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重点及主题策略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

2021-05-27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刘玉军刘志翔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光色赤峰市景观

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玉军 童 琳 刘志翔 南 希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照明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能源需求和消耗不断加大及光污染等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绿色照明成为城市照明规划的重要目标。

1 项目概况

赤峰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人工景观和人文传承,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赤峰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优美宜居;市民夜生活丰富,有较高的心理预期,商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及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特别是春节城市街道灯光亮化工程及年度红山文化节,均为赤峰市照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并提出更高的照明要求。

2 问题分析

前期通过对城市照明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地调研总结,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已有城市照明建设规模和城市照明运行现状,便于后期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照明规划策略。通过调研可看出,赤峰城市照明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以道路照明为主,景观照明为辅,间以楼体、水系、绿化、小品照明的多层次城市照明体系,初步形成赤峰城市照明的基础特色。赤峰在城市照明工作中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其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功能照明还存在老旧小区无照明、照明老化,主干路、支路照明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超出国家标准及眩光严重等问题(见图1a)。

2)景观照明同质化严重,品质有待提升,对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现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重点区域内部,少数单体建筑景观照明效果尚可,但主次关系不清晰,整体协调性不佳(见图1b,1c)。

3)照明节能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路段和单体建筑存在过度照明或因照明不当造成能源浪费;同时还存在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照明产品等现象(见图1d)。

图1 赤峰市城市照明存在的问题

4)规划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建设与管理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大部分未实现智能化,缺乏统一控制;城市照明建设与主体建设不同步,维护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3 定位与目标

城市照明规划主要协调发展赤峰市主城区特色景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构建清晰的城区照明架构,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夜间景观。同时通过城市照明效果增强对夜间活动的吸引力,形成集聚效应,促进赤峰市夜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经济发展,通过城市照明打造“文化名城”“产业新都”“旅游胜地”“生态绿城”。

围绕赤峰市城市照明规划定位,突出城市夜景特色,打造高品质城市夜间景观,打造丰富的户外夜间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照明系统节能环保水平,提升综合城市照明管理能力。

4 规划重点

4.1 功能照明规划

目前,赤峰市道路照明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尚未形成科学、清晰的照明分级体系。综合城区空间规模、道路功能环境特点,将道路照明系统分为4个等级,提出道路照明水平分级规划。通过完善缺乏功能照明的区域,改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道路,规划形成科学的夜间道路照明系统(见图2)。

图2 道路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分级规划

4.2 景观照明区域划分

对规划范围内的区域进行景观照明分区规划,分区保持赤峰市原有自然、人文、城市功能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根据用地功能布局、人口规模分布等因素,结合景观照明控制要素,以建设用地功能组团为单位,将城市景观区分为4类照明区,如图3所示。从照明等级、光色、动态模式综合分析各类照明区内不同性质的建(构)筑物和开放空间,建立空间上从宏观到微观的全覆盖景观照明规划平台,对于一般地区分类提出量化景观照明标准。

图3 景观照明分区

4.3 景观照明架构规划

对城区内重要的区域、轴线、路径、地标、节点等进行梳理排序,合理选择,并提出对应的景观照明规划要求,建立清晰的城市夜间景观架构。根据赤峰市规划、空间格局、载体条件及重大活动安排,归纳出“三轴、十七区、三十二线、多节点”的景观照明架构(见图4)。

图4 景观照明架构

4.4 夜间活动组织规划

合理安排夜间公共场所和路径的景观照明,鼓励和引导市民及外来游客夜间活动,促进商业和旅游业发展,提高市民夜生活质量。依据城市旅游资源,选择夜间开放条件良好、周边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景点,通过对景点特点、构景关系、观赏方式等进行有机组织,统筹安排观赏点及其视点、视角、视距、视线和层次,考虑游客夜间出行时间、距离,形成不同主题的夜间游线。

4.5 节日庆典照明规划

为适应风俗民情,尤其是满足我国传统节日的需要,选择具有形象代表性或集会条件的公共场所,分析临时性装饰照明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节日庆典气氛的营造创造条件,可选择在赤峰市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置永久或临时性庆典照明。

4.6 分期建设规划

注重规划管理的可实施性,与城市近期规划实施相结合,将民生基本需求作为近期建设的首要问题。完善提升功能照明,打造自身特色景观照明,制定与城市经济实力和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分期建设计划。

1)近期 填平补齐阶段,重点整治有路无灯、现有照度不足或严重超标及与城区相连无照明道路,提升景观架构上中心城区现有照明效果较好的载体照明。

2)中期 完善景观照明架构中中心城区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载体照明,并列为同期城市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

3)远期 全面完成本规划建设任务,根据景观架构要求对道路照明光色及灯具风格进行改造;功能照明维护更新;补充建设景观架构中的剩余载体照明,形成较完整的夜间城市肌理,并列为同期城市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

