顾伤痛立即前往救援,船蓬上写着“蓝理”两个巨大的字,郑军远远看到吓得掉头逃离,被蓝理一举击败。过后,施琅激动地对蓝理说:“你受伤需静养七天,何以才三天就出来参战?”蓝理说:“主帅被围,吾安忍偷生,即疮裂而死,亦有天定,无悔也!”平台后,施琅称蓝理为“虎将”。康熙皇帝召见蓝理,用手抚其腹部的伤疤,赞叹不已,称蓝理是:“血战破敌,功在首先。”赐“平台首功”匾文,授予参将,加左都督,封一等伯,賞漳州东郊田地一块,即现在龙文区的“蓝田”。

一生扬虎气,奉献不停息。台湾收复后,蓝理与施琅一起署理台湾、澎湖。后升任宣化总兵、定海总兵、福建提督(从一品)。在任期间,蓝理崇文习礼、抑制豪强、整饬治安、辟田筑港、修庙建桥、开阜通商、发展经济,深得百姓拥护,被称为“菩萨将军”。任职福建时,蓝理因打击豪强势力而遭诬陷革职,但蓝理没有申辩也没怨恨。康熙五十四年(1715),朝廷再次出兵进剿新疆、西藏准格尔部叛军。68岁的蓝理蒙康熙帝恩准,带领儿子国英、国庭、国定、国柱,自备军资,随都统穆尔赛出征。他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军事才能,高效协理军务,得到都统的钦佩和赞誉。康熙帝闻报后,再次给蓝理加封晋禄,享官阶一品。然而蓝理年事已高,旧伤复发还京治疗,翌年在天津离世,享年72岁。康熙帝赐联赞道:“铜铸海疆曾著绩,铁衣戎略夙知名。”真可谓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蓝理具有虎将的威猛,又有慈悲的仁心。康熙皇帝多次题赐褒奖,百姓亦代代传颂,其光辉的人生入传《清史稿》。他是为国为民所向无前的英雄。

“平台大将军”蓝廷珍

蓝廷珍(1663—1729),漳浦湖西人。因平台治台功勋卓著,康熙皇帝褒奖他是“平台大将军”,雍正皇帝赞誉他是“治台名将”。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官阶从一品。其生平事迹入传《清史稿》。

蓝廷珍智勇双全,观其一生,一个“敢”字尤其令人敬佩。这是以忠贞、理智为基础而敢闯、敢冲、敢担当的典范。他敢于闯荡天下,成就自我。少年时,蓝廷珍不甘耕作于穷乡之地,千里渡海赴浙江,找到在定海任总兵的族兄蓝理,以骑射格斗皆优的成绩入伍从军,又以自己的军功升任定海营把总。他敢于冲锋陷阵,破敌立功。对海盗危害,他一上任就主动出击,上绝岛,搜无遗,令海盗闻风丧胆,海域平宴。康熙五十六年,他领兵快速出击,在黑水外洋大战贼兵,擒拿关东大盗孙森及贼兵,尽获战舰、枪炮等赃物,一战扬名。而后又屡获军功,从营把总一步步升至总兵。他敢于为国为民履职担当。这是最精彩的敢于胜利的画卷。康熙六十年,台湾爆发朱一贵事件,时任南澳总兵的蓝廷珍主动请缨,统领水陆大军,会同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渡海平台,英勇善战,仅七天就全面收复台湾,又以安抚之策稳定了民心,获得康熙帝的奖赏提升,由蓝廷珍坐镇台湾、署理提督职务。他精心治台,兴办学校,鼓励垦殖,改善生活,融洽族群,惩治腐败,加強兵备,既稳住整个局势,又发展了经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台湾的开发,在蓝廷珍的建议下,朝廷增设彰化县、设置淡水同知;又根据蓝廷珍的上书,朝廷取消将台湾总兵府移至澎湖、台湾府只设陆路副将的廷议,为保台、治台、兴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蓝廷珍还率兵开垦蓝兴堡,成为台湾开发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开垦地。雍正帝得知治台盛况后,对蓝廷珍的功绩给予高度肯定,并擢升为福建水师提督。而后,他又屡获军功,多次得到雍正帝的赐宝赠物。

蓝廷珍在家乡兴建的府第同样展现“敢”的作风,敢于创新。这座府第于雍正五年(1727)落成,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府第式城堡,规模庞大,四周犹如城墙环绕,占地约4300平方米。府第建筑布局严谨,呈纵向五落分布,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即主楼,称“日接楼”,匾额由蓝廷珍亲笔题写。土楼融入四合院是这座府第的特色,也是蓝廷珍敢于在建筑上创新的杰作。让两种建筑风格美美与共,两种建筑功能融合一起,真称得上闽南建筑的独创。这是蓝廷珍及他的孙子蓝元枚的故居。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于乾隆年间入台平定林爽文事件。

