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以高邮综合客运枢纽为例

2021-05-27熊嘉月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换乘客运

熊嘉月

(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0 引言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集铁路、城市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其交通换乘设施是指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完成其换乘功能的空间载体,包括高铁站、公交车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候车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长途车场等各类交通设施场地。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有利于综合协调各种交通形式和优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但是,我国已建成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既有枢纽规模不足 由于高铁具有快速、便捷、性价比高等特点,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与日俱增,既有枢纽规模无法满足乘客的换乘需求。尤其是在旅客出行的高峰时期,由于各类车场规模不足而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多:公交车场规模不足使得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发车频率等难以执行;社会车辆停车场用地不足导致接送旅客困难等。

2)交通量大、人车混行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具有交通量大、交通组织复杂的特征。人车混行导致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在高峰时段易造成高铁站周边区域交通拥堵,易引发交通事故。

3)公交出行率较低 由于城市交通线网覆盖不足,旅客换乘不便,所以多数人选择出租车或者私家车出行,造成公交出行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可以丰富高铁新区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并为我国未来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与思路。

1 以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设施布局设计手法

考虑人的使用需求是科学合理地布局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换乘设施的关键,对高铁站区整体的空间建设具有良好的引导和驱动作用。针对本文阐述现状问题,探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

1.1 设计导向

1.1.1 整体设计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要求具有高度的可达性。交通换乘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不仅需要自成体系,还需符合整个片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因此,在布局规划时需通过上一层次的规划控制指导,并且将片区的整体空间布局规划及城市的发展方向考虑其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类交通方式的空间布局。

1.1.2 高效便捷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其高效便捷的运转能力是城市片区发展的推动力。因此,需要对交通换乘设施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避免旅客出行效率低以及城市空间浪费等问题,确保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行的高效便捷。例如,各类车场布局位置紧邻高铁站,缩短旅客换乘时的步行距离;在各类交通换乘设施场所中设置引导标识,方便旅客快速到达交通换乘设施场地等。通过这些措施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换乘空间,提高旅客的出行效率。

1.2 设计手法

1.2.1 科学预测、集中布局

科学的客流预测是为了确定各类交通换乘设施的规模大小,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的关键。铁路客运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客流,客流数量与高铁发车数量呈正相关。在预测客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率,计算出旅客选择换乘方式的数量,最终合理规划交通换乘设施场地规模。

为了保证旅客高效换乘的需要,各类交通换乘设施集中布局。高铁站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交通换乘设施,其他换乘设施一般以高铁站房为核心集中布局。此方式可以缩短旅客的换乘时间与距离,保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行的高效便捷。

1.2.2 立体换乘、人车分行

立体化布局交通换乘设施就是利用纵向垂直空间建立交通功能层(见图1)。这种立体换乘方式既可以缩短旅客的换乘时间与距离,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图1 立体化交通换乘设施布局示意

人车分流是指在空间上把人流和车流分隔开,达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目的。人车分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求,而且可以创造友好的交通换乘氛围,提高人们换乘的愉悦感。

1.2.3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

在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前提下,将公交出行方式作为首选,倡导“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设计手法。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提倡选择公交汽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换乘方式。例如在规划布局中,将公交车场设置在靠近高铁站进出站口的位置,以方便旅客换乘。

2 高邮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

高邮综合客运枢纽位于高邮市中心城区东侧,研究范围32.25hm2,以高铁站为核心,紧邻海潮路、武安路以及京沪高速等道路,是未来中心城区的重要外延部分,同时也是未来高邮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

2.1 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思路

1)通过科学预测,了解高邮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量,明确各个换乘设施的规模。

2)结合高邮综合客运枢纽具体区位、地形等基础情况,集中布局各类交通换乘设施,并根据需要,构建立体换乘体系,利用纵向垂直空间设置交通功能层。

3)确定高邮综合客运枢纽各种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将公交车场和长途车场设置在靠近高铁站进出站口的位置,体现“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设计要求。

2.2 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

高邮综合客运枢纽以高铁站为核心,分别设置东、西广场,面向城区的西广场以枢纽换乘功能为主,邻近通榆河的东广场以生态景观功能为主,如图2所示。

图2 高邮综合客运枢纽总平面

2.2.1 公交车场

布局中,在“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设计思想指导下,将公交车场设置在站房北侧,靠近高铁站进出站口的位置,以方便旅客换乘。并根据科学预测结果,结合未来发展需要,规划公交车场面积34 000m2。

2.2.2 出租车场

在高架站的桥下空间(高邮站为高架站,即车站位于高架桥上,桥下有可利用空间)近期规划4 500m2的地面出租车场。随着未来高邮站客流量的增大,地面空间不足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通过建设地下停车场,扩大出租车场规模,设计11 000m2的地下出租车场空间,实现立体换乘。

2.2.3 社会停车场

社会停车场与出租车场布局手法类似,在近远期预测的基础上,利用高架站的桥下空间,规划近期地面社会车停车场面积为11 900m2,并在远期规划地下社会车停车场,面积为15 000m2。

2.2.4 长途车场

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在高邮综合客运枢纽设计长途车站,且所需长途车场规模需求较大,面积为44 500m2。站房南侧的场地规模符合长途车场规模要求,故在站房南侧设置长途车站及其车场。

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体现“科学预测、集中布局”“立体换乘、人车分行”“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设计手法(见图2)。

2.3 实践总结

在高邮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中,结合上位规划要求,把片区整体空间布局规划及城市的发展方向考虑其中;在设计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缩短旅客的换乘时间与距离,确保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行的高效便捷。探讨高邮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以期为我国其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与思路。

3 结语

研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换乘设施空间布局,有利于解决既有枢纽规模不足、交通量大、人车混行、公交出行率较低等现状问题。综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满足旅客快速换乘的需求,充分发挥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区位优势,从交通节点转化为城市重要的功能节点,发挥聚集效益,带动高铁片区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换乘客运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