4.7 节能环保规划

建立合理的照明控制标准,包括光污染分区、功率密度、光强、上射光通比等,提供新型技术指导意见,合理规划和安排资源。合理选择照明标准值和功率密度值;使用高效光源,降低光源使用功率,从而降低能耗;采用生态性技术,选用可回收材料及高光效、低能耗灯具;利用生态性技术,达到节能环保,实现城市照明的可持续发展。在选择光源和灯具时重点选择寿命更长、功耗更小、控制更方便的新型光源,如太阳能照明、LED、T5、无极荧光光源等;逐步推广和完善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科学实现分区规划和分级控制,降低运行费用。对赤峰市景观照明实行平日、节日、重大节日三级控制。

5 照明主题策略研究

5.1 商业区

1)主题 营造繁华、热闹、时尚、亲切、文化、活力、便捷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商务区、商务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应采用统一的照明元素,大体量的建筑底商及顶部作为重点照明对象,光色以中间色光、暖光为主,局部彩光、静态效果;标志性强的建筑单体可提高照明等级,局部呈现静态彩光,加强现代商务气氛;严格控制投光角度与投光方向,避免溢散光造成干扰;其他商业区底层商铺做重点照明,并与广告灯箱、牌匾标识和橱窗等统筹安排,也可利用区域庭院灯、行道树、景观小品等设置全区统一的照明元素;照明光色和动态不限,可采用多种照明手法,提高商业区特色。

5.2 行政区

1)主题 营造简洁、大气、开放、公正、秩序、庄重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区域内照明应注重整体性,避免各自为政,可采取2种以上的照明手法,避免单一;沿街立面可做重点照明,光色以白色静态光为主;可配合节日、庆典的需求在道路两侧路灯、行道树上增加装饰照明;建筑立面以投光为主要照明方式,重点表现建筑顶部及入口,光色以暖光为主,慎用动态彩光;对具有行政执法部门的标识及国旗国徽等需进行重点照明;周边广场以安全性功能照明为主,突出广场轴线格局,以中性光为主,禁止动态效果。

5.3 文化区

1)主题 塑造时尚、文化与地域特色兼容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在形成整体文化、艺术感的同时,主要展现艺术效果,突出现代文化建筑风貌;地标建筑设计鼓励适度创新的照明观念和照明技术应用;建筑照明光色不限,局部可采用动态效果;可配合表演及展示内容设置彩色投光照明,同时应向人群集散场地提供满足照度、均匀度要求的功能照明及必要的应急照明。

5.4 体育区

1)主题 塑造运动、现代与文化兼容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形成整体运动、教育文化、艺术感的同时,在体育建筑上鼓励适度创新的照明理念和照明技术的应用;建筑照明光色不限,局部可采用动态效果;鼓励设置节日模式和庆典模式的表演性照明设施,结合一定的彩光和动态变化,但不宜采用剧烈动态变化形式。

5.5 景观区

1)主题 塑造轻松、舒适、生态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山路功能照明为照明重点,可选择沿路两侧株型美学价值高的植被进行景观照明,照明手法统一,光色以暖白光为主,静态效果,并严格控制眩光。

5.6 滨水景观轴线

1)主题 营造开放、和谐、休闲、多元化的照明氛围。

2)策略 城市水景照明包括水系、桥梁和滨水区域3个有机部分。在夜景规划上将其分为重点景观水系和一般景观水系,其中的商业休闲型滨水空间和居住游憩型滨水空间为重点景观水系,其他滨水空间属于一般景观水系。重点景观水系对滨水夜景的可观性要求较高,应以体现环境特征为主,宜采用柔和光色,注意细部与小尺度空间灯光设计,两岸建(构)筑物及景观在夜景设计上需考虑景观带的延续性,并避免产生眩光;一般景观水系则根据区域功能设置设计营造适宜的光环境。同时水系桥梁除本身承载的交通功能外,自身也是水系路径上的夜景亮点,所以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同一水系河道上桥梁的夜景应各具特色且相互协调。滨水区域则视用地功能和自身景观条件,可设置成市民夜间进入活动的景观区域或可观赏的景观点。

5.7 城市门户交通走廊

1)主题 营造简洁、明亮、统一的照明氛围。

2)策略 交通走廊绿化带选择重要入口、滨水界面、株型美学价值高的植被进行适当照明,以暖黄光为主,严格控制眩光及彩光;走廊两侧建筑重点强调顶部,突出天际轮廓线,形成视觉连续性;较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可提高照明,以暖白光为主。

5.8 城市重要景观大道

1)主题 营造丰富、大气、现代的照明氛围。

2)策略 ①在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的情况下,为两侧建筑提供景观照明,形成夜间连续界面,照明方式以投光与内透照明为主,结合LED灯具局部彩光照明,在区划分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较低等级建筑的照明控制指标(照明等级、光色、动态模式),保证夜间景观界面的连续性;②节日和重大赛事庆典期间,可结合路灯杆、行道树进行临时性景观装饰照明,如使用LED灯具、灯笼等,可运用彩光,但应注意色彩的和谐,色彩饱和度不宜过高;③对绿化植被丰富、景观价值高的路段可进行绿化照明,以高显色性投光照明方式为主。

6 结语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需从城市实际出发,通过梳理照明规划重点,针对不同主题提出不同照明策略,运用技术语言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用文化元素提高城市照明品质和品位,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

猜你喜欢

光色赤峰市景观
景观别墅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鸡舍LED光色智能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应用探讨
板上芯片集成封装发光二极管的光色检测系统