蓝廷珍一家及宗亲族人为平台、治台、兴台做出重大贡献,名扬于世,是忠孝传家的典范。

“筹台宗匠”蓝鼎元

世人称颂“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战功卓著,而蓝鼎元(1680—1733)何以成为一杰?雍正皇帝称他是“筹台宗匠”。我打开蓝鼎元的《鹿洲全集》,走进如山的文库。我被他的著作宏富、思想深邃、文彩裴然所吸引、所启迪。书中的蓝鼎元画像,让我看到一位气质儒雅而充满思想与力量的智者。

读了蓝鼎元的著作,你就会了解一位智者的眼光与思想。早在台湾朱一贵事件爆发前几年,蓝鼎元就在书信和文章中指出,台湾将会生乱。他在回答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的问计时写道:台湾乱象,“恐有兵事,将劳吾兄”。他还指出,日本对台湾虎视眈眈,要警惕啊!这就是智者的远见卓识。在“筹台”方面,蓝鼎元对策高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宗匠”。康熙六十年,蓝廷珍率军平定朱一贵事件,蓝鼎元作为军师,筹划了军政要务。平台后又提出了系统而长远的治台、兴台建议。如何解决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迫切问题?蓝鼎元提出了信赏罚、除草窃、禁恶俗、革规例、兴学校、修武备、宽租赋、行垦复、抚土番、招生番等十九条对策。如何解决垦荒与管理的矛盾、完善社会治理?蓝鼎元提出了不废弃垦荒、合理设置台湾府县、文武官员驻扎、开禁妇女赴台、以及“绥靖番社,以番和番”等对策。如何从更高远的层次思考台湾的发展与安全?蓝鼎元提出了“大开禁纲、听民贸易”,主张开禁海外贸易,这是清朝初期提出对外开放的第一人。同时他还明确指出,要警惕外敌入侵,确保台湾安全。这些对策建议得到朝廷的釆纳,推动了台湾的建设与发展。经蓝廷珍举荐,雍正皇帝召见并奖赏了蓝鼎元。由于雍正皇帝的重视,加速了闽粤两省向台湾的移民,掀起台湾的开垦高潮。蓝鼎元论述的治台方略主要体现在《东征集》《平台纪略》等著作中,其实用性与理论指导意义都很强。几十年后,乾隆皇帝在翻阅《东征集》时,称赞蓝鼎元“不愧为筹台宗匠、治台宗匠”,并下手谕说:“《东征集》在其治台政论中,事发于沉思,切乎人情物理,明心具性,不假外求,见识卓然,其言大有可釆,着常青(福建总督)、李侍尧(闽浙总督)购取详阅……参酌采择,俾经理海疆,事事悉归民生,事事悉归尽善。”台湾第一位巡抚刘铭传的治台之策也取自这两本书。蓝鼎元因治台兴台的卓越贡献被台湾人民誉之为台湾先贤。

读了蓝鼎元的著作,你就会了解一位智者的著述与学问。蓝鼎元善于记事存史、总结立论、格物著说,除重点论述治台方略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等方面的精彩论著,涉猎广泛。《鹿洲初刻》二十卷、《女学》六卷、《东征集》六卷、《棉阳学准》五卷、《鹿洲公案》二卷、《修史试笔》等等都是蓝鼎元的存世之作,可谓著作等身。他在文化界的名气高、影响大。康熙四十六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在福州创建鳌峰书院,蓝鼎元、蔡世远、陈梦林等受聘参加纂订先儒诸书,讲学教授儒生,世称“漳浦文化三杰”。蓝鼎元推崇程朱理学,既躬身研习又广为传播,成为与李光地、蔡世远齐名的“理家闽学大师”。

读了蓝鼎元的著作,你就会了解一位智者的胸怀与正气。蓝鼎元的著述充满着为国为民的精神,而他为官从政则始终践行这种精神。在普宁、潮阳两县任职期间,他察民情、保民生、除腐恶、兴文化、发展经济,百姓拥戴。但因触犯豪绅权贵,被栽赃革职下狱。对此,他意志不改,正气如常。平冤昭雪后任广州知府,仍然兢兢业业。他说,“民之父母官,以其与子民最亲”“私则不公,欲则不洁”“居官者最患在沽名”。这是多么富有情感而具哲理的佳句。他因操劳过度五十四岁病逝于任上。雍正皇帝为蓝鼎元的早逝感到惋惜,下旨授予御匾:公正廉明。

蓝鼎元担任的官职虽不高,但业绩卓著,影响深远,其人生和著述,載入《清史稿》《四库全书》《辞源》《中国名人大辞典》等史传名录之中。“蓝氏三杰”皆为人杰,忠贞智勇光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